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為賦新詞強說愁

為賦新詞強說愁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杜甫說過:“文章憎命達”。辛棄疾也說:“為賦新詞強說愁”。世人皆好誇富,而古代詩人多喜歡無病呻吟甚至“哭窮”。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寫道:“暇日咽碎米餅,煮糊塗粥,雙手捧碗,縮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儼然一幅“貧士喝粥圖”。貧窮自古為文人視為高雅,《論語》中就有“君子憂道不憂貧”的名言。

  安貧樂道,常常是古代文人自誇的品德。據《隋書》載,房彥謙居官所得俸祿,皆以周恤他人,家無餘財,卻怡然自得。嘗笑謂其子曰:“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居官而貧,自然是清廉之吏。這種襟懷難能可貴。貧窮有時也是可以鍛煉人的,窮則思變,就會去拼搏,去奮鬥。貧窮對於教育子女也有好處。有一首《喻兒詩》云:“清白傳家無我愧,詩書世業要人擔。兩餐淡飯何須酒,一著黃齏略用鹽。”古代詩人愛說貧,更主要的是詩句多能感人。正所謂“歡愉之辭難工,窮苦之言易好”。

  詠貧窮之詩,易於感人,引起共鳴。白居易的“跡為燒丹隱,家緣嗜酒貧”,許渾的“宅從栽竹貴,家為買書貧”,都容易讓人從愁苦中體會到詩人的襟懷。詩人安貧樂賤,為的是與世無爭。正因為有氣節的詩人不願意隨波逐流,同流合污,雖生時貧苦饑寒,但詩作卻膾炙人口,流傳千古而不朽。

您正在瀏覽: 為賦新詞強說愁
網友評論
為賦新詞強說愁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