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醜小鴨教學反思

醜小鴨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醜小鴨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醜小鴨教學反思

  課文《醜小鴨》的課堂教學就要結束,我開始小結:“經歷種種歧視和打擊之後,灰色的醜小鴨,變成了一隻美麗潔白的天鵝。這篇童話中,醜小鴨最突出的性格特點是對美的嚮往和追求;我們可以獲得這樣的啟示——只要不懈追求,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坐在後排、平時善於思考的小L又舉手了:“老師,醜小鴨其實天生就是一隻天鵝蛋,是一隻天鵝!就算他在養鴨棚里忍氣吞聲,在雞舍里得過且過,也一樣會變成一隻美麗的白 天鵝!”

  教室里一下子顯得異常安靜,問題很尖銳:是呀,醜小鴨本來就是天鵝蛋,就終將會長成一隻天鵝,又何必去不懈追求?醜小鴨歷經風險、不懈追求的價值在哪裡呢?難道醜小鴨的追求價值要被顛覆嗎?備課中的預設必須尋求突破了。大家的目光集中我這裡,我則向同學們投去探尋的目光,大家開始靜靜地思考。過了一會兒,我輕聲的問:“現在可以交流了嗎?”小F自信地站了起來,“文中這句‘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算生在養鴨場里也沒有什麼關係’,可以這樣理解:‘天鵝蛋’指有理想、有精神追求的人,‘養鴨場里’指不好的處境,就是說只要有理想和追求,最終會有美好的未來。”“對呀,這是童話,文中的句子很多都是象徵的意味的!”我對小F妞的發言及時做了肯定,她高興的坐下了。

  小Y沉思地站了起來:“老師,可是故事中的醜小鴨本來就是天鵝,只是自己還不知道,所以它的追求豈不是白折騰嗎?對醜小鴨來說,躺在養鴨場曬太陽,豈不更舒坦?”小Y 的問題又將全班帶回到原點。是呀,醜小鴨追求的價值在哪?課上到這裡,對醜小鴨奮鬥價值的探尋,已成為這節課不能繞過的一道坎了。回答好這個問題,才能更好的理解醜小鴨的形象,所以必須要面對,但又不能生硬地灌輸。面對大家緊鎖的眉頭。我想到從故事入手,來啟發大家的思考。

  同學們,大家先來聽一則故事,聽過後再來談談:

  人類曾經發現過不少“由野獸養大的小孩”,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狼孩”。 1920 年, 人們在印度發現了兩個生活在狼群中的女孩, 大的8 歲左右, 小的2 歲左右。兩個小女孩後來被人們從狼群中“搶救”出來,送進了孤兒院, 並有了名字: 姐姐叫卡瑪拉, 妹妹叫阿瑪拉。兩姐妹的生活習慣和人類完全不同。她們用四肢行走,她們喜歡吃生肉, 將食物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再吞食下去。她們喜歡單獨活動, 白天躲藏起來, 晚上才出去活動。對火和光感到非常恐懼, 也很怕水, 不肯洗澡。每次給她們穿上衣服, 衣服都被撕成粉碎。每天午夜到凌晨三點鐘之間, 她們都像狼一樣嗥叫。她們餓了就找東西吃, 吃飽了就休息, 從來不流露任何人類的感情。妹妹阿瑪拉進入孤兒院后, 第二年就病死了。姐姐卡瑪拉被發現時只有8 歲。2 年後, 她才學會直立;6 年以後, 才勉強會獨立行走, 但快跑的時候還是得手腳並用。和人類一起生活了7 年後, 她總共只學會了45 個詞, 卡瑪拉16 歲左右就死了, 死時的智力水平只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

  故事剛講完,小Z站起來若有所思的說:“狼孩曾經長期生活在狼群中,以狼為伴,學會了狼的習性,不能像人一樣的直立行走,說人類的語言,我認為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好,切中要害!”我忍不住表了態,繼續啟發,“大家還能從這個故事引發對課文的思考嗎?”小X急切的說:“狼孩天生就是人,但卻失去人的本領。說明即使天生就是天鵝蛋,如果長期生活在鴨群或者雞群裡面,也會喪失天鵝的本領。”

  我適時補充:“醜小鴨如果一直生活在鴨棚或雞舍中,當它長成天鵝時,也只能空有天鵝的外表,失去了天鵝的性格,不屬於廣闊的藍天和蔚藍色的湖泊,這樣天鵝還是天鵝嗎?怕只能是一隻灰鴨子吧!

  有這樣一隻大雁, 它自小在鴨群中長大, 他和其他的鴨一樣搖搖擺擺的走路, 他覺得自己在地上過得很幸福, 那對強健有力的翅膀只用來與鴨友嬉戲拍拍水浪, 他從未想過要飛翔。有一天一群大雁從天空飛過, 它歪起頭好奇地看着它們, 嘀咕道: 大地上多安閑多舒服, 飛得那麼高究竟要幹什麼呀?切!這隻鴨群中的大雁縮起脖子,將頭躲進溫暖的翅膀里,深秋的暖陽照得它懶散而安逸!

