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經驗交流 > 做好統戰工作服務新農村建設

做好統戰工作服務新農村建設

手機:M版  分類:經驗交流  編輯:小景

做好統戰工作服務新農村建設 標籤:為人民服務 我要做好孩子 兩個文明建設 黨務工作 辦公室工作

  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是關係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決策,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我們XX縣委統戰部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當前重要工作,按照中央要求,聯繫XX農村發展實際,發揮部門優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繁榮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

  一、牽線搭橋,找准着力點,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優質保障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困難很多,壓力很大,沒有足夠的知識、科技、氛圍、資金作保障,一切只能是空談。我們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優勢、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下移工作重心,找准能夠直接作用到基層的工作突破口,在新農村建設中搭建了“三個橋樑”:

  一是政策宣傳的橋樑。新農村建設的決策能否落到實處、取得實效,首先要看群眾理解不理解、支持不支持,因此要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對群眾進行深入細緻的思想發動,通過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意義、任務、目標、內容和有關優惠政策,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提高農民的認識水平,將黨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策轉化為農民建設新農村的自覺行動。先後組織黨校理論教員開展新農村建設主題調研10餘次,召集農產品加工企業主觀看政策宣傳片10餘部,利用信教群眾集會宣傳20餘次,編髮簡要讀本3000餘冊,確保了這一政策的宣傳到位。二是科技指導的橋樑。建設新農村,提高農村科技化水平是關鍵。我們廣泛聯繫黨外科技人才和各方專家,以推進農業科技入戶為主要目的,組織實施了“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和農村基層負責人培訓計劃,培養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實用人才,造就了一大批種養能手、經營能人,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撐。截止目前,一共舉辦培訓班13期,畢業學員累計達到256人,使得全縣221個行政村村村都有了土專家。三是資金投入的橋樑。新農村建設,投入是保障。我們在實際操作中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政策要求,積極建立資金投入的長效機制,發動工商企業拿出資金,投入社會事業,為農民辦實事、解決實際困難。為解決農民子弟上學難的問題,我們發動各行各業的精英積極捐資,創辦了教育基金,已累計為貧困學生髮放助學款萬元。在“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中,為解決各村資金不足的實際困難,我們積極號召廠礦企業、在外工作人士捐款修路,兩年來共集資萬元,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的交通狀況。

  二、調動資源,找准切入點,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是發展農業,發展農業的關鍵是推動農業產業化,建設現代農業,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大農業的產出,才能確保農民長期得實惠、農村長期得繁榮。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圍繞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這一目標,調動各方面資源,做到了“三個先鋒”:

  一是做到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先鋒。要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按照優化布局、提升質量、增進效益、協調發展的要求,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我們聘請了山西農業大學的專家,對全縣32個村進行了調研,拿出了三點調產指導意見,即:在產品結構上,向優質、專用、綠色、特色、特色發展,積極鼓勵隆化小雜糧、大棚精細蔬菜、乳製品產業做強做大;在產業結構上,大力發展名、優、新、特品種,延伸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擴大堯森、舜都等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規模,提高他們的生產能力;在就業結構上,引導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向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農村工業、以農產品流通為主的第三產業轉移,向城鎮轉移,積極發揮縣勞動就業中心的中介作用,並加強對轉移農民的培訓。二是做到了農業工業化的先鋒。我們積極號召工礦企業轉產農業和畜禽養殖業,在我們的鼓勵下,2005年,冶南冶鍊企業老闆投資1200萬元建起了冶南奶牛場,老官莊鐵廠投資1000萬元建起了老官莊奶牛場,殿兒垣煤礦投資1000萬元建成了興隆奶牛場,這些企業轉產發展奶牛業后,安置了富餘勞力,拓展了發展空間,增強了發展後勁,將勞作在田間地頭的農民變為產業鏈條上的生產者,將農田河流變為產業化經營的工廠車間,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此同時,我們積極提高農業龍頭企業經營者的政治待遇,將他們吸引進統一戰線中來,使他們成為發展農業產業化的急先鋒。三是做到了農產品走出去的先鋒。我們廣泛聯繫我縣在外人士,使他們了解本地產品,宣傳本地產品,推銷本地產品,使他們的社會資源變為我縣農產品的銷售資源,最大限度地擴大我縣農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社會影響力。組建了一支100餘人的農民經紀人隊伍,給他們最大的權限,最優的待遇,積極支持和鼓勵農村“能人”參與家產品市場營銷,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和市場空間。

  三、激活主體,找准關節點,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新農村建設,農民是主體。只有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才能確保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我們圍繞農民增收這一最終目標,深入研究農民所需、所急、所盼,加大對農民的引導力度和服務力度,暢通了“三個渠道”:

  一是暢通了信息服務渠道。市場經濟條件下,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生產力,農村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暢。我們聯繫農業技術推广部門、農業專家,建立了聯繫點制度,通過電話聯繫,提前提供農產品供求信息預測。藉助全省網絡村村通工程,我們多方聯繫資金,聯合移動通信公司,將網絡引進農戶,使網絡進戶率達到了85以上,推動了農業信息化進程。建立了縣鄉村三級信息溝通平台,及時將市場信息提供給農民,並接受農民諮詢。二是暢通了農民培訓渠道。我們聯合XX中學、職業中學、司法局、商務局等單位,組建了一支集文化、市場、法律、科技於一體的農民培訓教師隊伍,通過新聞媒體、下鄉入戶、設立諮詢點、開展專題培訓等形式,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思想素質、科技素質和交際素質。一年來,共錄製培訓VCD35盤,在電視台專題播放60餘次,專題培訓100餘場,受教育農民達10萬餘人次。三是暢通了農民轉移渠道。富裕農民首先要減少農民,但不能僅僅把農民送出去當作終極目標,我們在轉移農民工作中,抓住兩個環節,一是轉移前要培訓,利用縣職業中學,利用財政撥款,免費對農民進行各種知識的培訓,使農民有一技之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二是轉移時要有目的,要聯繫和我縣主導產業有聯繫的企業,送農民出去,即掙了錢,又學了技術,輸出一個農民,迎回一個產業工人。從2004年10月到現在,全縣累計向縣外輸出勞務13500人,就地轉移35000人,輸出和轉移勞力總計達48500餘人,實現勞務收入4.8億元,基本上實現了農村勞動力有效就業。

您正在瀏覽: 做好統戰工作服務新農村建設
網友評論
做好統戰工作服務新農村建設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