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鳥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珍珠鳥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珍珠鳥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如何在教學中落實這一要求呢?現以京教版第十二冊《珍珠鳥》為例,談談我的認識。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教師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說“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教師應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教師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起初,作者把珍珠鳥掛在“異常茂盛”的“生着長長垂蔓的法國吊蘭”中間,為它營造了“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的環境,鳥兒才傳出“笛兒”般的叫聲。接着,小鳥出生了,愛鳥的作者該是多麼好奇啊!可作者卻“決不掀開葉片往裡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眼睛”驚動它們。於是,鳥兒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的愛,體現在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
小鳥在“屋裡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裡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顫動的筆尖”,而“我”卻“不動聲色”,“默默享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以至於“我”“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著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體會、交流。從中感受到那些描寫“我”為鳥兒做了些什麼的語段是有層次的,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體現在他順乎了鳥的習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除了對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的理解,也有對“不言之義”的領會。
三、賞讀課文,欣賞“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凈化。
在教學課文第14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於作者肩頭的情景,邊配樂朗讀。在“愛之羅曼斯”裊裊的樂聲里,孩子們陶醉地讀着,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教師適時推波助瀾:“在作者眼裡,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說叫“愛”,有的說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說叫“信賴”,教師於是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讚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有位哲人說過:“正是兒童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充分調動學生的這種潛能,讓他們在欣賞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那麼,這一情境的創設就不僅僅培養的是學生的欣賞能力,也融合了個性與創造的培育。
四、再讀課文,評價“信賴”。
在學生通過欣賞性閱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讀後感的評價性練習。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談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係要靠信賴來創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學談到了對人生的感悟:“馬上要畢業了,回首六年的小學生活,竟沒有一個可以信賴的好朋友……原來‘信賴’是要付出的。如果我們經常問問自己對別人付出了愛心嗎?有沒有尊重別人?在別人給你帶來麻煩的時候,有沒有理解或寬容?有沒有嘗試着與別人勾通?有沒有欣賞過別人?……那麼,也許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很多美好的境界……”學生的感受多麼可貴,從感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其實,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已經是作家馮驥才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大家手筆的匠心獨運。
《珍珠鳥》一課,學生初讀後似乎沒有什麼不懂,但作品藉助語言、結構、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現出來的思想內容卻是極為複雜和微妙的,不易被讀者真正把握到。閱讀,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內容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剝開各種表面形態看到它們的精神實質,其方法便是“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這幾種能力的培養,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學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賞,在欣賞中進行評價,會使閱讀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篇二:珍珠鳥教學反思
郭沫若先生曾說:“大凡一個作家或詩人後要有對於言語的敏感,這東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這種敏感的培養在兒童時代的教育很重要。”培養語感對於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它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它為語文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它與真正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語言文字訓練的質量有着更直接的關係,是語言文字訓練的最高境界:它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珍珠鳥》是我國著名作家馮驥才老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以豐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我”與珍珠鳥相處的和諧與溫馨,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內涵。在執教這篇充滿着“美”的文章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課文內容,創設美的畫面,美的意境,引發學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一、在朗讀中培養語感 。
