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我的前世今生》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尋找真實的自我——讀《遇見我的前世今生》有感
13級 楊小卜
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原以為是本單純的言情小說,但還是對它的書名很感興趣,便拿起它隨手翻看了一眼,結果這一看,就讓我對它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遇見我的前世今生》是高原的著作,高原是一位學貫中西的潛能開發大師,中國圖書“潛意識”類題材最暢銷的作家,他繼承了全球著名的勵志大師、潛意識專家如詹姆士·艾倫、戴爾·卡耐基、拿破崙·希爾、托尼·艾賓斯等人的思想理論與實際經驗,在潛能引導、自我認識、自我提升、自我改變上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
本書的序言有個題目《與另一個“我”不期相遇》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認真地一字一句地讀完了序言的內容,其中,我頗有感觸的話有以下幾句:
“每個人都對於另一個自己懷有兩種複雜的態度,莫大期待,或是深層的恐懼。”
“心靈就像一面堅實的銅鏡,它總是給你一具模糊的映像,使你似妖,又如智者;讓你堅強,又不停是把你摧殘。你看到的是什麼?並不取決於它給你的,而取決於你自己的理想和方向。”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着一個‘魔鬼’。當你戰勝它時,你就成了自己心靈的主人;但當你失敗時,你就成了它聽話的奴僕。它在你軟弱的時候侵蝕你的靈魂,在你害怕和無助時讓你丟掉前進的方向,失去所有強大的積極而正面的力量。”
作者在最後還說,“希望我的這段充滿幻感、痛感與釋放的旅途,對所有讀到這本書的人都會有所幫助。”的確,在讀了這本書後,讓我學會了思考這樣的幾個問題,同時,我也開始試着回答這幾個問題:
“我該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呢?另一個我是什麼模樣的?它是天使還是魔鬼呢?”
在這本書中,作者通過知名人物的禪修案例,以及豐富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展示了各種自我療愈的神奇方法以及自我蘇醒、自我覺悟的心靈過程。這既是一本非常具有可讀性的身心靈的對話,故事體的小說,又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心靈勵志經典。
本書是高原在面臨人生困境之時一次心靈和身體的雙重之旅--公司的破產、妻子的離棄、身體的疾病……在遇到事業的重大挫折和人生的重大變故時,作者曾一度迷失了方向,為了使自己的心靈得以解脫,作者選擇了旅行,從洛杉磯到印度,從孟買到中國西藏,從東京再到南美,在路上,作者遇到了各色各樣的人,包括企業家、律師、小老闆、修女、僧人、不得志的小職員等。特別的際遇給了他特別的啟示,最終作者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蘇醒、覺悟、豁然開朗,這種感覺,或許,一生只有一次。
在“遙遠的呼喚”這一篇中,有位高僧的話讓我沉思:“人的一生,就是不停地追尋的過程。人到一處去,總有追求。但是,人們所擁有的正在追尋的額呵即將經歷的事物,它們都存在於內在,人們的內在富有原生的強大力量,它直接聽命於自然和宇宙。就像你,你的慾望和野心,迷茫和困惑,並不輕易受你自己的控制,卻在你的身心和靈魂之中。如果你想改變任何事,就要從自己的內在靈魂做起,而不是外在的皮囊。每個人要對自己的生命中經歷的一切負百分之百的責任,不能怪罪於任何人,因為一切都是因你自己而起,所有的業障不過是自己作為的結果,這個果實是屬於你自己的,不應該有任何人分享,即使他的味道是苦澀和罪惡的。”
讀到這裡,我震驚了,我是第一次看到過這種觀點,我想,他的話說得很有道理,他從完全相反的角度審視世間事物。其實,許多人是自己殺死了自己,他們不想發現真實的自己,他們對於未知的自己懷有持久的恐懼,只是關注着問題本身,而從不追問自己的內心。
我發現,我們總是不斷地對他人重複定論,總是在要求別人,而不是要求自己,我們總是希望他人改變事情,達到我們的期望,我們希望世界以自己為中心,世界要自如地依我們的意志運轉。所以,當發生問題時,我們把責任歸於外在的時候,我們就輸了,人生的本質就是戰勝困惑,對於所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我們應該感到萬分抱歉,而不是憤怒和絕望。以這種看待自我的新方式去面對挫折和困難,在某種程度上,是會幫助我們治癒我們的精神困惑的。
