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嘗膽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卧薪嘗膽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卧薪嘗膽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這又是一篇成語故事,學生比較感興趣,上課氣氛活躍,孩子們都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在第一課時的時候,我教學了生字詞,並且着重理解了兩個詞語的意思。舂米推磨,這兩個詞語比較難以理解,靠着老師的語言文字就這樣說一說,我想孩子們也只能是理解的雲里霧裡,所以我出示了兩張圖片,並藉助於舂這個字的字形讓孩子們來進行理解。
第二課時的時候,我分為三個部分,一、理解兵敗求和。想一想越王真的願意去求和嗎?如果不去會怎麼樣?讓學生想象說話理解越王的萬般無奈。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想孩子們會理解。我覺得重點就要讓孩子理解,忍受屈辱,讓學生自己去找,文中哪些地方說了,越王勾踐受了屈辱,再此基礎之上補充一些課外知識,讓學生感受越王是如何忍辱負重的。第三部分,理解卧薪嘗膽的深意文中說睡在柴草上,每頓飯前還要嘗一嘗苦膽,這些都是卧薪字面的意思,真正地意義要引導學生說,後來這個詞引申為,為了目標要忍辱負重,堅持不懈,發憤圖強。
通過這樣一梳理,我相信孩子們也能夠理解卧薪嘗膽的意思,也能夠記住卧薪嘗膽的深意,最好要能讓孩子們舉出例子來說一說,當今社會還有哪些人也需要卧薪嘗膽。
篇二:卧薪嘗膽教學反思
《卧薪嘗膽》這一課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卧薪嘗膽,最後轉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課文着重寫勾踐命運的變化,由此我確定了教學重點是在品詞析句中,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並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難點是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深入理解勾踐的“屈辱”,感悟勾踐忍辱負重的精神。在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中,帶給了頗多思考,下面就上課的幾個環節進行反思:
一、由圖導入,揭題質疑:我通過春秋列國圖,向學生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了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間鬥爭的激烈與殘酷,並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突出“征服”的內涵——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過渡到課題的板書,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有的學生說:“卧薪嘗膽是什麼意思?”有的說:“為什麼要卧薪嘗膽?”有的說:“卧薪嘗膽的結果怎樣?”等問題,學生帶着問題進入文章的初讀,為學習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教學字音時針對學生讀錯的“夫差”“奴僕”及時帶領學生讀准,在去掉拼音開火車讀的基礎上分男女生讀,進一步鞏固字音。整體感知時本想自己精心設計出示的詞語順序連起來就是文章的大概意思,學生應該會說。可學生面對那麼多的詞語總想把它說具體,反而成了簡單複述了。換一個方式——出示文中的關鍵詞語“兵敗會稽萬般無奈受盡屈辱卧薪嘗膽滅掉吳國”效果應該會好些。
三、直奔畫面,理解題意:我出示的是書上的插圖,學生能說出圖上的情景,在瀏覽課文劃出相關句子時,學生只畫了“他還在屋子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在我的啟發下學生找到了描寫“卧薪”的句子——“晚上,就睡在柴草上。”後來我想這裡是我的問題不夠明確,我直接讓學生劃出描寫“卧薪嘗膽”的句子就行了。因為插圖的上勾踐主要的姿勢是在飯前。句子畫好后,我採用了提問式導語:“勾踐是越國的大王,他為什麼放着華麗舒適的皇宮不睡,放着美味可口的飯菜不吃,而去睡柴草、嘗苦膽,折磨自己呢?”努力做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四、深入探究,感悟“恥辱”:這個環節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處理時我先讓學生帶着“越王勾踐念念不忘的仇恨和恥辱是什麼呢?”這個問題,自讀2、3小節,劃出相關的詞句。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為的是更精彩的交流。
1、合理補白:理解“萬般無奈”時,教師語言描述勾踐帶着五千殘兵敗將被吳王團團包圍的,要逃是逃不掉了。他曾想帶着士兵和吳王決一死戰,也曾想到了自殺,寧死不屈啊,可是他為什麼不這樣做?那麼要保全性命,唯一的選擇是拋下高貴的帝王身份,跪下來求吳王繞他一命,此外別無選擇。這就叫萬般無奈。你能讀出此時越王的心情嗎?要麼滅國,要麼求和,勾踐向吳王求和可不容易,因為勾踐是夫差的殺父仇人,為了謝吳王心頭之恨,為了有朝一日能東山再起,甘願和夫人一起去給吳王當奴僕,你能讀出此時越王的心思嗎?