  我們的醜小鴨不是灰鴨子,它嚮往藍天想往飛翔,在流浪與追尋中,得到了錘鍊,擁有了天鵝般美好的品德。正因為如此,醜小鴨已成為人們經常使用的一個文學典故,成為一個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激勵着身處逆境的人們。”學生們思考得深入,探討得熱烈,聽得入神,不知不覺下課的鈴聲已經響起。

  課堂因學生靈動的思維而精彩,這堂課我及時抓住了學生思維的閃光,突破教案中的預設,敢於把“非預設生成”作為資源,使原來預定的教學內容,隨教學情境的變化而得到修正、補充、豐富和完善。這節課中教師的作用雖不可或缺,但我的角色主要是課堂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和學習行進方向的引導者,與學生一起討論,相互啟發。在學生思維暫時凝絕不通時,適時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用狼孩的故事相啟發,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了學生對醜小鴨形象更深入的解讀,感受到對美的不懈的嚮往和追求是醜小鴨精神的精髓。這堂課上學生的學習融入了自己的經驗和思考,在對話和協商的過程中,學生的心田形成這樣的信念:面對挫折困境,不要絕望,不要沉淪,只要心中有那一份恆久的夢想,醜小鴨終究會變成一隻美麗、高貴的白天鵝。

  這課的教學啟示我,要上好一節高效靈動的語文課,要求我們決不能拘泥於預設的教案不放,必須以學生的疑問為驅動,善於捕捉提問信息的關鍵點,敢於把生成作為資源,即時納入臨場設計之中,運用於教學活動中間。如何讓語文課堂常常產生機智、高質量的生成?從學生層面上說,取決於班級教學的民主氣氛和學生的思維品質;從教師層面上說,取決於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機智和知識儲備;從學科層面上說,語文學科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它具有生動性、創造性和非邏輯性,於是語文課堂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課堂教學猶如“游牧”,任何一名游牧成員的“遊走”,都可能改變語文課堂的行進方向,這就要求我們要把握學科特點,圍繞總體目標做彈性的預設,從而保持“游牧”的自由與靈動。

  醜小鴨的精神昭示我們,只要具有醜小鴨那樣孜孜不倦的追尋精神,語文教學這隻天生麗質的白天鵝,就一定會更加美麗動人。

  篇二:醜小鴨教學反思

  《 醜小鴨》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文章塑造了一個豐滿的童話形象,本課故事性強,情節引人入勝,具有極強的可讀性。文中的字詞極富表現力 , 語言優美,富有情感。

  在教學中我首先注重在讀中體驗和感悟。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閱讀,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的情感。讓孩子們通過聲情並茂地朗讀,如:“從什麼地方讓你感受到醜小鴨的丑,讀出它的丑”、“讓我們也當一回醜小鴨吧,讀出你內心的孤單與可憐”,讓他們純真的心靈與醜小鴨的美好心靈產生共鳴,使醜小鴨的情感,醜小鴨的精神就真正走進了孩子們的心靈。從整堂課的表現來看,學生個別讀挺出色,但集體朗讀今後還需加強指導和練習。

  第二,我覺得在本節課中做得比較成功的是在教學中能多次設計拓展延伸。在體會醜小鴨的丑時,我拓展了說話訓練:醜小鴨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那其他的小鴨子的毛( ),嘴巴( ),身子( )呢?設計本意是通過說話訓練,把醜小鴨和其他小鴨相比,尤其是跟其他鴨子的美對比,突出醜小鴨的丑,其次再講其他鴨子的說話訓練,又是對文本語言的一次學習和運用。在課堂上,學生出乎意料地把其他鴨子的話說的很好,又如在理解醜小鴨變成天鵝的過程時,通過填寫表示季節的詞語,讓學生一看便知,它經歷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又有那些遭遇呢 此處設置了一個疑問,能使學生對醜小鴨的不幸遭遇及他對美好生活追求和嚮往精神有進一步的學習願望。

  這節課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對生字的教學上有點“蜻蜓點水”,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也就是識字教學,這節課中對於生字的識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特別是有些生字如“葦、孤”在讀音上要引導學生注意,另外對生字還可以運用多種方法或者遊戲去識記,但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好好的處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把握好這一點,以後的教學中合理的利用每一分鐘,做到課堂的高效。

  篇三:醜小鴨教學反思

  從《醜小鴨》的語言和內涵特點出發,用感性教育的理念去設計教學,我有三點嘗試與大家探討:一、重組結構,激發情感。二、感性討論,引發想象。三、深化主題,點燃心靈。

  浙江省義務教材第六冊的《醜小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也是安徒生的作品中最打動我心靈的童話之一。作為一名熱愛閱讀的語文老師,非常希望通過課堂教學,讓孩子們與我一樣喜歡《醜小鴨》,讓這篇課文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靈。