“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要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語感,就應先從朗讀入手。
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讀書,感知課文的語言。在教學第6自然段時,告訴學生“一段精緻的文字,往往蘊含著一片深深的情意”。用心去讀讀第6自然段,在讓你感動的詞句上做記號,並多讀幾遍。學生交流體會後,“多美、多溫馨的時刻,真令人羨慕!讓我們再美美地朗讀課文,用心體會這份美好,留住這份美好!”《搖籃曲》的音樂緩緩響起,學生伴着音樂美美地讀文。這樣,通過自讀、引讀、配樂美讀,學生充分感受到了人鳥情,擷取了珍珠鳥和自己心靈碰撞出的最動人、最嚮往的美。
二、在想象中培養語感。
聯想和想象是依據言語對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構想出某種事物的形象。可以使人對言語的感受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鮮活的形象、生動的景物、豐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
在教學中,我提出“小鳥探出了腦袋,它會說些什麼?” “小傢伙趴在我的肩上睡著了,它夢見了什麼?”讓學生馳騁想象,學生憑着對課文的理解,對作者與小珍珠鳥之間友誼的多元解讀,發言不時閃現充滿個性、智慧的語言,或庄或諧,或智或趣,一隻人見人愛的小珍珠鳥瞭然心中,一幅溫馨的感人畫面浮現眼前,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並且,教師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一一褒獎,學生思維開闊,無拘無束地表達,享受到了課堂學習的快樂。
三、在比較中培養語感。
讀書時多做比較揣摩,有助於理解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進而感受語言。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找出作者對珍珠鳥的獨特稱呼“小傢伙”,再出示句子進行比較,“撥開綠蔓一看,正是這隻小珍珠鳥。”“撥開綠蔓一看,正是這個小傢伙!”通過讀、比較,學生感受到了“小傢伙”是對人的稱呼,此時作者已把珍珠鳥當作自己的小寶寶、小朋友,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不言而喻。通過比較,學生領悟語言的意蘊的語感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煉。在引導學生感悟“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讓學生換一種說法,學生說出了“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通過比較,學生就感受到了反問句更能表達出作者此時強烈的感情,對信賴的呼喚。這樣培養了學生對語言的情味的語感能力。
四、在體驗中培養語感。
課文是用語言文字來塑造藝術形象的,用手是摸不到的。它是要我們憑藉語言文字的描寫,通過形象,在腦海里浮現出課文中所描寫的藝術形象來。讓學生走進馮驥才的書房,化身於那隻可愛的珍珠鳥,就更易於走進珍珠鳥的內心世界,體驗珍珠鳥信任我的漸進過程。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同學們現在你就是珍珠鳥,我是你的主人馮驥才,你願意和我談談心嗎?小傢伙,我正在寫字,你為什麼啄我的筆尖呀?小傢伙,你為什麼又啄兩下我的手指?“主人,你快停筆吧,我要和你交朋友。”“主人,你辛苦了,我正在為你按摩呢”學生自然地進入了情境,也更好地理解了人鳥之間深深的情誼。
五、在表達中培養語感。
學生讀書後,都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說一說”的衝動,為此,在教學結尾,我出示了這麼幾句話,
信賴是一座橋, 讓我們心靈相通;
信賴是一首歌, 讓我們在快樂中飛揚;
信賴是一抹陽光,讓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
學生有感而發,“信賴是一盞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信賴是一盞燈,點亮了我和朋友的友誼”“信賴是一本書,豐富了我的人生”“信賴是一陣雨,滌清了友誼路上的障礙”多麼精闢,多麼傳神!學生的發言中洋溢着濃濃的人文情懷,愛的力量在學生的生命活動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愛心的滋潤一定能夠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語感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須經過一個系統的艱苦勞動的過程。這就是要求教師必須始終把培養學生的語感放在重要位置,真正領會葉聖陶先生所言的“至於文字語言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的含義,因為有了較強的語感,也就有了較強的語言文字基本功,從而達到“展卷而自能通講,執筆而自能合度”的最佳境界。
篇三:珍珠鳥教學反思
一、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
“ 真好 ! 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 .” 一開篇 , 作者便用欣喜的語氣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 並以此奠定了全文的輕鬆基調 . 通讀全篇 , 讀者始終被作者的筆牽引着 , 被人對動物的關愛之情籠罩着 , 與作者一起悉心體察着這可愛又怕人的鳥的一舉一動 .
在關愛之情的驅使下 ,“ 我 ” 主要為小鳥兒做了兩件事 : 第一 , 雖然小鳥兒已經有了 “ 舒適又溫暖的巢 ”, 但 “ 我 ” 仍舊精心為它重新加工 , 布置了一個幽靜 , 安全的居室 , 並按時給它們添食加水 ; 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中開始新生活的小鳥 “ 輕鬆自在 ” 的叫聲 , 也許就是它對主人的感謝 . 第二 ,“ 我 ” 按捺自己的好奇心 , 決不因為所謂的喜愛而輕易打擾小鳥兒的生活 ; 在以後的日子裡小鳥對 “ 我 ” 的逐漸親近就是對這份愛的最好回報 .
由於有愛 , 作者格外認真地觀察着小鳥的一舉一動 ; 另一方面 , 由於細心的觀察 , 進一步加深了作者對這天真的生靈的喜愛 . 文章中這種滿溢着愛意的描寫非常多 , 作者用輕盈活潑 , 疏密有致的筆觸為我們精心勾勒了珍珠鳥的形象 , 譜寫了一曲人與動物之間的愛的頌歌 .
二、信賴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文章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 “ 我 ” 和珍珠鳥一家三口從相識 , 熟悉 , 親近 , 到相依相伴的關係變化過程 . 寫珍珠雛鳥與 “ 我 ” 由疏遠到親近的感情交流過程 . 表面上看 , 小鳥從 “ 離我較遠 ”, 到 “ 一點點挨近 ”, 到 “ 淘氣地陪伴我 ”, 到最後 “ 居然落到我的肩上 ”, 與 “ 我 ” 的形體距離越來越近 . 在這個過程中 , 是小鳥主動來親近 “ 我 ”; 而實際上 , 我和小鳥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某種舉動為前提條件的 . 可見 , 人與鳥形體距離的逐漸接近 , 清晰地表現了二者心理距離的不斷縮短 . 在這個變化過程中 ,“ 我 ” 的舉動起到了決定作用 ,“ 我 ” 用超脫私慾的愛心為它營造了一個寬鬆 , 自由的空間 , 也因此贏得了它對人的信賴 .“ 信賴 , 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 ——結尾一句話成了統領全篇的點睛之筆 , 閃耀着動人的思想光彩 . 不僅是人與動物 , 人與人之間又何嘗不是如此尊重對方的生存空間 , 思想空間 , 真正做到不以強凌弱 , 不以大欺小 , 這是建立信賴關係的前提條件 , 而有了信賴無疑會使世界多一抹溫柔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