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解比例教學反思

解比例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解比例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解比例教學反思

  解比例一課是在學習好比例的基本性質後學習的,教學解比例之前,先複習根據比例的意義和除法中各部分間的關係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項。然後告訴學生,還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求比例里的未知項。教學前,我認為要求比例里的未知項,學生不但可以根據比例的意義、除法中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求,還可以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比的基本性質來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項,部分學生也能根據剛學的比例的基本性質來求。所以教學始,我設計了多條題目,讓學生根據比例式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方法(即根據不同的依據)來填出比例中的未知項。學生完成的情況非常理想。都能根據題目特點選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其中包括依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求的。然後,我讓學生把想的過程一步一步寫下來,問題出來了,完全依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的學生完成得又快又對,而其他的學生要麼速度慢,要麼轉化成方程有一點困難。在評講練習作業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比例。可能受複習的影響,學生作業中仍然多多少少還有上述情況出現。

  課後,我和同事說起這事,他們說只要他們會做就可以了。其實,我也知道若把課始的複習簡單化帶過,讓學生依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上課的效率會大大提高,可我當時就是考慮到不想禁錮學生的思維,想讓學生在複習相關知識的同時聯繫新學的知識,重新建構新的知識體系,並對比已能使用的方法,找出方便的解題方法。可讓我困惑的是,我的“多事”帶給學生的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由其是對於中等以下的學生來說。

  篇二:解比例教學反思

  本節課課前布置了前置作業,通過前置作業的三個大題來進行教學。

  首先,先複習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等,在引入新課解比例。然後,根據老師給的例題自覺完成解比例的 3個小題,學生方法掌握較好,但計算能力有待加強。

  具體教學解比例的時候滲透轉化的思想(轉化的思想學生並不陌生,在學習圓的面積,圓柱體的體積是就是用到了轉化的思想),讓學生思考如何將這個比例轉化成已學過的簡易方程。讓學生體會到解比例與解簡易方程的區別與聯繫。關鍵是要先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轉化成簡易方程,再運用解簡易方程的方法完成剩下的步驟。

  單獨教學完解比例后再來教學例2。本來教材的編排是先教學例2再教學例3,在備課時我覺得在例2里既要教學如何解比例,又要教學如何根據題意列出比例,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困難,所以做出先教學例3再教學例2的調整。這樣調整后難度明顯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效果也很好。

  整節課下來,學生能按設想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問題:

  在備課時覺得例3在解比例的步驟上有些不好。寫成2.5×6/1.5這樣的形式,學生在遇到了分數的時候會出現繁分數,所以把這個步驟舍掉了,讓學生先算出乘積后再除以1.5。可是做一做中的題卻出現了始料未及的問題,結果學生再除的時候除不盡,個別學生選擇約數而不是用分數表示結果。後來反思例題在這一步的編排上的用意。可以讓學生先約掉一部分數后再進行計算,會降低計算的難度。讓學生體會解比例與解簡易方程的區別與聯繫 時,引導不夠到位。前置作業的練習題需改進。

  篇三:解比例教學反思

  今天教學了《解比例》,這節課實際上是一節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課。在解比例中,要先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含有未知項的比例式改寫成方程,再運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在把含有未知項的比例式改寫成方程時,要注意外項(或內項)乘積等於內項(外項)乘積的運用,不能用錯。結合趙老師的指導,回顧這節課,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兩點值得反思的地方:

  1、在新授教學中,大體上能夠讓學生有安靜的時間思考和完成作業,但在某些環節的處理上,還應放手讓學生去做,還學生“主人翁”的地位,例如:讓最差的學生板演檢測題后糾錯時,沒有讓中等生糾錯,而是我帶領學生一起糾錯,在最後一個學生列的小數除法豎式錯誤時,我沒有及時糾正講解,應該再給學生強調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2、課堂氣氛不是太活躍,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讓學生練習做題,老師當面批改,沒有採用競賽的方法激勵學生。

  總觀整堂課,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加精細,有很多細節可以成為課堂的亮點,但由於自己的疏忽,不足,而埋沒了他們。雖然很遺憾,但正是因為這些遺憾,才會有我今後的成長。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把“永威模式”移植到自己的課堂中,提高課堂效率。

您正在瀏覽: 解比例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解比例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