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信客教學反思

信客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信客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信客教學反思(一)

  余秋雨的作品是我比較喜歡的,然而其歷史的厚重感和語言的凝重感又是我和學生所缺乏的。這次“課內比教學”活動選《信客》這篇文章,一則因為教學進度至此,再則,也是嘗試挑戰自我,提升文化內涵。

  在上完《信客》后,雖然有一種終於完成“課內比教學”活動任務的輕鬆感,但同時又深感語文教學之艱難。為了上這一堂課,閱讀了不少他人的教學設計以及與《信客》相關的文章,並且第一次親自嘗試製作課件,雖然教學設計及課件製作有不少借鑒他人的痕迹,但自己也確實費了不少功夫,融入了新鮮的血液和自己的思維。歸結起來,自我感覺有如下可取和不足之處。

  一、可取之處:

  1、教學流程清晰,設計合理,過渡語言流暢得體。

  教學流程:2005年感動中國人物王順友頒獎詞 → 引出余秋雨的《信客》→ 認識余秋雨、了解主要作品 → 填寫信客檔案 →概括信客的優秀品質 → 品讀文段、總結語言特色 → 探究寫作意圖 → 欣賞名人墓志銘 → 擬寫信客墓志銘 →推薦閱讀《筆墨祭》

  過渡語言:比如在完成信客墓志銘后,巧妙過渡到推薦閱讀“信客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信客這個職業最終也會徹底消失,然而,信客背後那些傳統的精神品質卻將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記憶中,並代代相傳,這或許就是余秋雨作品的深刻內涵和魅力。余秋雨在一次作客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時曾說,我們的前輩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同學們如果有興趣,課後不妨讀一讀他的另一篇散文《筆墨祭》,透過筆墨背後,余秋雨又在呼喚什麼樣的優秀文化,又在提醒我們應該保持哪些優秀品質?

  2、適時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熏陶和做人的引導。

  語文學習不是孤立的,在不影響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適度牽引和點撥,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比如在了解了余秋雨主要作品后,我插入了一段話:“喜愛余秋雨的作品,不僅僅緣於他作品深刻的文化內涵,其實也緣於他作品的名稱。讀他作品的名字,內心深處那根最柔軟的情感之弦似乎被輕輕觸碰了一下。所以,我希望同學們在今後自擬作文標題的時候,能夠用心、用情,讓作文標題成為吸引人眼球的第一道亮麗的風景。”的確,余秋雨的每一部作品的名字都是非常講究的,藉此對學生進行作文擬題點撥,應該算是恰到好處。再如,在總結餘秋雨散文的語言特色前,巧妙地對第二單元其它四篇課文的語言進行點撥:“魯迅用詼諧而莊重的語言寫阿長,朱自清用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寫背影,李森祥勇十分口語化的語言寫台階,楊絳用嚴肅而不乏生機的語言寫老王,那麼,余秋雨又是用什麼樣的語言寫信客?”在比較中讓學生既溫習了舊課,又突破了新課。

  不論什麼學科的學習 ,我以為首先應教會學生做人,所以,利用好教材資源,巧妙地對學生進行做人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填寫“信客檔案”中“最高興的事”時,我總結:“總之,信客的快樂幸福都是建立在別人快樂幸福的基礎上。同學們雖然還不一定達到這樣的思想境界,但我希望至少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在回答“信客檔案”中的“座右銘”時,我強調:“誠信就是信客的生命,也是維持整個社會秩序的道德準則。”

  3、深度挖掘作品的文化內涵。

  解讀人物形象,挖掘教育內涵,讓學生樹立誠信的做人理念,應該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何逐步引導學生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呢?在完成了品讀文段、歸結語言特色后,我提問:“感動了我們的信客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信客這個古老的職業最終也會隨着時代的發展而消失,可是作者卻傾注如此大的熱情,為一個並不起眼甚至有些卑微的信客樹碑立傳,用意到底何在?”學生回答說因為信客身上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優秀品質,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連設三問,步步緊追:信客身上有哪些優秀的品質?最核心的品質是什麼?如果社會的每個人都具備了誠信的優秀品質,余秋雨還會不會寫這篇文章?之後我再陳述:信客是誠信文化的精魂,然而這種文化的提升和生存之路卻是如此的艱難。老信客唯一的一次失信,導致整個社會對它一生誠信的徹底否定,最終他不得不痛楚無奈的悄然退出;年輕信客因為太誠信而遭受誣陷欺凌,進而認識到誠信“這條路路越來越兇險,我已經撐持不了”而決然退出。他們殊途同歸的根源在於什麼?在於不誠信的社會文化環境對以他們為代表的誠信文化進行詆毀和嘲弄,甚至迫害。余秋雨深刻地意識到誠信文化的生存需要誠信的環境,所以他創作《信客》,旨在通過誠信文化在不誠信環境中的一次苦旅,來褒揚誠信文化,倡導誠信文化,傳承誠信文化,讓整個社會都充滿誠信的氛圍。”這一環節的設計,自我感覺深入挖掘了作品的文化內涵,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同時也突破了教學難點,對學生進行了誠信做人理念的教育。但解讀作品的內涵,往往帶有很大的主觀性,教后我也困惑,這樣設計是否有刻意之嫌或者這樣理解是否顯得牽強?

