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名字漫談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得得9
孫中山(1866-1925),1866年11月12日生(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時)出生在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一個農民家庭。祖籍東莞縣,五世祖於明代中葉遷居香山縣,十四世祖殿朝公始定居翠亨村。幼名“帝象”的“帝”字,乃親人為其請求“北帝”神,護佑之意。十歲入私塾讀書時,塾師為他起名“文”,取“文以載道”之義。字“德明”;號“日新”取自《大學》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語。後來,他在香港行醫時改號“逸仙”,廣東方言中“逸仙”與“日新”諧音。
“中山”之名是在日本命名的。1897年8月由於清政府的通緝,孫中山亡命日本。他的日本朋友宮崎滔天和平山周把他安排在東京的對鶴旅館暫住。為了安全,在旅館登記時,平山周想起了想到附近有華族中山家宅邸,加上該家族成員中山慶子乃明治天皇生母,同時孫文亦欽佩明治天皇推動明治維新之舉措,於是在登記薄上就寫下“中山”二字。按日本的習俗,“中山”只能是性,還必須有個名字。平山周在猶豫時,孫中山接過登記薄,在“中山”後面加了“樵”字。自此,孫先生便以“中山樵”之名,定居日本,從事革命活動。“中山樵”表達了他在充滿荊棘的山叢中,大刀闊斧,為中國革命開闢道路的雄心壯志。最早將“孫中山”三字連在一起的是章士釗先生。1903年,章士釗從友人處借到日本人宮崎寅藏的(三十三年之夢)一書,他連夜翻譯出來,題名為(大革命家孫逸仙),以“黃中黃”筆名公開出版。他在序言中稱讚孫中山是“今談革命之始祖,實行革命之北辰”。在翻譯這部書時,由於筆誤,將孫先生的真名“孫文”與假名“中山樵”的兩個姓連綴成文,寫作“孫中山”。該書出版,“孫中山”名字隨之傳開,天長日久竟成了正式名字。後來孫文改名為“孫中山”了。
孫中山使用過不少名字,多數是為了宣揚革命或擺脫通緝而取的,部分則在於表達人生期望。孫中山還用過陳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達生、吳仲等化名,以及杞憂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學生、南洋一學生等筆名。 辛亥革命以後,孫先生不再面臨滿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檔案均以本名“孫文”署名。在歐美,孫以其號“逸仙”或全稱“孫逸仙”(即英文“SunYat-sen”)而聞名於世。
此外,孫中山曾自稱為洪秀全第二,並認為洪氏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認為這是由於孫接受西式教育,不受傳統忠君觀念束縛,才敢於如此自稱;民國時期歷史教科書亦採用此說。 至於“孫大炮”這個當時政治對手揶揄孫文的外號,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粵語“不切實際之人”的意思,暗諷孫文言辭誇大不實。
清政府官方文件中,皆在其名字“文”上作文章,加上三點水部首,貶稱其為孫汶。“汶汶”一詞,出自《史記·屈原列傳》:“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註解此文的人,或說“汶汶,猶昏暗不明也”,或說“蒙垢塵也”,或說“玷污也”。孫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他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是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是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在遺囑說到“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發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號召。為革命而戰鬥到最後一息。死後安葬在南京紫金台中山陵,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即“國父”。孫中山這個名字永伴日月,熠熠生輝。
相關範文
- ·孫中山名言大全
- ·孫中山名言
- ·痴字漫談
- ·《孫中山》讀後感1500字
- ·孫中山破陋習教學反思
- ·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演講稿
- ·幫助孫中山鬧革命的日本人
- ·孫中山逝世后,為何汪精衛成為“接班人
- ·偉人孫中山 文清/著
- ·鳧山名泉傳說多
- ·中山大學小強畢業自我鑒定
- ·中山大學經理研修班拓展訓練有感
- ·中山艦觀后感
- ·參觀中山故居策劃書
- ·中山裝
- ·再走中山橋
- ·中山陵
- ·中山公園遊記
- ·穿中山裝的老人和一堆毛筆
- ·{淺唱:守中山,不負那天上人間}
- ·夜走中山橋
- ·閒遊中山路
- ·初到中山
- ·中山八路上的邂逅
- ·中山王后
- ·也說天中山
- ·秋遊中山陵
- ·中山陵,在江蘇南京
- ·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讀書心得
- ·《漫談骨幹教師再躍升》讀後感
- ·《班主任工作漫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