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費城故事觀后感

費城故事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pp958

  費城故事觀后感

  影評是從一個專業角度對一部電影的全方位解讀,我不敢說我寫下的這篇文字是影評,所以我暫且把它稱作觀后感。

  《費城故事》講述的是一個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維護自己權益的故事。也許你會認為,在這樣的主題下衍生出的影片應該極具好萊塢宏觀的刻板模式,但它卻出乎意料地突破了這一束縛,成為了一個新的電影時代的里程碑。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置身於一個被娛樂充斥着的時代。一切藝術表現形式都被附着上娛樂、商業這樣的標籤,藝術也因此顯得不那麼純粹了。呈現出蓬勃之勢的電影行業也沒有得以倖免。電影宣傳更是由起初對電影本身的推崇變為了利用一些刻意製造的噱頭來造勢。漸漸地,受眾也開始習慣於這樣的電影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費城故事》的誕生顯得尤為特別,令人欣喜。它取得成功的另一大原因莫過於對社會現實的反映,直面“同性戀”這個在當時還很敏感的話題就顯示出這部電影在某種意義上的決心。電影的另一大主題是艾滋病,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已經樹立起一個對待艾滋病人要一視同仁並且給予關愛的心態,那麼對於同性戀者,我們是否也應該這樣做呢?

  費城,充滿着機遇與挑戰的地方,到處瀰漫著鈔票、香水的味道,人們努力的工作,拚命的賺錢,卻時常忘記本性,忘記去愛。 他是一名傑出的律師,卻因同性戀而患上艾滋病,深陷其中。隨着病情的惡化,他的生活也發生着轉變。人們對艾滋病充滿恐懼,他也因此被公司開除。他沒有低頭,沒有選擇沉默,而是利用法律賦予他們的權利去保護了自己,取得了勝利。但他卻無法擺脫艾滋病,最終離身邊的人遠去。

  電影始終在一種壓抑的基調中進行着,彷彿隨時都可能迎來一次激烈的爆發。然而並沒有,在這樣的氛圍下,它迎來了結局,主角走到了生命的終結。畫面最終停留在了主角孩童時代留下的影音片段上,熒幕上的孩子笑得那麼開心,一切都顯得那麼和諧,卻在觀者心裡烙下了深深的沉痛之感。偏見似乎很難真正的消除,但社會也從不缺少反對偏見,維護公正的人。電影中標誌着這一群體的形象也封存在了我們的記憶中。

  影片主人公的扮演者湯姆?漢克斯在電影中表現出色,逼真形象,令人感動。為了演好艾滋病患者的瘦弱體形,他用節食的辦法將體重減輕了30磅,並親自與同性戀者、艾滋病人接觸,直接體驗生活;為了演出艾滋病人獨特的絕望心態,他每天都進行造型訓練,但回家后又得恢復自我,忍受着內心的煎熬。更可貴的是,他所演出的不僅是一個病人,更是一個堅強的奮鬥着的愛着他的家人朋友、他的事業和整個社會的偉大角色。正因如此,湯姆?漢克斯獲得了第6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和第4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銀熊獎。

  的確,人活着應該有信仰,應該執着。每個人有愛與被愛的權利,那麼愛的是同性或是異性也不應被刻意規定。不畏懼的堅持自己所愛,不畏縮的追求自己的權利。面對艾滋病患者,有同情,有鄙夷。同情和鄙夷的多少決定立場的不同。

您正在瀏覽: 費城故事觀后感
網友評論
費城故事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