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散文隨筆 >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手機:M版  分類:散文隨筆  編輯:pp958

  無數次的在水墨畫中尋找山水的險峻奇崛和淙淙靈動,找到了嗎?自然是找到了。但那是畫者眼中的山水感悟,更是筆墨與宣紙相互切磋濡染的山水語言。

  沒有人不曾對觸目所在的自然景觀生髮過賞看的逸趣,即使生活在困窘之中的山民。當他收工吃罷晚飯,坐在自家院壩的梨樹下咂巴着一袋旱煙的時候,一定會眯起眼睛望着遠處山窪邊的一抹夕陽。他自然是不會有“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雅興了,輕輕地吐出一縷煙圈,地坎下的莊稼地里有淡淡的嫩玉米的清香飄來,那已經抹上一層暗金黃色的遠山,此時就只是一種熟悉的暗示,暗示着又一個尋常日子的謝幕。生活在山與水之間的庄稼人是自然景象的一部分,山是祖輩的骨骼,水是兒女的歡笑,蓊鬱的林木藤草是大地的衣裳。他們把更多的關注投向了莊稼,並非忽略了青山秀水,而是知曉莊稼也是山和水的衣裳,而且是更富有滋潤生命意義的衣裳。所有動植物都因為人的存在而充滿生氣,然而人生多苦辛,人類在與動植物的對峙和相處中始終承接着山和水的照拂和凝望。

  我的家鄉水秀山青,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山和河流縱橫環繞,由於一年裡多數時間氣候溫潤,各種各類的植物亦豐茂蔥蘢。走進鄉村就走進了山的懷抱,遠遠近近的綠色濃得就像化不開,山腳下必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潺潺流淌着,河水一般不太深,清得可以看清水裡的小魚小蝦。而在城裡,依然有一條清澈平緩的漢江河依城流過,沿河堤遠眺,山如美人眉黛,蜿蜒在天水一色的穹幕里。夏日的午後,江邊是城裡人消夏的好去處,西至七里溝,東至磨盤壩,人群或來來往往,或三五環坐,孩子們則電陀螺般的在水邊滑冰場里飛旋着。一座城有了這一江水,想不靈氣都難了。

  坐擁這樣的好山好水,該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了吧?非也。人們對外面的風景依然十分嚮往,輕易不會放棄外出旅遊賞山看水的好時機。想想也是,一座山都會“橫看成嶺側成峰”,何況相距很遠的名山大川?這個世界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山和水,人們總是希望觀賞到更多蜿蜒流蕩的美麗。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在真實的山水和繪畫的山水中,我感覺前者是有生命的,在山的跟前會嗅到一種由泥土和植物融會的濕潤而宏厚的氣息;後者則有一種峻拔蒼鬱的美感,尤其是在優秀的畫家筆下。紙上的江河湖水大多是象徵意味的,寥寥數筆就有水的漣漪波的粼光,但還是少了真水的澄澈,少了水所帶給我們的精神依戀。自然與我們為鄰,它們只是不擅語言,或許,它們一直在用另一種眼光默默注視着我們,我們沒有它們堅固和長久,就像是另一些會移動會說話的植物,有喬木、灌木、花草,當然也有礙事險惡的蒺藜和罌粟。

您正在瀏覽: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網友評論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