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 標籤:幼兒國學 語文教學 給教師的建議 實習教師 教師法

  篇一: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

  自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頒布之後,“反思”這個詞在幼教界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開放多元化的幼兒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都需要每位教師具備反思教學的能力,反思已經成為教師必備的一種專業素養。教育活動能否“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是幼兒教師教育實踐反思的重點。在園本教研活動中,我園要求教師寫教育小隨筆、教育小貼士、教後記等對教育活動進行反思。發現教育反思對老師的專業成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教師在反思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現通過具體案例對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應對策略。

  (一)缺乏對教育活動中“有效性問題”的反思

  案例一 中班美術活動《可愛的小貓》

  今天美術活動課我讓孩子們畫“可愛的小貓”。根據以往的習慣,我先請孩子們猜了一個謎語,然後在黑板上出示了我的範例。孩子們看到我那活潑可愛的小貓,不禁拍起了小手。接着我向孩子介紹並示範了小貓的畫法,並鼓勵孩子們大膽地添畫背景。很快,孩子們就忙活開了。我發現孩子們畫的小貓還蠻不錯的,他們還給圖畫添上了漂亮的背景。然而高興之餘,我竟然發現孩子們畫的小貓方向幾乎是千篇一律,形態也是一模一樣。

  我的反思:(1)我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按照以往的教條和示範,注重技能的掌握,要求孩子畫出來的畫和範例一樣形象好看。儘管我在活動中加上了創造性地畫出畫面背景的要求,在活動中孩子們也能較好地表現不同的背景。但孩子出現的千篇一律的小貓形象足以反映我守舊的教育思想。(2)當孩子把範例的樣式深深地刻印在腦子裡以後,他自己的創造性思考便停滯了,千篇一律的模式畫代替了孩子天真爛漫的想象。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信心也會隨之降低,認為自己沒有書本和同伴畫得好。久而久之,倘若離開了範例、書本,他們就不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所看見的、聽見的、體驗到的東西了。

  對反思的分析:這則反思,教師從記錄到分析比較完善,也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在美術活動 中的 教育觀念需要更新,需要注入孩子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力,而不能讓美術活動呈現千篇一律的模板。但反思中只針對孩子出現的現象作了表象的淺析,沒有對如何通過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進行分析,缺乏對活動中“有效性問題”的思考。如果教師能從如何採取相關的教學措施:如多給孩子準備不同姿態、不同側面的形象,鼓勵孩子學習一物多畫的繪畫技能、同時教師的範例作品突出一定的美感、經常讓孩子欣賞一些富有創造性的藝術作品、豐富孩子的繪畫經驗、開展一些創造性的意願畫、主題畫活動,讓孩子在自由自在的塗畫、創作中表現自己的創造性等方面進行反思的話,就會更加豐滿。

  應對策略:對教育活動有效性的反思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思,活動任務、要求與幼兒實際發展水平是否有適度的梯度,是否是幼兒需努力完成的,對幼兒是否有發展價值。追問自己: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發生了什麼?理解什麼?理解到什麼程度?還能夠理解什麼?他們的理解與原有理解的差距在哪裡?二思,幼兒實際水平的個體差異。在材料的提供、活動的要求、活動的方式上有無層次差異,是否能供幼兒選擇,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三思,是否充分挖掘了活動情境 中的 多元教育價值,促進幼兒形成多種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四思,是否能讓幼兒獲得積極主動的學習體驗,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要認識到教育活動中需關注孩子們是否在原有水平上獲得了新的經驗和發展。

