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乙烯教學反思

乙烯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乙烯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乙烯教學反思(一)

  乙烯是學生學習有機化學以來第一次接觸到的烯烴的代表物,乙烯分子結構中的碳碳雙鍵決定了乙烯的化學性質,因此我在新課之前先給出信息,讓學生解出乙烯的化學式。並通過化學式推測乙烯的結構。通過乙烯的結構推測其可能具有的理化性質。

  同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學生也可以很好的感受一下鍵角、C原子與H原子的空間位置。教師可以順利引出乙烯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鍵角。投影出球棍模型、比例模型、鍵角,教材在介紹乙烯的化學性質之前,首先介紹了乙烯的分子結構,然後通過三個現象明顯的實驗引出乙烯的化學性質,並着重通過加成反應體現結構與性質的辯證關係,不僅使學生對乙烯的性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繼續學習烯烴以及它們的衍生物的性質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課堂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素材,利用flash展示微觀的結構和變化,激發興趣,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採用對比、探究的方法進行乙烯分子結構的教學,可以告訴學生,乙烯分子的組成是C2H4,比乙烷分子少兩個氫原子,在乙烷和乙烯分子中,碳原子都是四價的,那麼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與氫原子是怎樣結合的呢?它們的電子式、結構式怎樣寫?通過學生討論,能夠得出乙烯分子間有兩對共用電子對。並通過課件演示弄清以下幾個問題:

  1、乙烯為平面型結構,鍵角約為1200。

  2、乙烯分子中C=C雙鍵鍵能比C—C鍵能大,但比C—C鍵能的2倍小,鍵長也比C—C鍵長短。

  3、乙烯分子中C=C雙鍵中的兩個鍵是不同的。

  關於乙烯化學性質的教學,重點在加成反應上,由於高中階段不要求學生掌握加成反應的歷程,在講授烯烴和某些物質反應時,只能從形式上對加成反應進行分析,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素材,通過和不同物質的加成,領會原子的連接方式。如將課件設計為如下形式:

  若在a、b處接上Br原子,則是乙烯和溴水反應;若a處接H原子,b處接Cl原子,則是乙烯和與氯化氫反應;若a處接H原子,b處接上羥基,則是乙烯跟水反應。通過這些操作,讓學生體會“直接結合”四個字的含義。

  對於氧化反應,可由學生完成教材上的兩個演示實驗,並引導學生和CH4進行對比,分析現象不同的原因;對於乙烯與高錳酸鉀的反應,不宜給出反應的方程式,但要告訴學生產物轉化往往會有CO2;對於聚合反應,可通過課件演示聚乙烯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其反應的實質,從而深化對加成反應的理解。

  授課時也發現了許多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對課堂的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一些探究性的問題不敢完全放手交給學生。對問題的探討不能深入進行。另外在進行演示實驗時對學生的要求不夠明確。不能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試驗,無法充分實現實驗的目的。這些方面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將逐步改正。

  乙烯教學反思(二)

  本節課是《石油煉製乙烯》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是乙烯相關知識,學習目標有兩點:

  1、了解乙烯的分子結構特徵

  2、掌握乙烯的化學性質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學習目標,採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教學。開始利用五分鐘時間對上一節課進行知識回顧。

  1、回顧石油的煉製方法

  2、回顧石油分餾的過程,同時思考分餾產品以及分餾過程中發生什麼變化?

  3、回顧裂化、裂解的目的並思考裂化、裂解屬於什麼變化?

  4、讓學生到黑板展示C16H34裂化反應方程式。

  知識回顧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展示,效果非常好。通過回顧,可知石油裂解的

  目的主要是獲得乙烯、丙烯等短鏈不飽和氣態烴。自然過渡到新課——乙烯。

  在教學中,通過模型導入乙烯的分子結構,讓學生觀察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思考乙烯分子結構有什麼特點?並與乙烷進行對比,展開討論,學生思維活躍,主動發言,總結出乙烯分子有平面形特點,這樣學生印象深刻。然後通過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的書寫強化本節課的學習重點。然後分析乙烯分子中兩個碳原子之間的兩個共價鍵是否相同,通過查找相關資料,獲取碳碳雙鍵的鍵能和建長相關數據,知道碳碳雙鍵的鍵能比碳碳單鍵鍵能大,但小於碳碳單鍵鍵能的二倍,這樣可充分說明乙烯分子中兩個碳原子之間的兩個共價鍵不同,也體現了球棍模型的弊端,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大膽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學習乙烯的化學性質之前,回顧甲烷的化學性質,啟發學生思考總結,學生展示,通過學生的展示強化了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梳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後引出乙烯的化學性質,通過視頻觀察甲烷、乙烯、乙炔的燃燒現象,增加了學生的直觀感受,再觀察甲烷、乙烯、乙炔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實驗現象,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而乙烯、乙炔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引出氧化反應的概念,並與無機中的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進行比較,加深理解。再觀察乙烯和溴水反應的視頻,發現乙烯也能使溴水褪色,啟發學生思考乙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和乙烯使溴水褪色原理是否相同?然後引出加成反應概念,引導學生閱讀書本,並說明加成反應是烯烴的特徵反應,接着讓學生書寫加成反應的幾個方程式,再引出加聚反應的概念,了解聚乙烯的應用。

