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這篇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讀完全文,令人回味,發人深省,動物都能有此高尚的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從中感悟些什麼,學習些什麼?

  這篇文章比較長,對於我們班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再找突破口研讀課文,體會感情”。在整體感知課文後,我先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抓住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教學中,我抓住文中的這幾個語句分別讓學生體會嘎羧的懷舊、英勇、善良和忠誠。例如: “……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的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後,它踩着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型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我先讓學生自由讀這些句子,然後小組交流,說說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通過交流,很自然的感悟到了嘎羧不僅是一頭懷舊的大象,而且還是一位讓人敬仰的英雄。然後,我又通過多媒體展示畫面、出示有關戰象的資料,使學生深深的感受到了課文的悲壯與感人。整堂課下來,學生積极參与,充滿激情,一點也不顯沉悶。

  反思本課的教學,形式雖然有點單調: 抓重點語句──談感悟──有感情地朗讀──資料展示、感情升華。但我覺得,像這樣比較長的文章,如何抓“突破口”來進行長文短教是我們高年級語文老師需要深思的一個問題。閱讀教學不需要面面俱到,重點抓住一處,繼而輻射全文,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這樣既能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又能使學生的語文訓練得以有效的落實。

  篇二: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作者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述了嘎羧生命歷程中最後的輝煌和尊嚴。

  一、讀課題,定基調

  講課伊始,我只板書“戰象”二字,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回答什麼是戰象。從課文中哪可以看出這是最後一頭戰象。在讓學生齊讀課題《最後一頭戰象》后,我定基調:課題讀起來有一種沉重的感覺,為什麼呢?再讀又有一種英武的感覺,為什麼呢?就是這樣一頭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後歷程中,做了那幾件不同尋常的事呢?從而以時間為序理清了課文脈絡。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並為下面語段的品讀鋪墊了一個悲壯的基調。

  二、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對話

  在點撥疑惑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走進文中的作者、波農丁。實現與文本的對話。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讀中悟情,收穫感動

  在學習本文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抓重點語段細讀,男女生賽讀,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段邀請同伴自由讀等多種形式,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透過這些文字。還體會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誠情懷,思想得到了凈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呢?

  四、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說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熏陶含其中”,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 如: “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後,它踩着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型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 我先讓學生自由讀這些句子,就這個句子我安排了三次說話訓練: 1 、 “ 在嘎羧久久凝望中,它彷彿看到了什麼? ” 學生通過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溫二十六年前那場激烈的戰鬥,懷念在這裡犧牲的那些戰友們,回想自己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邁。於是我馬上順勢引導: “ 嘎羧不僅僅是一頭大象,更是一位讓人敬仰的英雄。 ”2 、嘎羧走到一塊龜型礁石上親了又親,這塊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是什麼?學生通過想象,交流道:“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鮮血的傷心之地。” 3 、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吼聲中尼認為它也許在幹什麼?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他的戰友;也許它在告訴戰友他要去陪伴它們了;也許是對曾經的敵人發出仇恨的聲音。而且提得很有價值,值得思考。比如: “ 嘎羧要離開寨子了,為什麼人們送給它的食物它不吃,卻只喝了一點水? ” 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

  篇三: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關於動物的小說,情感比較深沉,內涵比較豐富、篇幅較長(全文接近 2000 字)。這篇課文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用獨特的語言和視角講述了戰象生命歷程中最後的輝煌和尊嚴。

  因此,根據我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我是這樣定下自己的教學目標的: 1 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 2 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描寫戰象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 3 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並從中領會人與動物的關係。

  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抓住重點語句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

  如何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是否應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為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

  總覺得應該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課後習題中有一道題,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一起討論。,學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價值,值得思考。比如:“為什麼人們知道嘎羧要離開了,要給它圍上白色的紗巾,四腿綁上黑色的布塊?”“為什麼嘎羧死去的時候,它的一隻眼睛睜得老大,還凝望着天空?”等等。這些問題,引發了學生的積極討論。大家開動腦筋,大膽舉手,各顯神通。學生活了,課堂自然也就活了。

您正在瀏覽: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