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眾數教學反思

眾數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眾數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眾數教學反思(一)

  關於眾數的教學,是小學數學中一個新增的教學內容,也是大家公認的難教的一個內容。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認識眾數,這部分內容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圍繞“李阿姨應該選擇哪家公司”展開討論,使學生在提出問題、觀察和處理數據、做出決策的過程中,認識另一種統計量——眾數。在理解眾數的意義和作用的同時,初步體會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並能根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做出決策。

  本教學設計突出了以下方面:

  一是把眾數放在有意義的現實情境中學習。眾數是在現實需要的基礎上產生和學習的統計量。因此,眾數的學習不能也不應該脫離現實情境。在本節課中,李阿姨應聘、我給鞋店當參謀、體育運動訓練等現實情境都為學生認識、理解和運用眾數取了極好的促進作用。有了這些典型的現實情境作支撐,學生就能自然感受到學習眾數有趣而且有用。

  二是把眾數放在新舊知識的對比中學習。在認識眾數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均數和中位數。在新課的引入中,教師巧妙地利用平均數製造衝突;在新課的學習中,教師注重了對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數學意義和統計意義的比較;在新課的練習中,教師強化了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運用。

  三是把眾數放在學生自主活動中學習。在這一教學設計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始終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學生能以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開展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眾數教學反思(二)

  本節課的課堂非常豪放,非常輕鬆,富有生機。整節課至始至終老師都不包辦,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

  首先,我把課題更改為《尋找數據的代表》,而不是直接寫成《眾數》。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和聽課老師都有新鮮感,有強烈的未知慾望。第二也能充分體現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本節課不但要學習眾數,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要根據不同的數據特點和實際需要尋找不同的數據代表。所以,本人認為把課題更改為《尋找數據的代表》還是挺好的。

  第二,導入課題體現新課程要求。我是設計學生熟悉的、喜歡的姚明的身高入手讓學生尋找代表中國人身高的數據,然後出示國家統計局有權威的統計情況說服學生可以用平均數代表。再結合老師本人的身高設計兩個對比例子:老師的身高是中國成年女性平均身高的中等偏上對嗎?老師的身高是五個同事平均身高的中等偏下對嗎?通過讓學生對比,可知平均數和中位數雖然都可以表示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但平均數有它的缺點容易受極端數據的影響,而中位數恰恰又能彌補這個缺點。雖然都是身高問題,有時要用平均數表示合適,有時要用中位數更合適。這樣設計目的一讓學生知道數學緊密聯繫生活,二能為後面的學習眾數和三者的對比都起着鋪墊的作用,從而很順利地引出本節課我們繼續尋找數據代表的課題。

  第三,要讓學生有問題思考,有話可說。這樣做才能挖掘出學生的潛能。

  1、在學習眾數過程中,結合本校舞蹈老師要節目的事情,讓學生思考從20名優秀舞蹈中選出10名演員跳集體舞,有什麼好方案?這樣問題,我不但要求學生要選擇這個方案,還要說出為什麼不選擇那個方案?這樣學生才話可交流討論。我在備課過程中也是預測學生可能會選眾數這個方案,會說出選這個方案是因為會更整齊更美觀,但為什麼不找平均數和中位數?估計學生最多也就說比較不齊而已。沒想過一個學生的回答:平均數和中位數這兩組最大數和最小數都相差0.06,而眾數只相差了0.03,可見眾數方案更整齊。這個說法真棒!給我了啟發,充分讓學生思考,充分讓學生說,會有很多意外的驚喜的。

  2、引導學生用自己語言闡述眾數概念。在講到眾數的概念時我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學生們在闡述過程中互相補充不斷完善,學習效果挺好的。而且為了強調眾數的眾表示眾多的意思時,我說是端午節吃粽子的“粽”嗎?是植樹節種樹的“種”嗎?學生說是群眾的“眾”,眾多的“眾”,於是我又順便讓學生用“眾”字組幾個成語,同學們舉了很多成語:眾目睽睽,眾志成城……等等。不但與語文學科進行了整合,還進一步幫助理解了眾數的含義。

  3、講完如何求眾數,讓學生猜一猜在求眾數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什麼情況?學生們說得很好,有的說會遇到一組數據非常多的情況;有的說可能眾數和中位數是同一個數;有的說可能出現多個眾數,也在可能沒有眾數現象。本人認為只要放手,學生的思維都可以很活躍的。

  本人有一個思考:就是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用到眾數原理”的事例后,下個環節是出示一組數據讓學生先求出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然後思考“一個數變化,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會變嗎?”這樣的一個問題,目的是要為後面的比較三者之間的聯繫作準備。課後我在思考:學生尋找的生活例子的環節是高潮環節,學生學習熱情高昂,舉的例子也非常經典,能否把學生舉出的實際例子直接運用升華到“一個數變化,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會變嗎?”這樣的問題上呢?如果能這樣設計效果一定會棒的。可見,今後在教學設計上還要再大膽些,一定要進一步創新!

  眾數教學反思(三)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平均數”和“中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深化與拓展,又是聯繫現實生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非常好的素材課,我以學生自己設計的個性作業——整理個人的資料為突破口,從資料中提取選拔參賽選手人數為話題,通過學生搜集數據、整理數據為契機,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創新的能力,在小組交流、合作中較為輕鬆地認識了眾數。在引出眾數概念的時候,我沒有刻意製造懸念讓學生去猜,去想,而是當學生認識了眾數以後,以生活實例為背景,讓學生通過具體事實加深理解眾數的概念,幫助學生完善新知的建構。通過提出競爭性的語言,給學生以莫大的動力,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愉快的學習,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探究、去發現。因為鮮活的資料就在自己的身邊,生動的實例吸引和鼓舞了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創設情境貫穿始終,學生倍感親切,他們感到數學真的就在身邊!各種真實的,貼近生活的素材和適當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探索與思考中激發了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在小組討論中,提高了合作意識與參與能力。

  從發展學生認識問題、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角度考慮,我設計了大量的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題目,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在學生身邊,使學生得以聯繫實際,設身處地的去考慮問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加深對概念的進一步理解,體會到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三者既各有所長,也都有不足,一定要根據需要靈活選擇。從而使學生領會到在實際生活中一定要多角度全面的考慮問題、分析問題。

您正在瀏覽: 眾數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眾數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