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孫中山破陋習教學反思

孫中山破陋習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孫中山破陋習教學反思 標籤:實習教師 語文教學

  篇一:孫中山破陋習教學反思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本文以“孫中山破陋習”為題,點明了課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孫中山(1866——1925)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陋習是指不好的習慣,這裡專指纏足。“破”在這裡是破除、廢除的意思。既然是“孫中山破陋習”,那麼,他為什麼要破陋習?怎樣破陋習?就是題中之義。在這兩層意思中,“為什麼破陋習?”是課文的重點。

  課文講述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小時候目睹姐姐被迫纏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孫中山姐姐纏足前的活潑能幹,纏足時和纏足后肉體及心靈上的痛苦,強烈地控訴了辛亥革命前纏足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字裡行間謳歌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從小就具有凡事獨立思考,不盲從,敢於反抗封建陋習的獨立人格,堅決與封建勢力作鬥爭的革命精神。

  我抓住了姐姐前後之間的變化來進行教學,在沒有纏足之前,姐姐是一個活潑可愛,吃苦耐勞的人,即使家裡面很窮,姐姐依然很開心。可是,就是因為纏足,姐姐的臉上再也沒有了笑容,在也沒有了歌聲。根據這個我來引發學生深思,想一想姐姐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就是因為纏足,姐姐才會變成這個樣子。讓學生劃出,你從哪裡感受到姐姐的痛苦的?學生會找出“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等詞,從這能感受到姐姐的痛苦。學生還會找到,姐姐再也沒有了笑臉,再也沒有了歌聲,如果剛才姐姐受到的痛苦是身體上的,那麼姐姐沒有笑臉,沒有歌聲的就是心靈上的傷害,從身體和心靈上入手,讓學生感受到纏足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之深。

  篇二:孫中山破陋習教學反思

  教學開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孫中山是一位怎樣的人 教師補充:他是我們中華民國的第一位臨時大總統,被稱為國父。

  “破”是什麼意思?打破、破除的意思,陋習是什麼意思?殘害百姓的習俗。課題的意思是孫中山破除了陋習。

  課文中的陋習指的是什麼?孫中山為什麼要破陋習?指名回答。

  教學時圍繞姐姐纏腳前與纏腳后感情變化為主線進行教學的。姐姐纏腳前不怕吃苦,什麼活都干、愛陪孫中山玩、愛唱歌。這樣的姐姐孫中山非常喜歡。纏腳后的姐姐,失去了笑臉、失去了笑聲。

  姐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都是纏腳惹的禍。媽媽是如何給姐姐纏腳的呢?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教師補充:封建社會的婦女,女孩到了四、五歲左右就要被纏足。為了使自己的腳長成“三寸金蓮”,用一根4到5米長的布條,把本來直的5個腳指頭折斷,藏在腳底下,捆綁在一起,好長時間都不能拿下來,讓自己的腳腐爛,不長肉。

  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

  重點指導學生理解孫中山和媽媽的對話 指導學生讀出孫中山的生氣與心疼,讀出媽媽的無奈。還要讀出孫中山的敢於同封建觀念做鬥爭的精神。

  整篇課文我抓住了關鍵詞語來教學,但是學生讀的比較少,應適時讓學生多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篇三:孫中山破陋習教學反思

  教學第一自然段,我緊緊圍繞第一句話設計一個總問題:孫中山為什麼喜歡自己的姐姐?讓學生從“洗衣、燒飯、插秧、挑柴,樣樣活兒都干”體會姐姐的能幹,從“空閑時,姐姐就陪孫中山一起玩”、“孫中山最愛聽姐姐唱歌,姐姐也經常唱給他聽”體會姐姐的活潑,從而明白姐姐是那樣能幹、活潑,所以孫中山喜歡自己的姐姐。

  教學第二至第七自然段,重點引領學生體會纏足給姐姐帶來了怎樣的傷害,讓學生想想姐姐當時承受的痛苦,以至於改變了姐姐的活潑的個性。讓學生從姐姐的前後變化中體會封建陋習是多麼害人。另外,體會母親也是纏足陋習甚至更多封建陋習的受害者,上一代人、不知有多少代人都是封建陋習的受害者,但他們像母親一樣對封建陋習盲從而無奈,而孫中山卻對封建陋習憎恨與抗爭,從對比中體會孫中山反封建的徹底革命精神。

  書中要求學生了解更多的封建陋習,我讓學生課後查找資料。有:封建社會女子要做到“三從”,未嫁之前一切聽父親的,包括婚姻,出嫁之後一切聽丈夫的,丈夫死後聽兒子的,沒有自己的自由。封建社會女子如果婚姻不幸福,不能離婚。有的丈夫死後,妻子要陪葬。女子不能和別的男子說話、交往。男子必須留一根長辮子,等等。

您正在瀏覽: 孫中山破陋習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孫中山破陋習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