  二、不足之處:

  1、研讀文段、品味語言缺力度,欠火候 。雖然挑選了文章中有代表性的三節文字,安排了“教師示範品析”“教師引導學生品析”“學生自選角度品析”三個逐層深入的步驟,但學生讀的氣力不夠。讀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人物形象在讀中變得鮮活,語言特色在讀中變得明朗,然而由於擔心影響進程,基本只是讓學生象徵性的讀了一下,聲和情均沒有很好的表現。品析文段時,老師雖然示範並提示了可以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朗讀語氣、思想感情、句式特點、語言特色等多個角度去嘗試,但學生反響不強烈,即便引導后回答,也有不少錯漏,最後只能由老師托出答案。尤其在歸結餘秋雨散文的語言特色時,教師沒能給學生充分品味、擴散的過程,最終不得不以“雖只挑選了三段文字,卻也彰顯了余秋雨散文的語言風格——質樸而典雅,警辟而暢達”而遮掩過程的缺憾,總之,對於語文教學中必須的語言文字品析,顯得比較粗淺。

  2、師生之間缺乏共鳴。

  《信客》上完后,教研組在一起研討時,普遍認為這堂課體現了老師的功底和素質,但卻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舉手不踴躍,發言人數少。其實當時在課堂上我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嚴重問題。一堂課是由師與生組成的,它不僅屬於老師,也不僅屬於學生,否則就會變成一言堂,變成菜市場。師生之間應該是心靈共通的,能產生共鳴的。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共鳴?最重要的就是老師課堂上的提問和引導,其次,是師生之間長期的交流與溝通。本節課暴露的問題,使我清醒的認識到,提問要善於抓住契機,引導要注意把握梯度,平時要與學生多交流,加強感情聯絡。

  教學藝術永無止境。通過這次“課內比較學”活動,通過《信客》這一教學,我更深刻的認識到磨課如磨刀,一堂好課,大多都建立在不斷改進的基礎上;要想上好一堂課,還必須有海納百川的氣度。

  信客教學反思(二)

  《信客》是一篇自讀課文,本課設置的基本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在經濟尚不發達的年代里人們的通訊方式以及新老兩代信客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優秀品格。

  本節課設計的亮點在於通過集體活動總結信客身上的優秀品質,讓學生髮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體會信客身上的閃光點,暢所欲言,可是我班學生似乎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儘管有人參與但沒有竭盡所能,幾乎 都是老師一個人在不厭其煩地訴說,儘管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可老師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就是沒人自動出來展示,也許是我的方法還不夠到位,也許是我的教學藝術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

  本來本節課最後部分可以做得更好,只是學生的所學實在太有限,他們的表達能力也實在有待更近一步提高,要說讓學生搜集歌唱奉獻者的歌曲本來不是件難事可對我們班學生似乎很難,就更不用說當著大家的面延長了,所以結尾只能狗尾續貂。

  總體說來,本課教學完成了教學目標,只是效果可能沒有預想的那麼完美,也許是我的期望值太高,也許是我們班學生太過於自卑,他們的水平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確實很遺憾,我們師生以後都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來完善我們的課堂,搞活我們的氣氛。

  信客教學反思(三)

  《 信客》是一篇情感色彩、人文色彩很強的散文。余秋雨先生寫的《信客》,實為文化苦旅中的“信客”,是誠信、寬容文化在不誠信、不寬容文化中的一次苦旅。文中的“信客”肩負的是誠信和寬容的文化,然而,這種文化的提升和生存之路卻是那樣的艱難。余秋雨在《信客》中寫出了老信客和年輕信客同樣的悲劇:老信客和年輕信客都被迫遠離信客這一職業,一個是偶然的、唯一的一次失信,導致整個社會對他一生誠信的徹底否定,老信客痛楚無奈地從浸滿誠信文化因子的這一職業中悄然退出;而另一個則是因為太誠信而被捕進班房,認識到誠信“這條路越來越兇險,我已經撐持不了”而決然退出。他們殊途同歸的根源都在於:整個不誠信的社會文化環境對以他們為代表的誠信文化進行詆毀和嘲弄,甚至是迫害(信客因誠信被打耳光、進班房)。教師要想引領學生深刻感悟到信客的人格精神,深入思考人生,必須以信客的形象為著眼點,引領學生與文本、人物和自我對話,以課文蘊涵的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本課教學的內容我設計了四個問題:(1)作者在寫信客之前,為什麼先寫一個老信客?(3)作者重點寫了信客什麼事迹?為什麼重點寫?(3)信客為什麼留下遺願,死後要與老信客葬在一起?(4)怎樣理解信客特殊的品格和素質?讓學生按信客---新、 老信客---信客這一順序逐一探討,體會作者為信客立傳的用意以及聯繫現實生活的意義。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積極討論,踴躍發言。在展示學習成果時小組成員都爭相上台,讓課堂真正交給學生,在老師的主導下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品味和揣摩語言的環節,難度雖大些,但學生亦能用“我喜歡------,因為-------”的句式積極發言,雖賞析水平不高,但也能說出一些獨到的見解,積累了自己喜歡的句子詞語,既培養了語感,又增強了語言積累。

  本課教學的不足是在字詞教學時學生展示花的時間過多,導致學生在探究信客這個人物形象時倉促完成,賞析語言時流於形式,沒有真正讓學生深刻感悟到余秋雨散文語言的魅力。今後還應在語文教學中多下功夫,把語文課上成實實在在的語言文字課。

您正在瀏覽: 信客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信客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