2、挖掘文字:板書“奴僕”的象形字,通過對這兩個字進行字理分析,讓學生理解奴僕就是古代有罪之人,沒有自由供人使喚的下等人,從而為後面學生體會越王在吳國所受的侮辱做好鋪墊。
3、滲透語言文字訓練: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主要是學習語言文字的。如學習“建議”口頭造句是重點,考慮學生實際,設置合理的說話情景——扮演大臣和吳王,用“在朝庭上,謀臣紛紛建議(**)”吳王不聽大家的建議,驕傲地說:“(**)”。這裡的說話造句是建立在對越王與吳王認識的基礎上的——吳王的驕傲和越王的求和這一人文的價值取向上的,是建立在對“建議”肯定的基礎上的,是比較適合學生合理想象與“扮演角色”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表達,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個性化,不僅學會用“建議”造句,而且對吳王的驕傲與越王的求和作深層次的猜測與預見。當然“建議”可以做名詞用,也可以作動詞用,旨在學生的感悟。又如比較句子:“他們在吳國整整幹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國家。”“他們在吳國才幹了三年,就回到自己的國家。”關鍵字“才”的位置不一樣意思表達完全改變了,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很深。
4、適度拓展:學生在感悟勾踐夫婦穿粗布衣、住石頭房、養馬駕車、舂米推磨后,為進一步感悟“受盡了屈辱”,設計了延伸“問疾嘗糞”的典故。學生對勾踐夫婦遭受的屈辱感悟更深刻。
5、創設情境:一個堂堂的國君穿“粗布衣”,住“石頭房”而且還要給吳王“養馬駕車,舂米推磨”,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國王的尊貴身份蕩然無存,這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折磨、屈辱,更是對人格的侮辱啊!男生讀——;這是飽含血淚的日子,滲進心靈最深處的屈辱,女生讀——;這是更是忍辱負重、度日如年的三年,全班齊讀——旨在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
五、再讀文本,引發思考:再次回到描寫卧薪嘗膽的第四自然段,引發思考——勾踐回國后的二十多年做了些什麼,使原來那麼弱小的國家變得如此強大最終滅掉吳國呢?因為課堂把握節奏不當,這個環節效果不是很理想。
縱觀今天的這節課,我深深感到語文課還是要簡簡單單地教語文,不要讓教師的分析代替了學生的閱讀實踐,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正如鄭板橋所說“冗繁削盡留清瘦”,這樣的課才會紮實生動,樸實精巧。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每一次反思,為的都是能讓自己有所進步,相信只要我們每一次都能踏踏實實,潛心鑽研,我們的教學之花定會常開常艷,永不凋謝!
篇三:卧薪嘗膽教學反思
《卧薪嘗膽》一文中所描繪的故事,距離我們的時代較遙遠,要深刻地理解成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是教學的一個難點。而且這篇課文訓練點有很多,短短的兩頁不到的文章,包含着許多可以以訓練內容。如理解重點詞語和聯繫課文內容來理解“卧薪嘗膽”的意思。
在教學中,我先從畫圖着手,使學生了解“王”字和“皇”字的由來,從朗讀課文中說說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開始是什麼關係,後來又是什麼關係。充分讓學生說話從而進行了語言訓練。然後聯繫生活實際中驢子拉磨要矇著眼睛和一些事例來讓學生弄懂“奴僕”的意思,使學生從“奴隸”、“丫環”古代的“傭人”到把人當牛、馬、豬等牲畜。從而使學生知道越王勾踐在吳國受盡了恥辱、屈辱、侮辱。再通過句子比較“他們再吳國整整幹了三年”和“他們在吳國才幹了三年”使學生體會到這三年是難熬的三年是受盡恥辱、屈辱、侮辱的三年,忍辱負重的三年。所以作者用了整整三年。而不是快樂的三年。最後結合課文第四自然段,通過聯繫上下文,和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卧薪嘗膽”使學生理解了“卧薪嘗膽”是刻苦自勵、發憤圖強、堅持不懈的一種精神。越王一干就是二十年終於使自己的國家轉弱為強,轉敗為勝。
在教學中,我還非常重視學生的語言訓練。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以後,聯繫生活實際討論:越王勾踐是不是英雄?最後歸納:從現在我們對越王勾踐的讚美,也可以看出他是個英雄。同學們戰死沙場的,壯烈犧牲的,有節氣,是英雄。但是,在強敵面前,保存自己,暗暗地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最後戰勝強大的敵人,這樣的人也是英雄,他需要智慧。我們今天學習了“卧薪嘗膽”,你們覺得我們需要卧薪嘗膽嗎?又是一陣熱烈的討論,開始學生認為不需要,後來通過老師的指點,同學們明白了學習上不僅要卧薪嘗膽,而且還要堅持不懈,不能學一樣就放棄了,我們需要的是一種精神,不但小孩子需要,成年人也需要,為自己將來的發展也需要我們祖國的強大也要卧薪嘗膽,我們時時都要卧薪嘗膽,我們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來。
這樣整節課,學生掌握較好。
相關範文
- ·格言警句:卧薪嘗膽篇
- ·對教學反思的“反思”
- ·教學反思:教學方式
- ·“中點四邊形”教學設計 教
- ·讀《有效教學》教學反思
- ·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四步”走教學反思
- ·高二上學期英語教學反思
- ·聽小學高段英語寫作教學反思
-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及論文
- ·《為什麼媽媽總是說“不”》教學反思
- ·《認識方向》教學反思
- ·《詹天佑》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中位數感想
-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教學反思
-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可能性
- ·複習時怎樣有效的轉化後進生的教學反思
- ·《春》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論文
- ·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 ·我的快樂音樂教學反思
- ·《我就是我》教學反思
- ·電腦橫機課教學反思
-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
- ·“小沙包擲准”教學反思
-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 ·教師有效教學反思之準備及實施策略
- ·優秀課堂教學反思
- ·初中英語教學反思範文
- ·一年級英語課堂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