  《醜小鴨》的語言優美富有情感,並蘊含著深刻的人文內涵,過分理性的“肢解”只會破壞文章帶給讀者的整體美感。因此,我在設計這堂課的教學時,打破了以往教學中過分注重理性分析的教學設計,而是讓感性教育去呼喚孩子們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情感、去引發他們對文本內涵的感悟。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我覺得有三點嘗試值得與大家探討:

  一、重組結構,激發情感。

  通常《醜小鴨》的教學結構都是按課文的情節發展的線索來組織課堂教學。也就是說教學內容延伸的過程和課文的情節發展的過程是完全一致的。

  我在處理這篇文章的教學結構時,緊緊抓住課文最後一個激情點,也就是文章進行到最後的高潮:醜小鴨變成天鵝后的從心底里發出快樂的呼喊:“我做夢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幸福的一天!”通過老師的導語反覆跟前面的磨難相聯繫、相對比來組織教學。這樣強烈的內容上的反差、感情上的對比,使孩子們對醜小鴨的磨難會有更深刻的感悟,反過來,也使孩子們對醜小鴨現在的那種幸福、那種快樂、那種興奮有更深層次的體驗。

  這樣的安排,較按情節發展線索來安排教學,更有利於激發孩子們的感情,也更有利於加深孩子們對醜小鴨由磨難到最後成為天鵝后的那種快樂的感悟。當孩子們在經歷了幾次感情起伏的跌宕,與醜小鴨一起從心底里發出快樂的呼喊時,醜小鴨的形象、醜小鴨的感情、醜小鴨的精神真正走進了孩子們的心靈。

  二、感性討論,引發想象。

  從“人學”的角度來看,感性和理性對孩子們的健康發展同樣重要。然而,現在的語文課,從總體上來看,對學生從感性上面的發展重視不夠,比如說學生的感受、感悟、直覺、頓悟、甚至是無意識等等,這些因素對一個人的素養的形成至關重要。

  在教學醜小鴨的三次磨難中,我有意識地滲透了感性教育的理念。設計了三個側重點不同的感性化的討論點。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問孩子們:“哥哥姐姐欺侮他,小夥伴們嘲笑他,連媽媽也不太喜歡他,醜小鴨心裡會怎麼想?”在孩子們讀完第四自然段后,我又問:“讀了這段,在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孩子們設身處地地去想象當時的情景,去想象醜小鴨的心情,去想象醜小鴨當時那種孤獨的境遇之後,他們的心與醜小鴨貼得更近了。在讀完第五自然段時,老師動情地說:“面對昏倒在冰湖上的醜小鴨,如果你就在他身邊,你會怎麼說,又會怎麼做呢?”孩子們的心顯然被深深打動了,他們有的大聲鼓勵醜小鴨堅強,有的說要把醜小鴨抱在懷裡帶回家去,有的轉而替醜小鴨表達憤慨、表達不平。

  感性化的討論,點燃了孩子們的想象,讓孩子們在想象中走進文本,與醜小鴨同命運共呼吸,真正走進了醜小鴨的心靈。

  三、深化主題,點燃心靈。

  以往對《醜小鴨》的主題挖掘,我們往往僅僅滿足於對醜小鴨的形象的內涵把握上。

  在這堂課的主題挖掘上,我進一步引導孩子們去關注醜小鴨和安徒生之間的內在聯繫,更關注到醜小鴨、安徒生的經歷帶給人生的思考、啟迪,使《醜小鴨》的精神真正融入孩子們的生命。在孩子們讀完《醜小鴨》后,我給了孩子們一份《安徒生的故事》的閱讀材料,孩子們通過研讀發現:安徒生的經歷和醜小鴨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是備經磨難,最後終於獲得了成功。老師不失時機地點撥:讀了《醜小鴨》和《安徒生的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請寫下來。孩子們的心靈被醜小鴨和安徒生的故事點燃了,他們有的寫到:讀了醜小鴨和安徒生的故事,我知道了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磨難,但只要相信自己、堅持到底,成功就會來到你的身邊;有的寫:是金子總會閃光。我彷彿聽到安徒生在跟我說,孩子,相信自己吧,幸福的那天一定會來到;還有的寫:我忘不了醜小鴨經歷過的種種磨難,也忘不了醜小鴨成為天鵝時的快樂和幸福,更忘不了醜小鴨戰勝磨難、取得成功的秘訣——相信自己,我能成功!這是情思的浪花,是孩子們感悟的浪花,更是他們生命的浪花!在感性教育的火焰中,孩子們的心靈被點燃了,散發出異彩紛呈的奪目的光華。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就是當人們忘掉所有老師教過的剩下的東西。”我想,要想讓每一次語文教學在孩子們心靈中真正留下軌跡,甚至成為孩子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讓情感去感染情感,讓心靈去點燃心靈,讓生命去感動生命,這是執教《醜小鴨》帶給我的啟迪。

您正在瀏覽: 醜小鴨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醜小鴨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