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公眾演講 > 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形勢與任務(計劃生育講課稿)

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形勢與任務(計劃生育講課稿)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得得9

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形勢與任務(計劃生育講課稿) 標籤:黨務工作 辦公室工作 找工作 工作經驗 銷售工作

  同志們: 今天,我給大家上本次培訓班的第一課,講課的題目是: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形勢與任務。主要是和大家一起分析新時期我區計劃生育工作面臨的是怎樣的一個新形勢,主要工作任務有那些新變化;在思想觀念上我們應當怎樣認識和看待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通過學習,使大家都能夠對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新形勢、新任務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牢固樹立和落實新時期做好計劃生育工作正確的全局觀、工作觀,熟練掌握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真正做到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增強在本職崗位上做好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的自覺性。下面,我着重講三個課題。 一、新時期人口形勢和人口問題 我國自七十年代初全面推行計劃生育以來,計劃生育工作在我國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有效的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使生育水平下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即平均每對夫妻生育不到兩個孩子)。推行計劃生育30多年來,我國共少生了近4億人口(如果不推行計劃生育,我國現在總人口就已經達到近17億人,而我國國土的人口最大承載力是不能超過17億,這是我國人口安全的底線);如果按照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30年來我省累計少出生5000多萬人口,我市少生了580多萬人,我區少生人口近20萬人,相當於現在全區總人口的78.9%。30多年來,計劃生育對於促進我國、我省、我市、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 進入新世紀,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正處於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新的發展時期,儘管我國人口再生產類型已經實現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傳統型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現代型的歷史性轉變,總和生育率已下降到發達國家水平。然而,由於我國人口轉變的途徑與發達國家的轉變途徑有很大的不同,我國的低生育水平具有不穩定性和不平衡性兩個顯着特點,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依然是十分嚴峻的。 (一)新時期穩定低生育水平將是長期的艱巨任務 1、我國目前的低生育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有四個方面的明顯差異: 一是,我國實現人口再生產類型轉變的時間短。西方發達國家實現人口再生產類型從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進入低生育水平階段,大約經歷了100多年的時間,是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實現的。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生育,主要是以家庭計劃為主,國家沒有指令性要求和行政干預。一些國家還採取獎勵優惠政策鼓勵國民多生育,以解決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不足等問題。我國實現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只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是在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主要依靠行政制約的手段提前實現的。因此,我國的低生育率面臨著很強的反彈壓力。 二是,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還比較高。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平均為2‰,不少國家的人口出現負增長。而我國人口“四普”到人口“五普”10年間,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長率仍高達10.7‰,我國人口仍處於慣性增長的態勢,低增長率與高增長量將長期並存。 三是,我國生育水平的地區差異比較大。西方發達國家地區間的生育水平是比較平衡的,而我國廣大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的生育率還比較高,一些省、自治區還沒有實現人口再生產類型向現代型的轉變。就是經濟較發達地區計劃生育工作也是不平衡的。