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寺廟記憶
手機:M版 分類:生活隨筆 編輯:pp958
那時的寺廟記憶 標籤:青澀記憶
記得我小時候,跟着奶奶一直住在寺廟裡,每當放學回廟裡就和廟裡的師傅們一樣,做着晚課,念着佛經,像模像樣的參拜佛祖菩薩,也一直跟着師傅們吃齋念佛,早睡早起,就這樣,過了兩三年,直到小學畢業。那些年,寺里的師傅們白天乾著農活,因寺產有十幾畝地,種了很多的茶葉,春天正是採茶季節,師傅們就用採茶換來的錢維持着寺里的開支,簡簡單單,過着與世無爭的生活,每天在晨鐘暮鼓香火繚繞中迎來日起送走黃昏,與山為伴,與水為鄰,看着遠處的太姥山峰巒交錯,兒時純真的心理激蕩起對神仙的遐思,雖然太姥山是那麼的遙遠,卻似一方凈土牽挂着年少的追逐。
少年,頑皮的天性曾經一次次躲到神壇下面偷吃供桌上的水果,看着座上金剛,合十笑言佛祖不計小孩過,對着彌勒佛的笑容大肚憨態可掬的樣子,盤腿坐在前面,自言自語笑問有何可笑之處,是否因為是我。
轉眼二十幾年過去,迎來了而立之後的困惑,家鄉的寺廟如雨後春筍般遍地林立,小時總是聽師傅們說,寺廟空門,一切空空,一切如是,沒有利益,沒有遊戲,只是為了守住一顆純凈的心,守住一方凈土,為了掃去紅塵的污垢,寺廟成為洗滌心靈的去處。沒曾想如今的寺廟如今的僧人可以說為了世間的疾苦而出家,念經超度世間一切苦難,一次法會聚餐,標價50元,美其名吃了齋飯,佛祖保佑,小時候師傅們總是說,佛祖是不會保佑誰的,佛就像一潭清泉,洗去三千煩惱,認識人性,認識自己,小時候不懂的師傅們說見性成佛,頓悟成佛,念經只是修心,參佛只是參性,現在看廣大僧人對着千百善男信女款款而談時,原來一屋不掃也可以掃天下,佛祖變成了至高無上的神,無所不能的神,他可以保佑好人壞人不受人間災難,也可以保佑道德淪喪着升官發財,佛成了物質社會扭曲人性的救心劑,是人們無知還是精神匱乏,我有點迷茫,我徘徊在佛與神的世界里,是該相信還是該批評,但以我手無縛雞之力的身手如何對陣如廬山瀑布般飛流直下的反駁,小時候師傅們也說,不與人爭,不與世爭,那難道玷污了我心目中聖潔的佛我卻不能說不對嗎。那一天,還活着的師傅說:佛說明心見性,佛說四大皆空,佛說世間一切皆是幻像,總有一天會正本歸源,佛法的傳承需要扭曲的道路,這也是人性與佛性接近的過程,僧人的無知並沒有泯滅佛性的存在,世人的痛苦只是徘徊在道路的抉擇,佛說佛是人人,人人是佛,佛只是世人內心深處的惻隱,那就是善,那就是包容世間一切善惡,貧苦,佛的世界沒有等級,沒有痛苦,沒有煎熬,沒有算計,沒有等等等。
- - 我只是人,一個平凡無為的人,佛法精湛,我只是徘徊在遙遠的邊緣,我還會因為世間的不公而憤筆疾書,我還會為了虛假僧人貽誤善信而耿耿於懷,e而佛又是什麼?
相關範文
- ·嘆息,那時的一切,憐惜,此時的一夢
- ·寒秋的寺
- ·無名的山無名的寺無名的水
- ·那時西陵那時我們
- ·那時的你
- ·寫給那時的你、我,我們
- ·我會記得那時的永遠
- ·那時的月光
- ·那時的農活
- ·那時的月亮(下)——龍脊,還有寧靜的
- ·真羨慕那時的我
- ·那時的月亮(上)——龍脊,還有寧靜的
- ·懷念那時的“歌”
- ·多年後,我的眼裡已經流不出那時的淚
- ·致那時的我們
- ·那時的我們,你是否記得;散落在各處的
- ·那時的我們,還小
- ·那時的花兒迎着風
- ·描寫寺廟的句子
- ·寺廟古槐紀念碑
- ·進入寺廟為什麼燒三根香一對蠟
- ·水口山之寺廟
- ·我去寺廟
- ·古代寺廟為何多建在奇險偏遠處?
- ·寺廟古槐紀念碑
- ·老家,兒時的記憶還在嗎?
- ·難尋兒時的記憶
- ·兒時的記憶
- ·兒時的記憶
- ·兒時的美好記憶
- ·兒時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