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垂直與平行教學反思

垂直與平行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垂直與平行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垂直與平行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於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里,環顧左右應該都不缺少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相交的,哪些線是不相交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相交的兩條直線里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鑒於此,針對本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精心設計教案,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教師的適時引導有機結合,把知識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得教學過程零而不散,教學活動絮而不亂,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習信心。針對本節課,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準確把握教學起點,努力還學生一個“真實”的數學課堂

  本節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從複習有關“直線”知識入手,喚起學生的回憶,為新知的探究學習做了較好的街接準備。同時,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研究的興趣,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

  二、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手段樸實無華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分類為主線”展開探究活動,提出“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同學們想象的兩條直線的樣子畫下來?”“能不能把這幾種情況進行分分類?”這樣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通過想一想、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等多種活動進行觀察、思考,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通過分類,分層理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現數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發現垂直與平行現象。

  在處理教學難點“在同一平面內”時,我出示了一個長方體,在長方體的不同面上畫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提問學生是否平行,幫助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關係 “必須在同一平面內”,直觀到位。

  三、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紮實有效

  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1、重難點處理速度較快,後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後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後進生。2、有一名學生的發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3、時間把握不夠好,後面還有一個小環節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篇二:垂直與平行教學反思

  垂直和平行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為了上好這節課,我反覆試教了三四次,在不斷的磨課中,我也對這一節課有了更多且更深入的認識,並記錄下點滴的反思。

  一、在數學研究中,讓學生自主意識到畫圖策略的作用。

  這節課要研究的是同一平面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為了研究這一問題,常見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直接在白紙上畫,畫出各種不同的圖,然後分類歸納。另一種是擺小棒,然後再將小棒的擺法抽象成直線,並分類研究。這節課我使用了第一種方法,因為最終小棒還是要被抽象成直線的,而且用畫的直線能更好地體現直線可以無限延伸的特點。這種教學方式是用畫圖的策略來研究一個平面上的直線位置關係問題。在教學中,我也一直意識到,雖然我們使用了畫圖這一策略,但在教學過程中,這種策略是教師直接給學生指定的,教師一直起着主導作用,用畫圖的方式並不是學生的自我選擇,更糟糕的是,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很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使用這樣一種策略在研究問題。經過倪校長的點評,我對這個教學環節深有感慨,確實,我也發現也許我們應該有更加開放的課堂,不止是研究過程,從最開始的研究方法的選擇,我們就可以放手讓孩子們自己思考。我們可以在課堂一開始,就直接拋出今天需要研究的問題:“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可能有哪些位置關係?”在拋出這個問題后,先解決一下學生對這個問題本身的疑問,比如什麼叫“同一平面內”,然後需要提醒學生的是,在研究過程中要注意直線有無限延伸的特點。經過一個釋疑,一個提醒,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材料研究了。手中的材料有白紙,直尺,彩筆,還有小棒。為了更好的體現直線的特點,畫圖顯然是最好的選擇。在展示研究成果時,我們便可以很自然給誇獎學生,使用了畫圖這種策略來思考和研究問題。讓學生能夠意識到這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並能感覺到這種策略的優勢,有意識地主動選擇這種策略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二、把握主次,並不是什麼內容都需要學生研究的。

  在學生的分類中,一般最終都只分為相交與不相交兩種。然後需要在教師指引下,從相交的直線中再分出一類。我在試教過程中,使用了多種方式,有繼續要學生研究的,有提問引導的,也有直接給出的。我發現,原來學生對銳角、直角、鈍角三者之間的關係並沒有特殊的感覺。如果這時候費勁讓學生再從中找出一類,學生可以有各種找法,並不一定就是找直角的。另外放上去的作品有時候也會對學生產生一些誤導,比如類似成直角的作品比較多了,學生也不會感覺這幾幅有什麼特殊之處。其實,在這個教學環節中,並不需要讓學生太多研究,直接問學生:這些相交的直線中,有相交成直角的嗎?然後找出這類直線,並給出他們的名字即可。另一方面,如何去判斷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是否不論怎麼延長都不會相交,對於學生來說,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也許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能得出一些結論,但對於寶貴的課堂時間,實在有些浪費。對於這一環節的處理,基本已弱化為主,問一問“如果無限延長也不會相交嗎”便過去了。其實學生有這種感知能力,但真要說個所以然,對於初次接觸平行線的學生來說,真的有點難了。

  三、用好板書和課本,它們比課件重要得多。

  在試教的前期,對於垂直和平行的概念,我基本都以課件投影為主。但最後,這些文字從課件中消失地無影無蹤了。經過多年的課件製作,我們是該多反思究竟什麼時候該用課件呈現,什麼時候該更用好板書和課本。課件的呈現也有很多弊端,對教學最不利的就是它無法在課堂的最後留下我們想要的內容。板書卻可以一直留在黑板,隨時指引我們的學生。所以最後關於平行和垂直的基本概念,都以板書的形式呈寫在黑板上,事實上這一策略也確實非常有用,在教學中我發現有時候孩子們會搞混垂直和平行的概念,這時候提醒學生再看一眼黑板,板書就發揮了課件所起不到的重要作用。同時課本也總是被我們忽視的一個重要學習平台。在適當的時候,我們需要讓學生打開課本自主學習,而不是讓老師按着脖子一句一句地學習。