廣東經濟高速發展,但生育率很高,人口密度太大,來我們山東學習經驗,但他們已失去了最佳時期,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們山東抓計劃生育採取的行政強制措施非常嚴厲(抓、打,錯了不錯),而廣東不嚴,現在市場經濟不可以像過去那樣了,群眾懂得維權了,他們吃不消了,所以我們的基礎比他們好。從我省的情況看,東、西部地區的差異也很大,能相差20年(我區已連續5年負增長,我市已連續3年負增長,而西部要到2018年才能實現零增長,到2020年左右才能實現負增長。 四是,我國人口生育質量等在其它方面的差異。在孕產婦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出生缺陷發生率、出生嬰兒性別比、人口受教育程度等諸多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比較大。 2、人口轉變模式的不同,決定我國現階段低生育水平具有很強的反彈性。 ——發達國家人口轉變的模式是自髮式的。西方發達國家人口轉變是在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引發了社會意識形態的變革,人們的婚育觀念隨之轉變,家庭產生了自我約束婚育行為的能力,生育力降低,從而實現人口再生產轉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類型。發達國家自髮式轉變模式的特徵是:經濟社會發展在先,婚育觀念轉變在先,生育率下降在後,因而其低生育水平相當穩定,甚至採取獎勵生育的政策也不會導致低生育水平波動。 ——我國人口轉變的模式是誘導式的。新中國成立時,我國大陸人口只有5億4千萬,隨着死亡率的迅速下降,隨着出生率仍保持高水平,導致我國人口急劇膨脹,人口壓迫生產力的矛盾十分尖銳,但由於“左”傾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干擾,計劃生育被嚴重忽視和擱置。直至70年代初,我國總人口超過8億,人口出生率高達33.43‰,人口自然增長率高達25.83‰,總和生育率高達5.8;當時毛主席、周總理看到了人口危機給國家經濟社會安全帶來的巨大威脅,才決策在全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毛主席批示:人口非控制不可)。從此,我們計劃生育工作開始了艱苦的爬坡階段,我國用了30年的時間,才艱難的走出困境,實現了目前的低生育水平(目前,全國總人口近13億,人口年均自然增長率降至10.7‰左右)。但是,我國人口再生產轉變模式是在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具備足以使人們從根本上轉變婚育觀念、產生自我約束婚育行為能力的條件下,國家只能採取宣傳、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等綜合手段,動員已婚育齡群眾落實避孕節育措施,促使生育率下降,人口再生產轉向低生育水平。我國人口誘導式轉變的特徵是:生育率下降在先,經濟社會發展滯后,婚育觀念轉變滯后,因而低生育水平不穩定。我個人的觀點,國家計生委說我國實現人口轉變是誘導式,我看應該說是“行政強制式的”,大家都清楚,30年來,我們計劃生育工作儘管做了大量宣傳教育工作,但主要還是採取“硬管、硬卡”導致少生的,因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我們首先解決的是人們的行為,而沒有解決人們自覺少生的思想,所以反彈很大。只有從思想上解決人們的觀念問題,行為上才能自覺少生。舉個例子講,湖南有一個村8個月沒有兩委班子,結果超生了280人,至上級發現問題展開調查,該生的都生了。 目前,我國育齡群眾兒女雙全、生男孩的願望依然比較強烈。2001年,全國計劃生育/生殖健康調查表明,在希望要兩個孩子的婦女中,約80%的人想要一兒一女,只想要女兒的僅佔1.3%;我國中部地區(例河南)群眾兒女雙全的觀念尤其強烈,在希望要三個孩子的婦女中,約71%的人想要2-3個男孩,22%的人想要至少1個男孩;想生男孩,追求男女雙全是導致一部分人超生、多生的根本原因。去年,新的《婚姻登記條例》實施后,我省10-12月三個月,女性初婚人數達37.7萬人,同比增加了13.5萬人,增幅高達55.6%,全省晚婚率由95.6%降至69.5%,同比下降了26.1%。由此可見群眾的婚姻觀念在行政制約措施稍有放鬆的情況下,具有多麼大的反彈性。 另外,隨着避孕節育方法知情選擇的推行,我國目前已婚育齡婦女使用避孕套等短效避孕措施的比例,以及長效避孕措施中採取放環的比例增加。據統計,採用放環的已婚育齡婦女已由1991年的0.75億上升到2001年的1.1億,而且這個數量還在迅速增加。由於短效措施有效性低於長效措施,非意願妊娠和人工流產的數量將會增加,同時,採取可逆措施的婦女隨時可以解除所採取的避孕措施而懷孕,這就為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存在強烈的反彈勢能,正如中央《關於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決定》所指出的,任何政策的偏差、工作的失誤以及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都可能導致生育率的回升。 3、人口規模過大導致我國總人口仍將持續增長45年。 根據“人口五普”資料,截止2000年11月1日,全國總人口已達126 583萬人。人口過多仍然是我國面臨的首要問題,這是人口再生產的慣性造成的。根據1990年“人口四普”數據,我國20-29歲生育旺盛年齡的婦女多達1.12億,1997年增加到1.2億;本世紀前1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數還將繼續增長,到本世紀中葉仍在3億左右,與上世紀90年代基本持平。隨着我國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1985-1991年)出生的人口逐步進入婚育期,從2005年開始至2020年,我國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將形成一個新的高峰,表明蓄積着強大的人口增長勢能。 從我省情況看,目前,我省已於今年步入了將歷時12年的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造成本次出生高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婚姻登記條例》的實施,使我省初婚人數迅猛增加,不僅導致了新的生育堆積,而且使我省第四次出生高峰期前移了3年,若以目前全省70%的晚婚率推算,今後5年全省年均人口出生率將會提高2-3個千分點。 