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導遊詞 > 趵突泉導遊詞

趵突泉導遊詞

手機:M版  分類:導遊詞  編輯:小景

  篇一:趵突泉導遊詞

  尊敬的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天然泉水為主要景觀,融合江南園林特色,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自然山水公園,是濟南市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趵突泉公園建於1956年,因為園內有趵突泉而得名。它位於濟南市中心,總面積10.5公頃,與大名湖、千佛山並稱為濟南市三大名勝。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與其附近的金線泉、漱玉泉、柳絮泉、馬跑泉等20多處泉組成趵突泉泉群。趵突泉水質潔凈,清冽甘美,水溫一年四季恆定在18攝氏度左右。3座泉眼浪花飛濺,“趵突騰空”為濟南八景之一。在2003年以前的幾年時間內,由於持續乾旱,加上工農業用水,地下水位下降,趵突泉的水位達不到噴涌的26.8米高度,看不到當年趵突泉噴涌的壯觀景象,只能從一些圖片和我的介紹中領略一下趵突泉當年的風采。但是,由於近年濟南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節水保泉措施,如關閉市區所有自備井、人工回灌、在南部修建水庫等,加上近年天公作美,降雨量超過30%以上。從2003年9月6日開始,所有泉水復涌,至今水勢旺盛。今天大家都很幸運,我想應該能初步領會到很久以前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美景的意境了吧!

  東門:趵突泉公園有3個門。我們看到的這座白牆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的東門。大門匾額上“趵突泉”3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來濟南時題寫的。

  假山:進入大門,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就是這座假山。這座假山建於1964年,是選用濟南南部山區的山石築成的。這些山石因為石質、色澤與江蘇無錫太湖石有相似之處,所以被稱為北太湖石。大家知道為什麼要迎門建假山嗎?這是採用我國古典造園藝術中“障景”的手法,把園中的美景擋在後面,讓人留有懸念,激起繼續參觀的念頭。中國有句古話,叫逢峰右轉,就是說遇到山峰往右轉。現在就請大家隨我右轉,繼續參觀。

  晴雨溪: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趵突泉的一大奇觀,晴空萬里,但我們在看看溪面上水霧蒙蒙,雨點珠珠,如同晴天下雨,所以叫晴雨溪。

  龜石:我們說有名園必有名石。在我們前面就是這麼一塊名石——龜石,是一塊著名的太湖石,由元代散曲家張養浩收藏的。張養浩是濟南人,他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后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據記載,他曾經收藏了4塊名石,根據它們的形狀分別命名為龍、鳳、龜、麟,總稱為四大靈石。如今其他3塊靈石都已不知所在,只留下了這一塊龜石供人們憑弔。灕江有個九馬畫山,灕江導遊有段唱詞“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有幾雙?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出九匹狀元郎。”大家看這塊龜石的樣子,您是否也能看出九隻神龜呢?這塊龜石姿態優美,紋理自然,高4米,重8噸,堪稱濟南第一名石,具有太湖石瘦、皺、透、漏、秀的特點。遊客大多在此與石合影,取延年益壽之意。

  漱玉泉:我們面前這一汪清泉也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名叫漱玉泉。大家看“漱玉泉”3個字是已故的濟南書畫家關友聲的手筆。關於漱玉泉的來歷說法不一,其中一種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而來的。晉朝時,孫子荊要去隱居,就對好友王武子說欲“枕石漱流”因口誤說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說“流可枕,石可漱乎?”孫子荊回答說:“所以漱石,以礪其齒;所以枕流,以洗其耳。”隱寓潔身自愛、磨礪其志的意向。“漱玉”泉將玉代石,更加妥切地表達了泉水清潔柔潤的水質。也有人講,古代把女子的牙齒稱為“玉”,宋代著名的愛國女詞人李清照在這裡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洗打扮,因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李清照的詞集《漱玉泉》而得名,但這就無從考證是先有詞集後有泉名,還是先有泉名後有詞集了。

