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死亡遊戲”之淺見

“死亡遊戲”之淺見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6月10日《黑龍江晨報》載:13歲女孩小影與8歲男孩寧寧把7歲小夥伴海洋以電線繞頸吊於房梁搖晃,玩所謂“犧牲遊戲”,小海洋掙扎,小影和寧寧害怕跑了,小海洋被活活弔死。慘劇令人震驚,教訓不可謂不深。不客氣地說,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在這方面的教育缺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不諳世事的孩子出了事情,首先得找大人的責任,誰說不是呢?

  避免此類悲劇的發生首先是對孩子進行的教育是:對生命的敬畏。敬和畏是倆概念,敬是尊重畏是害怕。大人該早早告訴孩子,生命不可重複,任何時候都不可漠視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任何時候不作無謂犧牲。審視我們以往的教育,是令人汗顏的。我自己鄉下教書十幾年,對孩子們大都進行所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教育,堅定不移地以大人標準要求孩子,犯了拔苗助長的錯誤。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的強化,教育責任在家長教育責任在教師,你想推也推卸不了。現在我們終於知道,當一個未成年人見到有壞人侵犯他人生命財產安全,必須在保證自己生命安全前提下採取有效手段制止犯罪,卻不宜在孩子們當中倡導什麼“英勇獻身”。那些已經遠去的小英雄們,假使他們當時變通一下勇敢行為,有些本是可以保住生命的。

  跑題了!

  還說遊戲。遊戲是孩子天性。只是近年以來,孩子們當中有些遊戲叫人不敢恭維。遊戲也就是娃娃戲,娛樂而已,卻一定要玩到什麼“心跳”,品到什麼“刺激”,所謂“死亡遊戲”大行其道,真不知道大家搭錯了哪根筋!俗話說孩子哭抱給娘,找找根子總是沒錯。孩子們的最初的病恙大多與成人有關。你看;電視上正播這危險係數很大的娛樂節目,有人腳上綁了帶子,凌空從峭壁一躍而下,膽小之人看了心也驚肉也跳,!完事之後,主持人煞有介事的聲明:此舉危險不宜模仿——很負責任的面孔。就叫人很想問問:你的節目既然不宜學,那為什麼還要播?你難道不知道孩子的模仿力好奇心?你難道不知道兒童的自我剋制力有限?可不能為了幾個錢就什麼都干!正是由於社會自然人普遍的浮躁,過度拉動了孩子遊戲的鏈條,並一直將他們牽入危險境地,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而今凡事不興刨根問底,提干參軍不問祖宗三代,新生入學不求親屬關係。有的企業招工,甚至不看學歷證明,唱念做打十八般武藝,只要能用就行。滄海橫流見本色,英雄不問來路!至於孩子的成長,就隨他去!只要不出事就行。至於誰來保證這個“就行”,大家沒往深處想。叫我說,啥事只要你不管不問掉以輕心,十有八九會有事!再是關於死,美國三歲孩子知道死的概念,五歲知道死是怎麼一回事。他們的父母面對一隻死貓死狗,也會細心告訴孩子,教育跟得那叫一個及時。我們呢?倒也不能一概說不及時,除了瞞就是騙,盡量讓孩子遠離死的話題。在鄉間,老規矩有的是,老人去世的時候,一般隔代子孫是不能靠前的,怕沾了所謂晦氣。記得那一年爺爺過世,母親悄悄告訴我:爺爺到天堂享福去了!動物的死是消亡,人死了卻比活着更幸福。孩子入學啟蒙,老師諄諄告誡:人由動物演化而來,孩子一頭霧水:同一而來,為何不同途而去?孩子們親眼見動物死了剝皮剔骨,人死了卻要香火祭拜……

  又跑題了!

  看看眼眉前吧,人死不是遊戲卻又勝似遊戲。叢維熙筆下的《死亡遊戲》不是真遊戲,而是一場悲劇,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人死了可以有許多儀式許多老的新的清規戒律,可以有許多的看客,喪主家雇了吹鼓手,鼓樂笙歌,嗩吶伴唱,百鳥朝鳳,大悲調,哭靈,吵吵嚷嚷熱熱鬧鬧,看客們精神頭上來,便忘了事主失去親人的悲痛,鼓噪着齊發一聲喊,喝彩起來,他們不光是鼓勵吹鼓手,順便也讚美死亡。鄉間把耄耋老人之死叫做“喜喪”,人到底是該死的。

  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遊戲還將沒完沒了地演繹下去,死亡遊戲也將無窮盡,倒是該死尚未到死期的人們,應當想想活着的涵義,省得臨死悔青了腸子。人可以以任何方式離開這個世界,總歸還是一個消亡。嬰兒落地張嘴就哭,哭的是今生的不幸,據說也有不哭反笑的,是為異客,長大要驚天地泣鬼神的,可惜只是傳說。肉眼凡胎的普通人,吃過三五十七八十年飯之後,就該回到泥土中了。不管你生前如何榮華富貴錦衣玉食,還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全是一個德行。好死不如賴活着,世間走一遭不容易,還是早早告訴孩子吧,好好活着吧,遠離死亡遊戲,好好保護自己與他人。

您正在瀏覽: “死亡遊戲”之淺見
網友評論
“死亡遊戲”之淺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