二是,受人口慣性影響,我省第三次出生高峰的人口陸續進入婚育期,婦女人數從2003年開始出現結構性回升。據預測,全省20-23歲育齡婦女人數將由2001年的248萬逐步增加到2010年的382萬,加上上世紀90年代后我省實行嚴格的晚婚晚育政策,積累了較多的20-26周歲未婚育齡婦女,雖然受晚婚因素影響形成的一孩出生高峰到2008年基本趨於穩定,但受第三次出生高峰影響形成的23-28周歲生育旺盛期婦女自2009年逐步增多,於2013年達到高峰,由此延長了本次高峰期的跨度。 全省1983-1990年第三次出生高峰人口增長情況 (表略) 從我區的情況看,我區今年很可能要結束已保持5年的人口負增長,從下表可以看出我區未來育齡婦女生育人數的增加情況。我區預計將在2010年達到第四次出生高峰的最高值。 從全國、全省的情況看,即使生育率已經降低,人口年增長量下降,但絕對增長量仍相當可觀。即使是在嚴格執行現行生育政策、穩定目前較低生育水平的情況下,我國人口還將持續增長。未來幾十年,我國平均每年凈增人口接近1000萬,形成了我國“低增長率、高增長量”特有的人口再生產現象,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總人口才能達到峰值,徹底實現零增長。屆時我國總人口接近16億(有的專家預測將將超過16億),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將會進一步尖銳。“低增長率、高增長量”的特徵,決定了我國人口控制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所以人口問題始終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 (二)新時期我國人口諸多問題仍面臨著嚴峻挑戰 1、勞動年齡人口大幅增長呈現高峰 人口與物質生產資料不能正常結合,失業問題就會出現。高失業率是任何國家都唯恐避之不及的一隻“猛虎”,因為它直接關係到經濟秩序、社會秩序和政治局勢的穩定。目前,由於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巨大,就業矛盾非常突出。2000年“人口五普”顯示,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人,已佔總人口的70.15%,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高的比例。目前,我國在城鎮有1000多萬勞動力人口處於下崗、失業狀態;農村有2億的富餘勞動力需要尋找就業門路;勞動就業壓力非常大,如果解決不好,勢必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本世紀的頭2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龐大,增長速度很快。每年都將新增勞動力550萬人左右,約到202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將達到最高峰,接近9.4億。勞動年齡人口過多,始終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 2、人口老齡化速度進一步加快。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人口“五普”表明,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達到8811萬人,佔總人口的6.97%,預計到本世紀中葉,我國65隨以上老齡人口將達到3億以上,佔總人口的1/5。屆時世界上每4位老人中就有1位生活在中國。老年人口問題和人口老齡化,也是我國面臨的日益尖銳的人口問題之一。今後我國城市贍養老年人的比例將達到2∶1(即每個在職職工要贍養兩個退休職工),這樣高的贍養比將給未來社會保障體制帶來很大的壓力。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也是一個十分嚴峻的挑戰。 3、龐大人口的素質亟待提高。 我國人口數量龐大與人口素質偏低並存,這種局面的形成固然有經濟和社會根源,然而在人口再生產過程中,注重多生多育,忽視少生優生和優育優教,是造成我國人口素質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人口素質偏低,特別是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難以適應當今世界知識經濟的需要,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個突出問題。2000年人口“五普”表明,我國大陸總人口中,接受大專以上教育的僅佔3.6%;高中專教育人口僅佔11.1%;這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非常大(1995年美國大學程度以上就佔總人口的46.5%,日本也達到了20.7%)。另外,我國婦女生殖健康水平仍然比較低,生殖道感染平均發病率高達30%-50%,每年出生嬰兒死亡率仍在30‰左右,每年新生兒缺陷發生率仍達4%-6%,為80-120萬人。 4、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 據人口“五普”資料顯示,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高達100:117。並且偏高的範圍由東部沿海省份向西部蔓延,其中中部地區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最高。目前,全國出生人口中男孩比女孩多1700多萬,我省多60多萬。這不僅關係到若干年後對婚齡段人口的性別構成,對結婚率和女性生育率產生直接影響,而且將給未來社會正常的婚姻秩序、家庭秩序和社會秩序帶來複雜的社會問題。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最主要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重男輕女的傳統生育觀念根深蒂固。可以說深層次的問題不是B超管理、不是孕情查訪、不是藥物流產市場管理問題,深層次問題是你強制不讓生,人們在數量上無法選擇,便在性別上選擇生(例如農村續家譜問題,傳統的宗法意識),由此而產生了非醫學需要產前性別鑒定和選擇性人工流產、引產行為,甚至一些地區至今仍存在着溺棄女嬰的陋習。