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金色花教學反思

金色花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金色花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金色花教學反思

  《金色花》是一篇閱讀課文, 但我很喜歡它。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養仙人掌的經過:開始,我在陽台上養了一些花草,只有仙人掌活了下來。它那醜陋的樣子是我忍不住大笑。然而,過了不久,仙人掌竟然開出了一場漂亮的金色花,於是,我深為自己的淺薄、庸俗而慚愧。讚揚了仙人掌的堅強,表達了對仙人掌的敬佩和喜愛之情。

  平時,我們班的一些男生總喜歡挑別人的毛病或者總是嘲笑別人。我也很曾耐心地教育過他們,但效果不太理想。為此,我也很為難。我想,這篇課文不是很好的教育材料嗎?於是,在上課時,我有意識地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我"曾無顧忌地狂笑過仙人掌的醜陋,現在卻身為自己的淺薄庸俗而感到慚愧,這是為什麼呢?

  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通過討論知道:仙人掌不論生存條件多麼艱苦,它都能頑強地生長,並開出美麗的花朵。從而,知道了,我們不能看不起別人,更不能嘲笑別人,因為那樣只能顯示出我們的庸俗與淺薄;那些受人嘲笑的同學,也不要在意,你們總有一天會像仙人掌一樣開出金色的花朵。

  這節課,學生不但學到了語文知識,同時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正所謂文道統一。

  篇二:金色花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散文詩,重點是品讀課文,把握文中深摯的母子之情。在教學中,兩個班的教學內容一樣,但是過程是不一樣的。

  54班的投影壞了,因此上課只用了學案,按照學案按部就班,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雖然也有合作,也有探討和展示,但是總覺得比較死板,氣氛比較沉悶。剛好兩節語文課是一、三節,第二節課的時候重新思考了一下方案。

  我把課文中的一些字詞換掉了,結尾的對話也掉轉了語序,然後再課件上展示出來,在課堂上讓學生說說改的好,還是原文好,請說明理由。同學們討論非常熱烈,在討論中,不知不覺地把學案上的問題都解決了。學生感覺時間過的很快,在課堂上也很愉快,因此,我覺得在55班的課是比較成功的。

  由此想到:對於一篇課文,我們需要不斷的琢磨,不斷的鑽研,以求找到最好的切入點,採取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將課文中的重點難點不着痕迹的滲透在教學環節當中。換字法的設想來源於韓軍博士的一堂課《大堰河——我的保姆》,此法可用於詩歌或散文詩當中,收效不錯。

  篇三:金色花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徒具骨架而沒靈魂的課。整節課上下來總覺得缺了點感覺,我想那就是語文味兒吧。儘管在課堂上幾次三番地想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景中,但總是淺嘗輒止,整節課還是遊離於文本之外的。

  預設的教學重點是“讀一讀、說一說”這兩個環節,希望通過這兩個環節學生能到字裡行間去摸打滾爬,有所感,有所悟,但顯然這個目標沒有達成。 繆老師和包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其中的問題:朗讀指導不到位。

  首先是朗讀的目的不明確,為“讀”而“讀”,儘管朗讀的形式有所創新,師生配合讀、男女聲合讀等,但學生被老師驅趕地讀,只求形式不求實效。二是朗讀的形式把握不當,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都有各自的適用範圍和功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 特別是齊讀,是教師必須謹慎選擇的,濫用齊讀會使學生產生殆倦,壓抑課堂氣氛,齊讀應放在學生對課文的情感有所了解、有所感觸之後,它是教學效果的一個檢測。第三是自身的朗誦功底還有待提高,教師範讀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在電教設備如此先進的今天,完全可以採用一些名家的朗誦,以提高教學效果。

  這節課的教學還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示:傳統的未必是不好的。在我有限的視野範圍里,語文備課主要有兩種思路:一種是環環相扣,通過逐層深入的問題解讀文章;一種是板塊分解,通過各個環節來解構文章。湊巧這次龍飛採用的是第一種形式,而我則採用的是第二種,在備課時我參考了很多資料,龍飛上課時用到的那些問題我很多次地看到,但每次心裡都很排斥,都老掉牙的問題了,拿不出手。我苦心孤詣地設計了“ 讀一讀、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等環節,自以為創新高於一切,卻忽視了語文教學中一些必不可少的環節,比如整體感知。因為缺少這一環節,學生對這首散文詩的理解總是支離破碎的。板塊式教學的最大弊端在於割斷了課文中原有的情感脈絡,語文的“聽、說、讀、寫”很多時候是一個綜合體,不能截然分開。作為一名新教師,我覺得自己有必要改一改浮躁的毛病,對傳統的一些教育方法也不能一概否定,在扎紮實實的基礎上創新。

  新課標中強調語文應該注重整體感知和熏陶感染,教師應努力調動文字本身的力量,引領學生去感知文字背後魅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文本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其中分析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大學時非常喜歡陶淵明的“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自己讀文往往囫圇吞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而現在走上講堂發現把“感覺“說出來是見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對自己沒有感覺的文章產生感覺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說實在的,對泰戈爾的《金色花》我興趣不大,我也無法體會其中蘊含的母子情,後來查閱了很多資料,慢慢有了感覺,但始終不是自己的,我想這是我的課上不深刻的根本原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是一個笑話,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對文本的解讀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如何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是這節課留給我深思和探索的問題。

  以上幾點導致我這節課如浮光掠影一般,留給學生的東西並不多,他們隨我在地面上挖坑,卻沒有深入去取水,他們的心靈沒有得到滋養。人說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堂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堂課應該像一部小說一樣,有懸念、有高潮,使觀賞者不忍釋手。但顯然我若要到此境界還需要一定的時日和磨練。這次開課留給我很大的思考空間,我,將在語文教育的道路上摸索前進。

  在認真反思后,我覺得將這課堂做如下改變:導入——錄音范讀——整體感知(五個畫面)——說說你最喜歡那個畫面,為什麼(在此過程中滲透朗讀指導)——集體朗讀——與《彷彿》做一個對比——將“寫一寫”部分留為家庭作業。

您正在瀏覽: 金色花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金色花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