  (二)缺乏對教育活動中“預案設計問題”的反思

  案例二 大班閱讀活動《神奇的字》

  今天的閱讀活動是詩歌《神奇的字》,我主要採用猜想閱讀法進行教學。活動一開始,我放上優美的輕音樂,讓小朋友閉上眼睛,猜猜世界上哪些字很神奇。原本是想讓小朋友回答“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這些禮貌用語。我滿以為通過這樣的方式幼兒的反應會很積極,當我關掉音樂請小朋友回答時,他們的答案令我大失所望,“老師,火很神奇,老師,我覺得水很神奇,”甚至有小朋友問我:“老師,‘神奇’是什麼意思?”……教學目的沒有達到,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我的反思:這次閱讀活動我永遠都無法忘記,本以為經過自己精心設計的一次猜想閱讀教學活動會收到良好的效果,而為什麼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呢?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1)雖然知道音樂有助於幼兒安靜下來,也注重了音樂對幼兒想象力的發揮有很大作用,但忽視了幼兒已有閱讀經驗的知識建構。(2)活動設計時,只關注到了教學過程的設計,只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沒有關注到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

  對反思的分析:這則反思,教師分析到了一些關鍵的問題:如閱讀活動中音樂對幼兒想象力的發揮作用,也意識到了活動設計中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建構,導致活動無法按老師原有的計劃順利進行。但反思中還缺少對活動中“預案設計問題”的思考。如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孩子回答不上來、應該預設怎樣的問題讓幼兒跟上閱讀活動思路、應該如何從孩子已有的閱讀經驗出發,讓幼兒通過閱讀活動進行有意義的猜想,從而培養孩子的猜想品質等。如果教師能從:如何讓閱讀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如帶孩子到草坪上玩耍,教師創設問題情景讓幼兒實地感知“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的神奇,讓閱讀走進幼兒生活,通過有效的問題設計和情景創設,讓幼兒通過對問題的猜想來發揮其想象力,並注重猜想過程和猜想結果的驗證與統一,讓孩子感受猜想帶來的成功與喜悅等,則反思效果就會更好。

  應對策略:對教育活動預案設計的反思是指在整個教育活動結束后,教師對自己設計的教育活動方案與實際實施情況進行比較思考,回想實際教育活動效果和預案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是不一致的?這些一致或不一致意味着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是教育活動預案設計的問題,還是教育活動實際組織的問題?從教育活動實際實施情況來反思教育活動預案設計的問題與經驗,以提高自身教育活動實踐能力。

  (三)缺乏對教育活動中“動態生成問題”的反思

  案例三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蝴蝶》

  今天我上的科學活動《認識蝴蝶》,在活動室我布置了“蝴蝶展”,貼了許多漂亮的蝴蝶圖片,並通過多媒體讓幼兒觀看了蝴蝶的生長過程,孩子們都很感興趣。活動中,他們提出了令我想象不到的很多問題,如“蝴蝶的爸爸媽媽是誰?蝴蝶為什麼會有像天線一樣的觸角?蝴蝶可以用來晾乾嗎?怎樣讓蝴蝶永遠這樣漂亮?”等等。這次活動下來,我覺得孩子們的問題意識很豐富,我從沒有象今天這樣感到如此的愉快和輕鬆。

  我的反思:這次活動之所以感覺如此輕鬆和愉快,我想自己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1)在科學活動中,創設了豐富的情景,準備了很多圖片,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慾望。(2)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實地觀看蝴蝶的生長過程,多媒體將幼兒的視覺、聽覺等有效結合起來,所以孩子們很感興趣。

  對反思的分析:這則反思教師主要對活動的成功之處進行了思考,主要從科學活動中教師材料的準備及教學手段的利用進行了分析。活動中,教師記錄了幼兒提出的很多問題,但忽略了對“幼兒生成問題”的反思。如本次活動雖然達到了預設的效果,但針對孩子提出的這麼多有意義的問題,該如何跟進幼兒的需要,對教學活動中幼兒生成的問題進一步探索,如 “蝴蝶可以用來晾乾嗎?怎樣讓蝴蝶永遠這樣漂亮?”再創設一次有關蝴蝶標本的科學活動,就會更加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並感受到科學的奧妙與無窮樂趣。