  最後通過聯繫日常生活,一年四季能吃上新鮮的水果,了解乙烯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知道乙烯可作果實催熟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

  本節課亮點,緊緊圍繞目標進行教學,符合定向——結構——活動教學模式,採用模型和多媒體教學,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學生參與面廣,符合新教材的教學理念,採用甲烷、乙烯對比學習,加深學生學習印象,增強教學的高效性,突出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熱愛科學、不懈探索的精神。

  乙烯教學反思(三)

  參加教學比賽能讓一個教師得到多方面的鍛煉,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反思公開課教學,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都將是我今後教學中的寶貴財富。我有“三思”。一是“思得”,思考我在教學過程中認為教學效果好,自我感覺較滿意的環節。二是“思失”,思考我在教后感到缺憾,以期今後完善的環節。三是“思改”,希望通過有效的反思帶來教學思維和方法的改進。通過本次比賽我有諸多收穫,也深深感到很多不足,現總結如下

  (一)收穫:

  一、通過準備賽教,促進我對教材有更深、更新的理解和體會,比如:《乙烯》一節在以前的教學中都是講三課時,而新課標要求一課時解決,這在以前是不理解的,但本次比賽嚴格要求適應新課程改革,在準備階段對教材進行了重新的認識與整合,重新理順了教材的知識層次及各部分間的邏輯關係。比如:教材重點講乙烯的目的是想舉一例以及其他,我們只需在講乙烯同時引導學生應用同系物、同系列理論類比遷移,給學生留下思維空間,才能讓學生探究式學習。這樣教師講解時就只需把乙烯“三性”講清楚,時間也就可以壓縮了。而烯烴的命名、同分異構等內容也完全由烷烴的命名和同分異構等內容來引領。再比如:本節課概念多,而概念是學科思想的框架,那麼講解時就要分清主次,理順邏輯關係,盡量分散講解,以便學生理解,真正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概念。因此我對教材進行了處理,重點剖析加成反應的概念,用課件恰到好處地演示乙烯與溴單質加成的微觀過程,極大的促進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並及時練習鞏固,讓學生獲得有效知識的同時也獲得成功體驗,之後就給出了聚合反應的概念,因為這一概念比較好理解,在學生體會後再根據定義看乙烯聚合的課件,利用直觀思維理解聚合反應。順勢分析乙烯這樣的小分子結構上的特點,再與加成反應嫁接起來,這樣加聚反應這一難點得以突破。而且本次比賽過程中還有意外的收穫:“生產”出了自己的教學產品,運用有趣的語言給學生總結出加聚反應的書寫規律,不但好用而且與學生分享了教與學的快樂。

  二、關注學生聯繫生活

  在教材處理的過程中其實已經關注了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方式,盡量體會學生理解新知識的障礙,所以在學生做練習時不失時機的給於點撥,如:加成反應時斷鍵在先,結合在後,加聚反應書寫時空出左右空間等。而且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寫、動眼看、動情讀、動口改、動耳聽、動腦思,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知識。整堂課很好的落實了師生對話(講、問),生本對話(讀書),及文本與生活對話(用途)。水到渠成,學以至用。

  三、抓住載體德育滲透

  本次比賽,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了教材的德育點,以教材為德育載體,進行了環保教育、可持續發展及一分為二、普遍性寓於特殊性、量變引起質變等哲學思想的滲透。達到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啟迪。

  (二)不足

  1、本次課學生不熟悉,儘管一再調動,師生關係仍不是那麼自然和親近,課堂上問學生有沒有問題時,學生不能敞開心扉,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師生間沒能彰顯“心有靈犀”的默契。

  2、時間關係,學生練習做的少,沒出現討論問題的最高潮,結尾也比較倉促。

您正在瀏覽: 乙烯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乙烯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