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遲遲得不到糾正,主要是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的制約,傳統的婚育觀念和重男輕女的生育性別偏好的影響,以及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落實不到位,綜合治理的力度不夠。 5、遷移與流動人口大量增加。 人口的遷移和流動是人口三大變動因素之一。改革開放后,是我國有史以來最為波瀾壯闊的人口遷移流動時期,無論流動人口的數量、流動的地域和範圍、流動持續的時間都是空前的。目前,全國流動人口總數已達1.5億左右,約佔總人口的近10%。總的趨勢是從農村向城市、從中西部向東南沿海流動。未來20年,隨着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城鎮人口水平將達到70%以上(世界較發達的國家都達到75%以上),要使我國城鎮人口達到這樣的目標,預計我國每年將有1000多萬農村人口轉移進入城鎮。人口的流動與遷移,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激活了我國勞動力資源的重新配置,為城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大量流動人口的出現,也大大增加了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的工作量和難度。一是大量流動人口的出現,沿用城鄉不同的戶籍制度和生育政策,管理不對口,使分地區人口計劃的編製與管理出現種種問題,突出體現為人口基數難以把握,未來生育水平難以確定;二是目前全國各地普遍反映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存在嚴重問題,突出表現為綜合治理機制不健全,相關部門配合差,管理與服務經費無保障,由此導致流動人口超生、躲生現象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從我區情況看,現在出現的計劃外違法生育絕大多數都是流動外出躲生造成的。 二、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新特點、新問題、新觀念和新思路 (一)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基本特徵 1、穩定低生育水平是長期的任務——新世紀我國巨大人口基數繼續持續增長、低生育水平存在很大的反彈性、諸多人口問題仍面臨嚴峻挑戰。 2、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發展的不平衡性——全國、全省、全市、全區的工作發展都存在不平衡。例如我國、我省東西部出生率、晚婚率、計劃生育率、性別比的差距等;我區各鎮、街道之間,村居之間,領導的重視程度;群眾的婚育觀念,計劃生育的自覺性;計生幹部的責任心和管理服務工作到位情況(以宣傳教育和優質服務為主線的基礎工作制度等),有的村至今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不兌現,計劃外違法生育屢有發生。 3、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高關聯性——新時期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我國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中的許多矛盾和問題都和人口問題密切相關。溫家寶總理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指出:“人多,不發達,這是中國的兩大國情。中國有13億人口,不管多麼小的問題,只要乘以13億,那就變成很大的問題;不管多麼大的經濟總量,只要除以13億,就會變成很低的人均水平。這是中國領導人任何時候都必須牢記住的。” 4、綜合治理的緊迫性——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越來越多的工作離不開各部門、社會各界齊抓共管。例如民政部門婚姻登記,法院強制執行違法生育案件,衛生部門接生、施行流引產手術、B超管理等,公安和工商部門流動人口管理,涉農部門“三結合”工作,宣傳文化教育等部門開展計劃生育“雙進雙建”宣傳活動等。目前,上面機構越大協調越困難(這是省計生委講的),例如《物業法》沒有計劃生育內容,加不進去,只有省、市一級壓一級叫物業管理部門負責。 5、政策推動的必然性——人口與計劃生育不管什麼工作,其最終的目標都是使計劃生育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新時期隨着我國民主與法制的不斷加強,隨着“人權”已納入我國憲法》根本大法,群眾的維權意識空前提高,計劃生育工作如果還象過去那樣以“硬管、硬卡”已根本行不通了,因此,以政策推動為主,通過利益導向引導群眾自覺實行計劃生育,將成為今後推動計劃生育工作的主旋律。今年,國務院已在全國各地開展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持制度的試點工作。其核心是推行以國家公共財政政策為支撐的一項直接獎勵扶持實行計劃生育農民的政策。我省初步確定了7個縣(市、區)進行試點,我們煙台市唯一的試點縣招遠市已在全省率先試點,對1973年-2001年期間沒有違反計劃生育法規和政策規定、現存一個子女的且領取獨生子女光榮證或現存兩個女孩或子女死亡現無子女、年滿60周歲的農村居民,按每人每月不低於30元的標準發放獎勵扶持金,直到亡故為止。可以看出,今後國家隨着經濟的發展,由國家財政投入獎勵扶持計劃生育家庭的力度將不斷加大,對獨生子女家庭的獎勵扶持政策會越來越好 6、管理服務的適應性——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根本標準;在管理上必須堅持依法行政,嚴禁違反“七不準”規定;在日常工作中,必須堅持以優質服務和宣傳教育為主線,寓管理與服務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工作適應新時期市場經濟條件下複雜多變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二)當前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 1、基層基礎工作亟待進一步加強。 (1)基層政權尤其是村級政權建設亟需加強。急需解決的問題是班子建設、幹部工資、工作經費等問題。 (2)村級計劃生育基礎設施不健全狀況亟待改觀。包括人口學校、服務室建設,能向群眾提供發放葯具、宣傳教育、孕情監測等各項基本服務。 (3)鄉鎮、街道服務網絡的能力亟待提高。重點是急需加強計生服務站建設,能夠向廣大群眾提供優質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4)計劃生育薄弱村的幫扶轉化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5)城市社區計劃生育工作還很薄弱。從我區情況看,一方面,我區城區社區居委會成立時間短,由於工作量大,人員少,加之社區計生幹部自身業務又不熟練,以致社區計劃生育屬地管理服務工作還遠未走上正常軌道;另一方面,一些物業管理單位還沒有真正按省頒發的《城市計劃生育工作管理辦法》要求,在社區居委會的監督領導下具體承擔管理轄區居民計劃生育的責任。一些企業沒有落實法定代表人計劃生育工作責任制。 2、各級計劃生育隊伍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 目前,基層計劃生育幹部的思想和整體工作素質距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的要求,存在着9個不適應: (1)習慣於“計劃”思維,不習慣“市場”思維; (2)習慣於降低生育率,不習慣穩定低生育水平; (3)習慣於管理,不習慣於服務; (4)習慣於“被動”,不習慣於“主動”; (5)習慣於“圍上”,不習慣於“圍下”; (6)習慣於直接手段,不習慣於間接手段; (7)習慣於數量指標,不習慣於結構指標(指考核標準); (8)習慣於懲罰手段,不習慣於獎勵手段; (9)習慣於工作實踐,不習慣於學習理論; 3、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和措施難以落實到位。目前,計劃生育有很多獎勵優惠政策和措施都沒有很好的落實到位。例如對年滿14周歲的獨生子女父母給予一次性獎勵,對放棄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重獎等;就是兌現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有很多地方也未落實好。我區231個村(居),目前以現金兌現2003年獨生子女獎勵費的有135個(佔58.44%),以抵頂“兩稅”兌現的有58個,未兌現的還有有38個,有的鎮個別村已累計欠兌群眾獨生子女獎勵費近40萬元,引起群眾上訪到市。 4、計劃生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資金缺口很大,但目前還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國家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持制度的試點工作如果在全國推開,縣級財政的壓力非常大。目前,我區要創建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各級都急需大量資金投入。 5、城鄉深化改革給計劃生育工作帶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戶籍制度改革、取消農業稅、人口流動等。人口的大量流動,對落實管理服務措施帶來了挑戰;城市擴張、國企改組,對現行管理體制帶來了挑戰;稅費改革繼續深化和資金來源渠道不斷減少,對建立完善利益導向機制帶來了挑戰;深化城鄉戶籍改革對實施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帶來了挑戰;相關領域法律法規體系的日趨完善,對計劃生育傳統管理和服務方式帶來了挑戰。 6、一些領導同志對穩定低生育水平的長期性、艱巨性與複雜性認識不足。從主觀上分析,主要是有的領導同志精力集中在經濟發展速度上,對長遠的人口分母效應不夠重視;對新形勢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和反覆性認識不足,存有盲目樂觀、鬆懈麻痹情緒。目前,基層有不少基層領導並沒有清醒的意識到計劃生育工作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和轉折。我下基層時,經常有村支部書記對我講:計劃生育搞了幾十年了,老百姓都沒有超生的了,幹嗎現在越搞越複雜,越搞越虛,只要控制沒有超生不就得了。可以說有這種認識的在我們村計生主任中也不在少數。這些片面的認識,都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穩定低生育水平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和反覆性認識不足,思想仍停留在或習慣於計劃經濟條件下那一套舊的思維和管理辦法上。韓寓群省長在今年全省計劃生育工作電視會議上強調: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來看,計劃生育工作任務十分艱巨。他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角度來看待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不僅要重視經濟增長指標,而且要重視人文指標、資源指標、環境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切實做到把握全局、統籌兼顧。要從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始終把這件強國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抓得緊而又緊,做得實而又實。 (三)要用科學的發展觀統領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 1、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發展觀是關於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包括的主要內容: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②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③堅持城鄉協調發展;④堅持區域協調發展;⑤堅持可持續發展;⑥堅持改革開放;⑦堅持以人為本。 