  應對策略:幼兒園教育活動不是嚴格執行教師預想設計,按部就班開展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活動是師幼積極互動的過程”基本要求的指導下,幼兒園教師積極的嘗試改變傳統的教師居高臨下的高控制的教育活動狀態,增強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開放性,在尊重幼兒自主活動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教師事前難以預料的情況。面對這些意外,我們需要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意外?它又意味着什麼?是否具有活動生成的意義?等。

  (四)缺乏對教育活動中“自我經驗問題”的反思

  案例四 小班遊戲活動《學穿鞋子》

  遊戲前,我把班級里樣子比較接近、尺寸較大、穿着難度差不多的鞋子從孩子腳上脫下來,作為比賽道具。並讓孩子們圍成兩個圓圈,坐在小椅子上。分別從兩個小組中拿出三雙鞋子以圓圈狀放在教室前面,並告訴幼兒:只能是老師叫到的小朋友來比賽。

  比賽開始了,在我的“預備,開始”聲中,孩子們從自己的位置一哄而上,十幾個孩子亂成一團,有的兩個人搶一隻鞋,邊搶邊說:“老師,這隻鞋子是我的……”,教室里鬧成一片。我沒料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局面,趕緊請大家回到自己的位置重新開始。我反覆強調“其他的小朋友等一下老師再請。”但第二次進行遊戲時,仍然出現了一樣的混亂場景。

  我的反思:(1)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平日生活中大人包辦的又太多,他們還處在非常個人化的世界中,根本不能容忍別人擅自把自己的東西借給別人用,出現這種情況也很正常。(2)練習穿鞋子這是一個生活活動,我可以結合孩子的生活,把這樣的活動放在每天中午起床時進行,讓他們在很隨意、很自然的活動中達到目的。

  對反思的分析:這則反思教師記錄真實、反思較完善。但反思中,教師缺少了對自己在活動組織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如在比賽活動中,教師憑藉自己原有的經驗把班級里鞋子樣子比較接近、尺寸較大、穿着難度差不多的鞋子從孩子腳上脫下來,作為比賽道具,憑藉了自己已有的經驗,而忽略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自認為“出現這種情況也很正常”。沒有反思到孩子們之所以出現這樣混亂的局面是因為老師的做法欠缺而造成的。此外,反思中教師也意識到活動應該與幼兒的生活聯繫起來,但反思深度不夠。如果教師能從日常生活對幼兒學習、發展的重要性方面進行思考,提升自己的教育經驗:這類活動中主要是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巧,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及獨立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它是一種日復一日的重複活動,不僅要依靠老師,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動地學等。那麼,教師的反思會更有深度,更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應對策略:波斯納說過“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教學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她的經驗水平和教學能力至多只是自然的積累。因此,教師在 教育反思中 不但要回溯自己做了什麼,也需要解釋是怎麼做的,還需要分析為什麼這樣做。一方面教師可從中發現自己的新經驗,豐富自己的經驗;另一方面,有利於教師澄清、改善、重建已有經驗。如果我們僅僅限於“做了什麼”,沒針對“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的思考,難以形成歸屬於自己個人所有的獨特經驗。

  當然,教師在 教育反思中 出現的問題遠不限於上述這些方面,教育反思作為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內容,應貫穿在教育實踐的全過程中。行動前,對自己的預案進行前瞻性的反思;行動中,觀察實際活動情況,進行即時性反思,調整教育活動;行動後進行回溯性反思,發現新問題,形成自己的新見解和新思考。作為教師,要學會在自我對話中反思,重視自我,關注自己的想法;學會在協作中反思,以自我為圓心,融合他人的智慧與知識,彌補自己在反思過程 中的 缺陷;學會以寫促思,勤於動筆,通過教育反思小貼士、教育反思報告單、教育反思隨筆、教後記等方式多寫,從而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促進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

  篇二: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

  對於教師來說,教學反思就是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對象進行冷靜思考和全面而深入的總結。反思是一種提高自身的素養,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並使自己逐漸成長為一名稱職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學。那麼,如何寫教學反思呢? 以下是我結和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感受。

