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公眾演講 > 普法修德守紀演講稿

普法修德守紀演講稿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小景

普法修德守紀演講稿 標籤:奧巴馬開學演講

  普法修德守紀演講稿(一)

  滾滾黃河流過了萬里江山,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經史子集流傳了千秋萬代,造就了炎黃子孫光輝燦爛的古典國學。從先秦諸子百家,到當今的國學着作,無一不將“孝”視為一種美德。

  孔子曾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還記得**年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嗎?田世國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愛已經堅如磐石。

  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掩蓋了。在我們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時常發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殊不知,那一聲聲語重心長滿載着父母的愛;有些同學視父母的愛為理所當然,殊不知,甘於奉獻的父母也需要愛……烏鴉能反哺,羔羊會跪乳,而我們,新時代的高中生,難道真的不如烏鴉,不如羔羊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孝心,並非是長大后才有的責任,也並非是用金錢就能替代。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所以,孝心的終極奧義是愛。孝心其實很簡單,比如,為家裡清掃一次房間;為母親倒一杯水;為父親捶一次背……這是多麼平凡。但是這些小事,卻能讓父母感動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樣也不需要千萬豪宅,也許你的孝心不豪華,只是一次滿分的作業,一張百分的試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會欣然接受它,因為,這裡滿載着真誠的愛!這才是給予父母最好的禮物!

  也許,每一位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你們忘了,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忘了樹欲靜時而風不止,子欲養時而親不待的痛苦。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歲月間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吧!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建築心中永恆的愛的神殿,共同在繁忙的學習中,抽出一點時間,把孝心帶回家,讓父母沐浴在溫暖的愛的陽光下,把孝的種子撒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普法修德守紀演講稿(二)

  各位領導,同仁們:

  大家好!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也,習相遠。”人性本善良,人的差異受後天影響非常大。因此,後天的道德修養顯得非常重要。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都認為,人的本性相差無幾,主要是遺傳基因、家庭背景、學校教育、人生經歷和社會環境共同影響造成性格差異。而品德形成與後天修鍊關係更密切。下面我說幾種加強修鍊品德的幾種方法,與大家共享:

  一、學思結合

  學習是提高道德認知能力,加強品德修鍊的重要途徑。

  一個人要脫離無知、愚昧、粗俗和不明事理,總是要與知識、文化相聯繫的。而知識文化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因此品德修鍊的首要方法是學習。只有學習才能明白為什麼要進行品德修鍊,只有學習才能辯明善良和邪惡,只有學習才能清楚道德品質在社會交往、工作創業中的作用和地位,只有學習才能理解社會道德和個人品德之間的關係。

  學習要與思考相結合。將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形成高尚的道德意識和強烈的道德情感,並且把這種意識和情感化為道德行為。如果單單學習而不思考,那麼學習的是死知識,不能運用到自己的品德修鍊和境界提高上來。

  二、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是一個思想鬥爭的過程,就是自己與自己打官司。分析自己的行為動機,檢查自己的行為結果,評價自己的道德行為,思考自己與品德高尚者的差距,發現自己的品德缺陷。這些都是自我反省的行為,通過自我反省,明白了自己那些行為是正確的,那些行為是錯誤的,從而品德修鍊就有了依據和方向,有的放矢,提高自己道德認識,加強品德修養。

  品德修鍊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當你放下思想包袱,心神寧靜之時,思考自己的道德行為和思想觀念,往往會做出比較正確、比較客觀的決策。

  三、克己自律

  克己自律的作用就是為了長遠的、更大的快樂和成功,而約束眼前的、暫時的本能慾望,管制自己的私心雜念,不讓它危害自己的長遠利益。

  品德修鍊,事實上就是改善自身弱點與不足,征服本能慾望,抵制不良誘惑的自我約束管理的意志過程。要想取得更大的發展,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須學會克己自律,時刻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體察,不斷清除、管制內心的私慾邪念。

  自制力越強,克己自律能力越高,道德規範的約束力就越小,自己的道德行為就越自由。達到一定程度,外在的道德規範不再是一種束縛和負擔,而轉化為積極的、廣闊的展示舞台。

  四、社會實踐

  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經過長久的道德行為而形成的道德習慣。所以在實際生活中,對某些人十分友善,在眾人面前冠冕堂皇的,偶爾幫助別人,都不算是高尚品德。一貫地友善和藹、平等待人;在沒有任何監督情況下遵守社會公德;幫助別人成為一種自覺習慣,才能稱之為美德。

  一個人道德修養的程度如何,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和和驗證;

  一個人正確的道德信,只能在社會實踐中得到加強和鞏固;

  一個人美德的力量和價值,只能在社會實踐中發揮和應用

  一個人品德境界的提高,只能藉助於社會實踐來實現。

您正在瀏覽: 普法修德守紀演講稿
網友評論
普法修德守紀演講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