2、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對於做好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1)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抓緊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是黨中央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在今年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做好人口資源環境工作,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容”。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黨中央在認真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核心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首先必須合理控制人口規模。如果人口壓力過大,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相適應,不僅難以滿足當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勢必破壞資源與環境,危及後代人的生存與發展。因此,人口、資源、環境三者的關係,人口是關鍵。必須把人口問題擺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首要位置。 (2)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抓緊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人口問題的本質是發展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心是人口,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分母效應也是人口。人口分母效應,人均GDP水平既是實現省、市、區提出的提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更是衡量兩個提前標準和水平的重要標誌。我省雖然是全國3個國內生產總值過萬億元的省份之一,但按人均排序僅居第9位 (3)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抓緊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體現。一方面,新時期再也不能以犧牲黨群、幹群關係,以付出高昂的政治代價來推行計劃生育工作。必須以人為本,切實維護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在提高廣大群眾對計劃生育工作的滿意程度和實行計劃生育的自覺性上下功夫,把群眾滿意高興作為衡量工作的根本標準。另一方面,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創新能力已成為提高生產力水平重要的生產要素,如果人口總體素質不提高將嚴重製約我國的現代化進程。 (四)要用人口安全觀念強化各級領導和全民的人口安全隱患意識 1、人口安全觀念的內涵 人口安全是指人口的結構和功能處在平衡穩定、健康的發展狀態中,具備促進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人口與資源——人口增長加劇了我國資源的危機 我國人均佔有資源嚴重短缺,人均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資源,分別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4、1/3、1/6和1/2。 目前,我國荒漠化土地已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並且情況還在進一步惡化;全國有666個縣人均耕地低於0.8畝,463個縣人均不足0.5畝;由於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均佔有量還要下降,人地矛盾已越來越尖銳。人增地減,不斷加劇了我國糧食生產的壓力。 專家指出;我國國土最大承載人口的承載力不能超過17億,我國土地耕地人均世界最少,農民在撂荒不種地,所以有外國學者提出:未來誰來養活中國。我省人均耕地只有1.15畝,人均淡水資源不到全國的1/6,人均衛生設施、人均受教育水平等也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 3、人口與環境——人口增長給環境保護帶來沉重負擔 我國環境的現狀是:“局部改善,整體惡化”,主要原因是人口過多,加劇發展中的短期行為和落後的生產方式造成的。目前,我國人口過量增長和對生態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導致自然生態環境繼續惡化。 三、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新目標、新任務、新措施和新辦法 (一)總目標和任務 未來20年,是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加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這一時期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目標和任務將分三個階段來實現。