  李清照紀念堂:我們右手邊這座古典風格的建築是“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記載,於1959年為紀念傑出的宋代女詞人而建造的。紀念堂佔地300平方米,具有宋代的建築風格,經1999年擴建,現在面積4000多平方米,堂閣亭台,溪水環繞,成為國內面積最大的李清照紀念堂之一。我們現在看到的屏風上,是郭沫若先生於1959年為李清照題的詞,前面是“一代詞人”,後面是“傳誦千秋”。這是郭沫若為李清照紀念堂題寫的一首詩中的幾句。全詩是:“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秋是著書。”院落里種植的芭蕉、海棠、桂花等都是李清照生前喜歡的植物。

  大家來看紀念堂正廳門前抱柱上的木刻楹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下聯是:“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上聯是對李清照故居的考證,下聯《漱玉集》是李清照寫詞集,《金石錄》為她的丈夫趙明誠所著的考古專著,趙明誠去世後由李清照代為完成交於朝廷。“文采有後主遺風”是說李清照的詞風具有南唐後主李煜的風格。(李煜,作為帝王他是失敗的,而作為文人,他則佔有一席之地。他的詞《虞美人》是這樣寫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相信大家對這首詞都非常熟悉。)我們看到的紀念堂正廳中的塑像就是李清照,這是由著名雕塑家王昭善等創作的,用漢白玉雕塑,塑像象徵著李清照清清白白的一生。廳內陳列李清照生平事迹介紹,牆上是當代名家的題詠字畫,玻璃櫃里陳列着李清照著作的各種版本和後人研究的各種專著期刊等。大家看牆上還有一幅畫像,是李清照31歲時的畫像。李清照看上去是不是顯得很老,不錯。為什麼會這樣呢?待會兒我給大家介紹她的生平的時候就知道了。

  大家隨我右轉,到新開闢的李清照蠟像館去了解一下這為著名女詞人的一生。

  蠟像館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父母教誨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出身上層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官居禮部員外郎,博學多才。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知書善文。李清照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受到雙親熏陶,加上她資質聰慧,酷愛讀書,故成為著名的文學藝術家,尤以詞作蜚聲文壇。

  第二部分是師壇綻秀 李清照才華橫溢,博學多能,十多歲時就很有名氣。她的詞受到當朝文人周邦彥、張耒、黃庭堅等人的讚譽。這一組蠟像展示的是李清照和當朝著名文人探討詩詞的場景。

  第三部分是志同道合 1101年,李清照18歲,與趙明誠結婚。趙明誠是丞相趙挺之的第三子,宋代著名的金石學者。婚後夫妻恩愛,志同道合,除做詩填詞外,還收集金石書畫,並著有《金石錄》一書。在創作形式上,她善於運用白描手法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語言清麗動人、通俗流暢,世稱“易安體”,對後世影響頗大。在詞學評論上,她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要求嚴格劃清詩和詞的界限,反對以作詩的方法作詞。在名家輩出的宋代詞壇上,李清照獨樹一幟,成為詞人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一,後世有人稱之為“詞聖”。

  李清照一生奮筆不輟,著述甚豐。原有《易安居士文集》7集、《李易安集》12卷,可次這些作品多已失散,現僅存《漱玉詞》一卷及其他零星著作。由於李清照前期與丈夫過着悠閑的生活,而且趙明誠經常外出,因此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多是歌頌自然和描寫男女之間的愛情,如《如夢令》、《怨王孫》等。她有一首《一剪梅》是新婚不久思念遠遊的丈夫而作的。詞中寫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從中可見她相思之苦。在《醉花陰》一詞中她寫道:“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第四部分是流寓江南 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宋室南渡。夫婦兩人移居江南。不久趙明誠病逝,這給了李清照很大的打擊,所以年紀輕輕卻很快衰老。李清照後來嫁給一個當朝官員張如舟。婚後3個月,李清照發現張如舟是一個貪官,就告發了他,並且同他離婚。在當時的時代,她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呀!國破家亡、夫死物失、惡語中傷一起向她襲來,李清照在籬亂和貧困中度過了凄涼的晚年。由於後期生活上的艱辛,李清照的作品主要是悲嘆身世,抒發精神上的痛苦,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梁啟超曾評價這首詞“一字一淚,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趵突泉導遊詞
網友評論
趵突泉導遊詞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