同樣的,怎樣才能減輕自己的痛苦呢?唯一確定的有效的方法就是愛自己,這將是開啟治癒之門的密碼,這個方法是要用在我們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別人身上,只有熱愛自己並拒絕抱怨和逃避,才有機會打開未知的能量之門。
心理學中的“意識”是指與物質世界相對立的精神世界,是一種覺知,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的意識內容包括了他的思想認識、思維、情感、意志等內在的心裡活動,心理學研究意識的目的在於揭露心理活動的規律。而本書中,作者從普莉塔娜修女口中得知的“意識”的解釋是:
“意識是我們的魂魄和靈性,是生命的終極力量,它有很多面具,就像你現在戴的這張憂傷的面具也是屬於她的一種能量。你的痛苦、歡樂、悲傷、興奮、絕望和衝動,都在它的掌握之中。”
讀到這裡的時候,我趕緊開始回想學過的關於“意識”的相關內容,拿出課本,仔細地回顧了一遍,頓時覺得心理學的知識很是抽象,會讓人萌發出各種問題。突然想到了“潛意識”這個詞,在看作者簡介的時候,就看到了他的圖書標籤是“潛意識類型”,這不禁又讓我有了感嘆,心理學的知識無處不在,以各種方式給這個迷茫的世界呈現着它的神奇力量。
書中寫到“凡事在成熟之前,都必有苦澀之味。無人可控制一切,有優必有劣,有強必有弱。虛弱是智者的坦誠,強大卻是愚者的虛榮。”
讀完這段之後,我一時沒有明白,考慮了很久,才又所會意。正如作者所發出的疑慮一樣,我也在思考着這樣的問題:“我有很多的缺點,每天都在發現新的缺點,為防止敵人抓住並置我於死地,我該把它們藏起來嗎?可是,我作為一個公司的領導人,為了表現自己胸有成竹,百戰百勝,我不能讓手下和對手看到我的缺點。我一直試圖這樣做,但我的壓力很大,因為做到這些實在是太難了。”
其實,對於這種擁有這種想法是讓人可憐並且同情的。我們應該勇敢地告訴別人你的不足,包括你的對手、敵人以及所有讓你有警惕心的陌生人,這樣反而會釋放自己的壓力,要知道,有時候缺點會因為我們的坦誠正視而變得可愛起來,轉化為優點。
是啊,為什麼要掩飾客觀存在的事實呢?人們不是將內在暴露的太多了,而是掩飾得太過泛濫。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問自己要什麼,也不需要管別人怎麼看自己,要學會問自己還能做什麼?為自己,為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們。有些時候,當我們有問題的時候,應該好好地問一下自己的內心,有些答案和真相,是需要我們自己給自己的。
每個人都會遇到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迫。許多人因為承受不住事業、婚姻和疾病的連續打擊而選擇輕生,還有一些人精神崩潰,每日流淚,悲哀度日。當然,還有很對的人,他們面臨這種絕境,突然就會迸發出強烈的求生慾望,拚命地尋找治療方法。有時候,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發現開始抓不住自己的思想,感覺,體內的能量四處遊盪,我們想要傾訴和釋放,但是找不到一個出口。
在這種時候,我們需要找一個自己最信任的人,比如說最好的朋友或是心理醫生去讓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徹底地放鬆,或者是去旅行。沒錯,強者的人生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希望或絕望,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能為自己做些什麼?
事實上,我們平時為之懼怕和恐懼的事物,有時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麼可怕,區別就在於我們有沒有勇氣去面對它。只要我們擁有了勇氣和力量,成功的力量已經緊緊地追隨在我們的左右,它會讓能夠推動我們成功的信念進駐到我們的內心,我們也會體會到生命的全新改變。
作者說要清楚體內的“壞蘋果”,他在經歷了破產、離婚、疾病等一系列的重創之後,每一天都在壞蘋果上面附加新的蘋果,他希望能夠掩飾掉發生的所有不幸。其實,用對未來的期盼遮掩昨天的失敗--如果我們不拿出有用的解決措施,沒有放下包袱的決心,那麼不過是掩耳盜鈴而已。結果就是,我們的脾氣越來越壞,身體越來越差,朋友越來越少。很顯然,只有慢慢地挑選蘋果,逐漸地把這些無用的能量清除出去,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