  四、“不在同一個平面上”依舊是一個教學難點

  在幾次教學過程中,我嘗試了多種方式出示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案例。但各有利弊,最終,我還是沒能處理好這個難點,不能不說是一個莫大的遺憾。在這個問題的呈現上,有如下幾種方式。方法一:在一個長方體的兩個面上各畫一條線,一般是上面和一個側面。這種方式的弊端在於在教學垂直與平行時,學生對立體圖形還只是一個初步感知,並沒有完整地學習過,認識到長方體有6個面那是五年級的教學內容。可以說,拿出一個長方體,並在上面畫兩條線,這對學生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東西。方法二:指出教室中的兩處不相交的線。雖然很多老師覺得教室這麼大,學生更容易看清和理解。但我始終還是覺得,一,並不是大了就好,相反教室有點太大了,有的學生反而摸不着頭腦,其實還是比較小巧並能放在眼前的物體學生容易觀察和把握。二,教室里的那些線無法用筆描出來,只能遠遠地指一下。有的時候我們需要呈現一些重要的線條時,就會用紅筆描一描,這樣就看的更清楚了,但教室中的線卻做不到。方法三:用兩根直尺來表示不想交的兩條直線。起初呂老師建議我拍一張照片表示,但我覺得這個肯定不行,實物是三維的,但照片是平面的,即時並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拍成照片后看上去卻有可能是相交的。於是我直接用了實物,用兩個米尺。但最後還是犯了同樣的錯誤,近處的同學能看出兩根米尺是隔開的,並不相交的,但遠處的學生看上來,就好像看照片一樣,還是覺得是相交的。方法四:我用了一本數學書,數學書的正面畫了一條線,數學書的背面畫了一條線。不少老師都很認同這種方法。數學書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體,不像教學上的長方體那樣會有種生硬的感覺。不過我還是覺得數學書稍微有點薄了點,不夠明顯。也許近處看與遠處看感覺是不一樣的。就在寫這篇反思的時候,我突然又意識到也許數學書真的是個好東西,好在哪裡呢?好在每個人都有一本,我為什麼不讓學生都拿起自己的數學書想象一下呢。前面無論哪一種方法都有一個弊端,只能在講台上演示,並不能拿捏在手中仔細觀看琢磨。因為兩個平面這是一種三維立體的展示方式,不同的視角會看到不同的圖像,這不僅給演示帶來很多限制,造成很多視覺錯誤,更糟糕的是限制了學生進一步深入觀察,唯有每個學生都能夠拿捏在手中的物體,才能更加便於學生觀察與思考。這個難點,真的還是得靠數學書來突破它。

  五、我想升華到三維世界的垂直,但已失敗告終

  在課堂的最後,給學生欣賞了一些垂直與平行的生活圖片。最後,我來了一張比薩斜塔的照片,我問學生,比薩斜塔斜了,也就是沒有怎樣呢?誰能用今天的數學語言來描述一下。學生的回答很不搭邊,啊,反思的最後,我只能感嘆一下,過於拔高果然還是不現實的。

  垂直與平行,是孩子們繼續深入學習平面幾何知識學習的一重要起點。我希望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夠了解畫圖也是一種分析和研究問題的策略,能夠初步感知平面和立體是兩種不同的世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深刻認識平行和垂直這兩種直線的位置關係。

  篇三:垂直與平行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於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里,環顧左右應該都不缺少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相交的,哪些線是不相交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相交里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鑒於此,針對本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精心設計教案,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教師的適時引導有機結合,把知識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得教學過程零而不散,教學活動絮而不亂,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習信心。

  一、合理設置導課情景,突破知識難點

  本課的一個難點就是讓學生理解同一個平面,和不同平面的區別。聯繫所學找直線的特點,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解決了一個學生認知上的難點,為後面平行和垂直的判斷掃清了障礙。

  二、整體呈現、逐步建構。新知的探究緊緊抓住“以分類為主線”展開活動。首先讓學生畫圖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再引導學生觀察分類,通過操作、驗證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而相交中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最後,順水推舟揭示概念。這樣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主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三、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學習更貼近學生。

  通過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和測量角的度數、發現在相交的兩條直線中有不同的情況,然後引入垂直的概念,接着讓學生找一找身邊哪裡有平行和垂直及出示校園圖找平行與垂直的現象,將學生放置於生活情節中,進行相應方面的教學,並注重發揮評價的激勵性作用,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對於我講課中的一些問題,我有了比較深刻的體會。

  一、首先是自己對三步導學的內涵和具體的操作步驟的理解有待提高。在這節課上,大的環節基本是按照三步導學的模式進行的,但細的環節方面還僅僅是形似,還沒有達到神似。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我覺的自己的認識提高了,知道了之所以設計這些細節背後的目的和依據。

  二、是自己對課堂放不開,沒有讓學生充分的活動。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展示。對學生的生成有些沒有預料到。

  三、是自己講課的語言還不夠精鍊。對學生的課堂生成估計不足。

  今後,我還要繼續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三步導學,爭取下次拿出一節比較成功的課。

您正在瀏覽: 垂直與平行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垂直與平行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