  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剖析、解讀的過程,其本質是一種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溝通,它反映一個人對其身心狀況的認知。教育反思則通常是指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統一起來。他不僅指教師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也指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反思。對於幼兒教師而言,我們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反思,遊戲活動反思,不僅要針對活動前的計劃及活動后的評價,所謂評目標、準備和結果分析。我們還要學會分析孩子的行為,以及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行為的歸因分析,找出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優點何以可以在其他活動或者說他人的活動中得以推廣借鑒;不足之處為何出現,要究其因,要找到解決的辦法,並在以後的活動中如何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如何提高類似活動的有效性。

  篇三: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

  進入小班已經一個月了,誰實話當時我是有壓力的,因為教小班要比教大班孩子付出更多的艱辛。小班是幼兒從家庭到幼兒園的一個過渡階段。昨天他們還是家裡眾心捧月的寶貝,今天卻要獨自面對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短暫的適應期過後,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缺失、家庭過多包攬已使幼兒喪失了自理的主動性。從以自我為中心的個體生活到有規律的集體生活,適應期伴隨着眼淚和鼻涕,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他們的身上已經悄悄發生着變化…

  記得開學的第一天,我早早的來的幼兒園,為孩子們準備了很多的玩具,活動的材料,孩子喜歡的動畫片、音樂、充足的開水等等,孩子們陸續來園了,孩子們哭着鬧着不讓家長走,我左手抱一個,右手抱一個,後面還要拉一個,頓時教室里亂作一團,我和同班的老師及其他班的幾位老師又是給他們分玩具又是給他們講故事,孩子們才漸漸平息了哭聲。可過了一會兒有個小朋友又哭了起來,她這一哭不要緊引得別的小朋友也哭了起來,頓時活動室里又哭聲一片,我們只好請一位老師領着張文博到外面去玩,給孩子們放上好看的動畫片教室里才又漸漸安靜下來。午休時間到了,孩子們陸續上了床有的拿着枕頭,有的拿着被子,他們根本就不想睡,有個孩子乾脆就不上床上去。我只好給她搬把椅子坐在床邊。我先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然後放了一段輕音樂,孩子們慢慢進入了夢鄉,坐在椅子上的那個小朋友也困得睜不開眼了,我剛想抱她上床上去睡,她卻怎麼也不願意,張嘴就哭,我怕把別的孩子吵醒於是就說:“別哭,來老師抱着你睡吧。”她躺在我懷裡不一會兒就進了入了夢鄉。下午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被接走我這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大小便經常解在衣褲上,剛開學那段時間每天早上都有幾個孩子要哭,每天早上我也會條件反射地情緒緊張,但還是要耐心地處理每件事情。我想我不僅僅要做他們的老師同時還要學會做他們的媽媽,其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每結束一天的工作,倒在床上不想動了,還真覺得累。可是每當我看到自己的辛勤和愛心使孩子們取得一點進步時,一股由衷的欣慰油然而生。

  孩子們入園已經一個月了,在我的耐心教育下,孩子們大都學會了上廁所。我班的許心怡小朋友是個身體瘦弱的小女孩,她的小手很小,胳膊很細,好象用力一拉會把她拉壞似的,去廁所小便,她望着便池不感邁步,我遞上一隻手,她扶着邁了過去。她小便完,我又遞上一隻手,她又拉着我的手下來,就在這牽牽拉拉中,小心怡能自己入廁了,她的媽媽說:“心怡上幼兒園進步真大,謝謝您老師。”因為我是幼兒教師,我就要對家長負責。當家長把他的心肝寶貝送到我懷裡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責任有多重!我要像媽媽一樣呵護孩子,關愛孩子,幫助孩子。我又要做媽媽無法做到的——教師的責任,我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教他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引導他明白道理,幫他探索世界奧秘。家長的期望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我要對家長負責,還家長一個健康,快樂。活潑聰明的寶貝。