即: 1、“十五”期間生育水平穩定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年均增長率不超過9‰;到2005年全國總人口控制在13.3億以內;大力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明顯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出生性別比升高的勢頭得到有效控制;大力開展以“三大工程”技術服務為重點的優質服務;實現計劃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兩個轉變”。 2、到2010年,全國總人口控制在14億以內,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不超過15‰,出生人口素質明顯提高;出生嬰兒性別比趨向正常;育齡群眾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務,普遍開展避孕節育措施的“知情選擇”;初步形成新型科學的婚育觀念和生育文化;逐步建立起調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規完備的計劃生育保障體系和工作機制。 3、到2020年,全國總人口控制在15億以內,出生人口素質顯著提高,基本解決出生嬰兒性別比偏高的問題;育齡群眾享有更加優質的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服務,全面實現避孕節育措施的“知情選擇”;在全社會形成科學的婚育觀念和生育文化,使計劃生育真正成為群眾的自覺行為;建立健全完備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法規體系、完善的有利於計劃生育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 (二)新時期我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目標和任務 圍繞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這一工作中心,以爭創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為近期目標,以鞏固提高進一步爭創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為遠期目標,全面實現計劃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兩個轉變”,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工作新機制。努力推動全區計劃生育工作不斷邁上一個新台階。 在建立工作新機制中,依法管理是保障;村(居)民自治是基礎;優質服務是手段;政策推動是關鍵;綜合治理是核心(見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讀本255-256頁)。 (三)省年度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評估驗收標準 (一)效果指標 1、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合法生育率連續三年達到97%以上。計劃生育薄弱村控制在3%以內,近兩年幫扶轉化率達到90%以上。 2、出生人口性別比穩步下降,近三年平均控制在108以內。 3、出生缺陷發生率近兩年控制在6‰以內(出生時肉眼可見)。 4、育齡群眾對計劃生育工作綜合滿意率達到90%以上。 (二)工作指標 1、建立優質服務運行機制。認真貫徹執行《山東省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工作運行規範》,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決策程序,認真收集並深入分析育齡人群對計劃生育工作的需求,把它作為決策和制定年度工作計劃主要依據,基本形成“收集信息—科學決策—組織實施—考核評估”新的優質服務運行模式。 2、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計劃生育行政執法責任制、公示制、評議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所制發的計劃生育文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依法施行行政許可制度,簡化生育審批手續,無任何新發生的收取保證金、抵押金和搭車收費現象,以往收取的保證金、抵押金全部返還。近三年無重大計劃生育行政違紀違法案件發生,無越級上訪、集體訪、信訪積案。實行計劃生育的已婚育齡夫婦免費享有基本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全面推行規範的避孕方法知情選擇。 3、宣傳教育。各級黨政領導學習人口理論形成制度。新聞媒體開辦有計劃生育公益性宣傳固定欄目,宣傳環境形式多樣,內容規範,貼近群眾。鄉鎮、村(居)計生專職幹部對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和計劃生育基礎知識的知曉率達到95%以上;針對育齡人群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律法規、性健康、生殖保健、預防艾滋病等科普知識教育培訓,育齡人群對人口與計劃生育基本知識的知曉率達到80%以上。縣、鄉計生服務站宣傳教育功能健全,作用發揮好。宣傳諮詢服務規範,人口學校能夠依據群眾需求,開展多層次、多方面、個性化的宣傳教育活動。 4、技術服務。已婚育齡夫婦節育措施落實率連續三年不低於98%。育齡夫婦避孕節育措施知情選擇率達到90%以上,避孕藥具使用有效率達到95%以上,對落實避孕節育措施夫婦進行規範的隨訪,隨訪率達到98%以上。根據群眾需求,積極開展避孕節育優質服務、出生缺陷干預、生殖道感染干預三項工作為重點的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推進計劃。病殘兒家庭再生育二胎優生監護率達到95%以上,出生缺陷干預率達到90%以上。已婚育齡婦女生殖保健服務建檔率達到95%以上,育齡婦女享有規範的基本生殖健康服務;建立男性參與計劃生育和生殖保健機制,育齡人群中的男性參與生殖保健活動和服務人數達到20%以上。 5、利益導向機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出台有利於計劃生育的獎勵、優待和社會經濟政策。