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麋鹿教學反思

麋鹿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麋鹿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麋鹿教學反思

  蘇教版第十冊《麋鹿》是一篇說明文,旨在讓學生了解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讓學生從小懂得保護珍稀動物。對於類似於此的文章,《語文課程標準》也在階段目標中提到,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這樣的課文,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師引導學習,學生很有可能會索然無味。只有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探究的熱情,學生才會真正走進文本,感受方法,提升思想,實現三維目標。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覺得《麋鹿》的課堂應該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課堂。

  在教學麋鹿外形特點部分,我主要要求學生自主探究來學習。比如出示圖片並認真讀文,找一找文中哪些依據說明圖中的鹿不是麋鹿。學生通過自學,能夠很容易的找出依據,並且認識麋鹿的外形特點——奇特。

  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出現了合作不理想得問題。

  雖然在平時的課中也常常小組學習,但是沒有注重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因此出現了老師在講要求,學生已經是“躍躍欲試”“一團亂”的現象。合作的效果沒有預想的好,學生不能夠很快的找到有效地信息,不能有效率的進行合作。因此,在以後的課中,合作的習慣應養成與小組中人物的分配要合理。

  篇二:麋鹿教學反思

  《麋鹿》是一篇說明文,以簡潔的語言和豐富的內容,層次清晰地介紹了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敘述了它們歷經磨難終於回到祖國的坎坷命運,體現了我國政府對於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視。本文語言簡潔,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層次清楚,在樸實的說明中注入濃濃的情趣。根據《語文課程標準》“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的要求,我讓學生在反覆閱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練習講解中明白文章要點即麋鹿的外形特點,掌握文中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從而加深感悟,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如何利用這個例子,引導學生在40分鐘內既能對課文形成整體的感悟,又能使教學過程更為紮實、有效呢?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去感悟課文所說明的內容,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主要採用了“激趣導入設境——整體感知內容——理解奇特外形——了解說明方法——拓展延伸練講”五個步驟進行教學,達成了教學目標。

  一、在激趣導入設境環節中,我給同學們猜謎語,看課件,創設濃郁的學習氛圍,激起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在整體感知內容時讓孩子們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要求:讀准生字的字音,認清字形,邊讀邊想,讀懂主要詞語並讓他們對麋鹿的奇特外形和傳奇經歷有個初步的了解。

  三、“理解奇特外形、了解說明方法”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為了幫助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我讓學生自主的品詞、品句、品讀、合作、交流,明白麋鹿奇特的外形即“四不像”— 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在精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時,通過抓住“麋鹿的體重可達250千克左右,角型是鹿科動物中獨一無二的——站着的時候,個枝尖都指向後方。它的尾巴也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它的尾巴之所以長,是因為要在沼澤環境中驅趕蚊蠅。它的蹄子寬大,行動迅速敏捷。它們還經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潛游和覓食”的主要內容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找畫,歸納出這段文字主要通過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的方法從“體重、角型、尾巴、蹄子、毛色”來說明麋鹿的奇特外形。我自始至終讓學生個別讀,自主找畫,小組討論、自由發言,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讓他們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就給予肯定,培養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四、在拓展延伸環節中,我讓學生結合課外收集的資料,學着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並評選最佳優秀講解員。學生積極性很高,在說的基礎上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麋鹿是珍貴動物,認識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總的來說,這節課算是基本完成教學任務,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反思自己,更要多努力學習。

  篇三:麋鹿教學反思

  今年的教學評比,由我們自己定課題,我想來想去,不知選什麼,我剛好上到第17課,我不想選這篇課文,覺得它特別難上,以前從沒有上過說明文,心裡也沒有底,可是有很想挑戰一下,最後決定上這篇課文,剛開始自己還真有點不知所措,無從下手,我想如果不是課評,我怎麼上這課呢?於是我把課文反覆讀了很多遍,在大腦中構思,這節課怎麼上?第一課時應該教些什麼?

  首先,我認真的分析了課文:《麋鹿》選自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第十一冊。這篇課文是從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傳奇經歷這三方面對麋鹿作了詳細的介紹。通過介紹,讓學生了解麋鹿的一些特點,培養學生對麋鹿的感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文章內容淺顯,通俗易懂。六年級學生對麋鹿這種動物乃至許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現狀不太了解。同時小學生對新事物本來就有強烈的好奇心。我選擇了大量的圖片讓學生充分感知麋鹿的“四不像”,通過圖片對照,讓學生有形象的感知。

  其次,我要讓學生學到什麼?我想六年級學生應該對文章的體裁有所了解,因此我特意找資料,大屏幕顯示,帶學生學習什麼叫說明文?說明文有哪些說明方法?我覺得這些資料作用好像不大,帶學生過一遍是否有效果,如何才能讓學生有真實的感受,真正學到知識,這樣的學習總感覺太枯燥,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再次,第一課時帶學生學習字詞,六年級學生雖有了自學的能力,但有些字詞還需要認真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備課還存在不足,如“騎”字的讀音,有的同學預習時注意到了,而我連想都沒想過,我回憶自己在備課時是否靜下心來讀課文了,讀了多少遍,作為教師,自己都沒去認真研讀課文,學生又怎麼去讀呢?

  最後,說明文的閱讀指導如何落實,教學中讓學生讀了課文,但朗讀的質量呢?感情呢?說明文的朗讀自己可能要不斷地去摸索。

  課上完了,一節課結束了,可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我對語文教學的腳步沒有停留,以後的教學道路還很長,自己是要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的,希望自己能很快成長起來。

您正在瀏覽: 麋鹿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麋鹿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