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我去寺廟

我去寺廟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用近乎三十分鐘的時間讀完了白落梅的《我不去寺廟好多年》,心突然變得很沉靜。骨子裡的一些不安分,在此刻消失的無影無蹤,如一尊坐禪的佛,閉目,凝神,連一貫以來的小情緒也變得遙遠起來。愛讀她筆下的那些小章節,把一個女子淡淡的憂傷,演繹得很生動。

  喜歡那些穿行於廟宇中的女子,並不是我對俗世看得有多麼開,只是覺得去那裡久了,人身上似乎沾染上了佛的氣息,多半是嫻靜如雲,亦或是境界超然的。羨慕她們能夠在氤氳的香爐面前,虔誠膜拜;能夠懷揣寂寞,擱淺塵世紛擾。大概我不能如此,因為有着太多的放不下,所以去寺廟的機會並不多,想必很多時候去寺廟也是一種隨波逐流的觀光吧!

  那一次,去靈隱寺,本沒有多少虔誠的心,大殿里不許照相,我匆忙而進,繞着佛像環顧一周,森嚴的氣氛,讓我怯然而退。與佛,我只有一步之遙,就是這一步卻無法走近。我不敢怠慢佛祖,怕他的笑容洞悉了我所有的心思,讓我無地自容。因為,在慧眼的佛祖面前,我渺小如螻蟻,為生活,為自己而奔波,總有一些不妥當的事情,在靈魂里遊盪,擠壓不出來,騷動,不安,纏繞着。這些年,我慢慢學會了不去計較,不去爭辯,坦然中我看感到心淡,卻似乎變得溫和。

  我知道佛祖無法保佑我們每一個人,只有自己心底澄清,才是拯救自己唯一的辦法。但,我還是虔誠的又去了一次寺廟,彌補那次在靈隱寺的倉促。少華山下的潛龍寺,一年到頭,香火就春日的四五月比較旺,來膜拜的不一定都是香客,很多是旅遊的過客,他們也只是短暫的停留,看看熱鬧。這裡,環境清幽,離家不遠,我卻不常去,這次算是頭一回吧!天氣還算安分,沒有隱晦和雨落,晴好的晌午,一個人,一個包,簡單到一無所有,就這樣與佛再次接觸。彷彿,木魚聲在召喚着我,一步步前行。

  我想,拜佛不一定要走遠,或許之前的狹隘才讓我遠走千里去靈隱寺,追尋更著名的佛家禪院。在紅塵人的俗眼裡,連寺廟也被打上了豪華和粗糙的標誌。只要心中有佛,無論在哪裡,都是一樣的虔誠。其實,我去寺廟,不是像那些老太太們去還願,去祈求,我沒有目的,也不知道想要求什麼,更不知道要救贖什麼?似乎帶着很大的盲目性。

  踏入寺廟的那一瞬間,我很清楚自己不是與佛有緣的人,卻想在塵世的紛雜中尋得一絲超脫。其實,我是帶着滿身的塵土走向大殿的,我無法在殿外掃去所有的灰塵,因為我知道佛的眼睛具有穿透力。大殿內,我燒了一炷香,捐了一些香油錢。而後,繞道去了廂房,喜歡看他們清潔簡單的住處,那裡也散發著檀香味。這裡很難找到像我一樣年輕的香客,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太太,攙扶着一走一拐,她們或者祈求福壽安康,或者祈求子孫滿堂。我呢?祈求什麼?不知道。若,真要佛祖保佑,我希望一生擁有一份穩妥的愛情,直到終老。

  看來,我還是帶有目的的拜佛,只是卻沒有向佛祖坦露心思,我相信他犀利的眼睛。其實,愛情,來的早,來的晚,都無法預料,紅塵中誰是渡誰的人?對了,就是一生幸福,不對了,就是一生悲哀。然,日子都要端正着過下去。

  喜歡寺廟後面的一株千年古樹,枝繁葉茂,不曾有半點枯枝。總私下裡以為,長在這山靈水俊的佛光之地,是會受到庇護的。我也想沾染一絲一毫的氣息,好在煙火塵世能幸福如一。

  讀唐代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中一句: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僧人們在這裡修行,汲取山中日月精華,煮水烹茶,清興盈然。以茶和佛經度時光,淡然出紅塵,那麼,究竟薄涼的背後是否會有一絲厭倦?我不敢去問。突然想到了許仙,被法海活生生騙到金山寺,幽禁起來為僧,二十年的待發修行,驅除了心中的恨,依然無法消去心中的愛。愛情,總是佛門之禁,卻有很多人是帶着愛去修行。也許,佛教導我們應該大愛,愛情只是一個人的小愛,我們需要化小愛為大愛,以大局為重。只是,我的小女人情結太重,沒有多少宏偉的目標,只願守好我的一份小愛安靜下去。

  沒有白落梅的才情,讀她的文字卻使我變得清涼,她描繪的古剎禪院,多都是國內知名寺廟,香客流量斐然,我去過的也只是偶爾一兩個。但,從她的字句中,我能感知她的寂寞和清涼,以及那份超然脫俗的風骨。我對佛祖的膜拜不及她的虔誠,很多寺廟也沒有真正走進殿堂,徘徊在門外的自己終不敢邁進。離佛,只有一步,這一步卻永遠無法跨越,因着我太在乎塵世的眷戀,太渴望感情的飽滿。一個字,“俗”!我無法忘記,這個塵世里,有一個人對我說過的每一句話。

  翻開自己去寺廟的記錄,稀少的可憐。想來我去寺廟,多少也有點些像其他遊客那樣的觀光,看山看水,看菩薩。塵緣未了,看一切都是紛亂的;俗心不漸,聽木魚聲也是雜亂的。這個我不管,去了幾趟寺廟,只知道佛祖面前,唯有清澈如荷蓮,才能修來一世的情緣!

您正在瀏覽: 我去寺廟
網友評論
我去寺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