依法落實對實行晚婚晚育、計劃生育的家庭,特別是落實農村和城鎮無業居民、下崗和困難企業職工、個體從業人員的計劃生育獎勵和各項優先、優惠、扶持、救助政策。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足額兌現率達到95%以上,計劃生育優先優惠政策落實率達到98%以上。 6、管理制度改革和信息化建設。依法改革生育管理模式,實行一孩《計劃生育服務手冊》註冊和二孩辦理《生育證》審批制度。建立以現居住地管理為主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機制,實行流入人口與常住戶籍人口同管理、同服務,現居住地管理和工作單位屬地化管理。縣級與省、市建立互聯互通的計劃生育信息專線網絡和IP電話系統,縣、鄉網絡暢通,辦公自動化系統得到全面應用,內部網站、政府網站全部建成,信息更新及時、準確。縣級計劃生育服務站建成局域網絡,配備全省統一的科技管理服務信息軟件。新版育齡婦女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運行正常,建有育齡人群需求信息收集、分析、反饋、應用制度,初步實現縣、鄉、村已婚育齡婦女信息網上查詢。 7、計劃生育村民自治和民主評議。全面實行計劃生育村(居)民自治。基層計劃生育協會、社區組織和志願者充分發揮作用,開展健康、活潑的經常性活動,定期反映群眾對計劃生育工作的意見、建議。村(居)民自治合格村(居)達到95%以上,動態管理的模範村達到30%;全面實行計劃生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廣泛開展群眾評議計劃生育工作的活動,普遍設立舉報箱和舉報電話,及時受理群眾的舉報投訴,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計劃生育部門進入本地區行風評議綜合排序的前十名或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表彰。 8、縣級優質服務先進鄉鎮(街辦)達到70%以上,其中動態管理的市級先進鄉鎮達到30%。 (三)保障指標 1、隊伍建設。縣級計生局配有醫學專業學歷的領導成員,縣計生服務站配有高級職稱技術服務人員。鄉鎮有適應當地工作需要的管理和服務機構及必要的人員編製,鄉級服務站配有中級職稱技術服務人員。村級有計劃生育專(兼)職計生主任,近三年新任的村專職主任達到知識化、年輕化、女性化的要求,村工作網絡健全,職責、任務、報酬落實。鄉、村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年均參加業務學習培訓達12天以上,思想業務素質不斷提高。 2、服務網絡建設。依法設立縣、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並取得執業許可,在編醫療衛生專業技術服務人員佔70%以上,技術服務人員全部持證上崗。縣、鄉服務站按照省計生委質量管理規範,建立技術服務質量管理體系。服務機構三年來未發生過技術服務事故。 3、經費投入。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渠道的穩定投入機制,保證計劃生育家庭的獎勵經費、技術服務經費、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經費的落實。人均計劃生育事業費投入達到省、市規定的標準,2002年以來縣、鄉計劃生育經費支出不少於上年實際支出水平;縣、鄉服務站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2001年10月1日以來,對農村實行計劃生育的已婚育齡夫婦免費提供基本項目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財政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免費投入撥付到位,無拖欠現象。 4、綜合治理。各級黨委、政府把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切實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擺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首要位置,認真落實黨政領導和相關部門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縣委、縣政府與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相關部門簽定了人口與計劃生育齊抓共管責任書,每年能解決1-2個影響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的實際困難和重大問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了垂直負責體系和重點聯繫制度,薄弱村幫促工作參與面大,責任落實到位。 (四)創新指標 全面推進計劃生育綜合改革,圍繞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新的工作機制,積極推進改革創新,在優質服務運行新機制、依法行政、新型生育文化建設、服務機構ISO90001質量體系認證、服務機構體制改革、數字化服務站、建立計劃生育公益金和對計劃生育特困家庭的社會救助制度等方面制定出台並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和規範性文件,近兩年來,有關文件和經驗在省計生委及以上機關得到推廣或在省級以上綜合性和業務性會議上介紹經驗,對加快“兩個轉變”,推動當地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全省工作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您正在瀏覽: 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形勢與任務(計劃生育講課稿)
網友評論
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形勢與任務(計劃生育講課稿)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