  我班有個小男孩叫張浩,他是個聰明懂事的孩子,平時就是對爸爸有點“黏糊”。由於年齡小,每天入園時總是眼淚漣漣、嘟着嘴巴,一臉的不高興。為此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怎麼樣才能讓張浩很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開學第二周的禮拜一,張浩還是紅着眼睛來上幼兒園了,他奶奶悄悄告訴我,中午吃午飯能否不吃蔬菜,能否在幼兒園不睡午覺的事而鬧得不開心。於是便拉着奶奶的手,非要奶奶在坐位上陪他一小會才罷休。奶奶走後,我微笑着對張浩說:“快來,和我們一起玩遊戲。”我悄悄觀察張浩的反應,他忍着不讓眼淚“冒出來”,嘟着嘴巴很不情願的參加到我們的表演遊戲中,慢慢地融入了我們的活動里。見此情景,我又對其他小朋友說:“張浩真棒,你們想看他畫的小手畫嗎?”這麼一說,小朋友們都很快坐端正了 ------ 良好的情緒一直延續到吃點心。吃點心時,我又一次鼓勵張浩,結果張浩非常快樂的吃完了點心。點心后我把張浩叫了過來,“你今天吃點心可真快,第二名呢!回家把這好消息告訴爺爺、奶奶好嗎?”張浩情緒高昂地說:“好!”第二天,張浩帶着可愛的笑容,早早的來上幼兒園了。我怕張浩會再一次帶着不好的情緒來園時,於是我就利用他喜歡聽故事去吸引他的注意力。我先以微笑迎接他,故意忽略他的消極情緒。讓欣賞故事來感染他,使他不自覺地融入我們的活動中,忘掉不高興的事情。接着我又在小朋友們面前表揚他,並請大家都來欣賞以此來愉悅情緒。當良好的情緒圍繞着他的時候,我適時地對他進行了疏導,並用點心第二名的事實鼓勵他,和他約定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在幫助胡正傲的過程中,我對幼兒的情緒教育也有了新的認識。每個孩子送幼兒園都得有個適應的過程,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有種拘束感,不如在家裡放鬆,所以他就不喜歡去幼兒園,但我覺得家長一定要堅持送他去,幫助孩子渡過這個時期。家長平時要多給孩子一些關愛,讓孩子知道送他去幼兒園並不是不要他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是很愛他的,並且要及時去接他回家,消除孩子的恐懼感。如果孩子生病了,在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盡量不要給孩子請假,可以給孩子帶着葯去幼兒園,請保健老師幫助按時吃藥就可以了。另外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關於幼兒園有趣的小故事,在無意間給孩子講講幼兒園的好處,比如: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做遊戲,有很多新鮮艷的玩具可以玩,有很多好看故事書等,引導孩子嚮往幼兒園。家長也可以多和老師溝通,家園配合,多表揚、多鼓勵和多關注,慢慢的他就會重新愛上幼兒園的。愛和安全感是幼兒最基本的需要之一。這種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直接關係到幼兒是否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由此可見,愛和安全感這個前提非常關鍵,可以說,不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就等於不給幼兒做好孩子的機會。幼兒將來對自己和他人的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教師對他的態度,以及教師能否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對於像張浩這樣的孩子,教師不應該認為孩子事多,而應意識到他是對愛和安全感的需求比較強烈,所以我們要以更為寬大的耐心,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地證實自己對他的愛,正確的引導他愛上幼兒園這個大集體。

  有人說“咖啡的味道又苦又甜,幼兒教育也是這樣,因創新而苦,因創新而甜。”的確,“創新”是我們教育工作的靈魂,因循守舊、毫無創意只能使我們的教育工作停滯不前。“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會培養出富有創造力的孩子”。我認為創新型教師需要有一份責任感,需要有一顆“童心”,需要有一雙善於觀察幼兒的“慧眼”,需要有不必精但一定要廣的知識面。這樣才會讓自己的智慧放射出光芒。

您正在瀏覽: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