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游太倉鄭和公園

游太倉鄭和公園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pp958

  今天是父親節,又正是周日,孩子們不上班.加之陰天,天氣涼爽,女兒女婿作為節日禮物,帶我們倆老游鄭和公園。鄭和是我心中特別敬佩的老祖宗之一。我到太倉來生活快兩年了,不止一次的念叨想去鄭和下西洋的出發地看看,今天,女兒女婿也是了卻我的夙願。 早餐過後,我們一家五人從家裡出發,到樓下發現在飛零星小雨,我猶豫了,因為帶着不到一歲半的小外孫子,怕中途下大雨淋着外孫子小皮球。正想說改日再去,女婿說不會有大雨下,一會兒就會出太陽。我向天空望了望,卻有太陽要出來的感覺。於是我們上了女婿的雪鐵龍。 鄭和公園離太倉市區約二十五公里,六車道的柏油公路,一會兒就到了。  車停穩在公園的大門前,我從車內鑽出來,向公園內望去,鄭和高大的銅像面對公園的大門,遠遠的屹立在一片水面前。這片水面好像不是太大,不過一小湖泊而已。心中頓時感覺不像是我要來觀看的地方,雖然鄭和那碩大無比的銅像,是我從未見過的,意料之外的,但那片水面卻與我腦海中存在的差距太大太大。我腦海里印着的畫面是:長江與大海相連的一片水域,煙波浩渺,波浪蕩漾,浩瀚無際,遼闊寬廣。二百四十多艘海船,滿載二萬七千四百多名官兵、工匠及瓷器、鐵器等貨物,集結在這片水面上。金旗獵獵,鼓樂喧天。鄭和將軍一聲令下,艦船齊發,向大海駛去。何等氣派、何等壯觀!然而此時我想六百多年過去了,也許是長江沖刷的泥沙堆積,或許是太陽與風的搬運 ,更或是人類改造自然的運動,在這原本是長江與大海相連的水域,變成現在這樣寧靜安詳的湖泊。不過我還是心存不甘。心想,也許進到裡面轉個彎才能見到那片宏大的水面。  女兒買好門票,我們進到裡面。寬闊的大道兩邊,喬木灌木花卉草坪層次分明。兩旁各有8根仿石材的景觀燈柱,每根燈柱上都裝飾了一幅鄭和下西洋的浮雕圖案。反映的是600多年前工人造船、物資儲備、操場訓練、祭拜海神、領詔出海、揚帆起航、出使各國、勝利榮歸的場景,看到這些畫面,便能了解到鄭和航海的大概。走到那片水面前便確認是一湖泊,湖水清澈明亮,鄭和巨大的銅像倒映水中,距銅像左面不遠處的水中,停靠着一艘仿製的鄭和寶船,再往寶船的左邊不遠的岸邊,是建築風格別具一格,像一支千帆競發的船隊的鄭和紀念館。   我們順着路牌的指引,首先來到鄭和紀念館,館內有好幾個展廳,展廳的牆壁上掛了一些如孫中山,梁啟超,毛澤東,鄧小平等偉人對鄭和下西洋的評價讚揚牌匾,以及鄭和下西洋的各類畫幅;有的展廳里擺放着各種圖片,實物等史料;有的展廳展示着鄭和下西洋的各式艦船模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蠟像展廳館,那些蠟像人物鮮靈活現,栩栩如生,再現了兵勇們在下西洋的艦船上的生活和下西洋沿途與當地人民的友好交往場景。   出了展廳,我們走到停靠在岸邊,仿製的鄭和寶船上,這艘仿製的鄭和二號寶船,寬十四點零五米,長七十一點一米,象徵一四O五年七月十一日,鄭和在太倉首航出海的日子。船尾部有三層,近十八米高,桅杆高三十八米,寓意鄭和曾經去過的三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寶船是鐵紅的顏色。船頭正前面嵌着威武的獅子頭,船尾和船頭兩側分別各鑲嵌着一條金色耀眼的寶龍。寶船的甲板上,靠船舷兩旁各擺放了四門鐵炮。   從寶船上下來,我們又來到鄭和的銅像前,近距離觀賞。才知道這銅像高十八米、重五十餘噸,為國內最大,底座高2.8米,意為鄭和身高1.8米,航海28年。鄭和手執航海圖,昂首挺立在這當年七下西洋的起錨地,高大而典雅,宏偉而凝重。    “老爸,我們到公園裡隨處走走吧。"我抬頭四處張望,正想下步的行動,女兒便提議道。於是,老伴推着坐在童車裡小皮球,我與女兒邊走邊聊,隨意的休閑散步。感覺這公園佔地面積很大,樹木花草,假山長廊,相映成趣。各類建築新穎別緻,相得益彰,然而遊人卻寥寥無幾。興許是今天有點零星小雨,或許是離市區太遠,交通不便吧 !    “海水退潮了,好多人在撿貝殼。”出到大門口,女婿從車裡出來說。由於女婿到鄭和公園來的次數多了,不願意花三十元門票,就開車到附近轉悠去了。   “海 ......”我疑惑的看着女婿。女婿順手一指:“前面不到一百米就是海。”我興奮地立馬說:“開車去看看。”我們坐進車裡, 女婿開着車,轉個彎,爬上一個坡就看見一片開闊的水域,這才看到我真正想看的,通向大海的長江口。

您正在瀏覽: 游太倉鄭和公園
網友評論
游太倉鄭和公園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