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淺談“四大名著”中的教育問題

淺談“四大名著”中的教育問題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小景

淺談“四大名著”中的教育問題 標籤:愛的教育 教育名著 雨中的樹 教育的智慧 三生教育

  淺談“四大名著”中的教育問題

  石 泳 泓

  “四大名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各行各業都在其中開掘致勝法寶。新課標將其列為中學生必讀書目。教育工作者不僅從中能得到文學欣賞,還可感悟一些教育啟示。

  紅 樓 三 議

  一、“賈寶玉”式的學生該怎樣教?

  賈寶玉是一個“問題學生”。他被嬌生慣養,被其祖母稱為“孽根禍胎”、“混世魔王”,被其父親叱為“畜生”、“孽障”。這不堪的稱謂都反映了封建家長對這個富貴之家的繼承人的厚望。賈母則是溺愛,賈政則是恨鐵不成鋼。的確賈寶玉不好好讀書,愛看言情小說、早戀,不務正業。如果當時能上網,他肯定也迷戀網吧。但他又天生聰明、率真、熱情,是大觀園裡的鳳凰,榮國府里的寧馨兒。“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這樣的學生該如何教呢?曹大師沒有給出答案,賈寶玉終於沒有能“補天”。

  現在許多家長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了”。老師也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這些孩子是改革開放以後社會經濟迅猛上升的時代產兒,得到了太多的家庭溺愛和社會關懷,就像大篷蔬菜,嫁接了太多新潮思想因子和人工智能元素,給人們帶來許多反傳統反季節的市場供應,然而卻淡乎其味,使人們擔憂其在社會競爭中的抗體。這些孩子一些是獨生子女,富貴子弟,就像“賈寶玉”,對這些孩子許多家長不惜一切,給孩子請家教,陪讀,送孩子上貴族學校,甚至出國,其實大可不必。

  其實賈寶玉是沒有錯的,賈寶玉是封建社會走向沒落的一個叛逆,是一個有覺醒意識的青年,他不好好學習反映了封建科舉考試製度的失敗。修身,他沒有深厚的國學修養;齊家,他甚至沒有賈探春的才能;安天下,他更沒有諸葛亮等的經略。他的學習成了封建家長的意志符號。“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他才思敏捷,父親才對他笑,但不讚賞,因為應試選舉到底以文章為主,農村老太太劉姥姥講的故事他聽的那麼入迷,可見他被封建家庭的牢籠關呆了,他也被社會不良少年茗煙帶壞了。《紅樓夢》高鶚續后四十回中(八十二、八十四回)寫到賈寶玉肯下功學習了,而且八十四回寫賈政也耐心輔導兒子讀書,這是有違曹氏原意的,但多少叫人看到了寶玉“成才”的希望。

  現在在教育體制改革下推進素質教育。“賈寶玉”式的頑童也日趨被教育專家點化。賈母的溺愛,賈政的強迫,不再是干擾“賈寶玉”的束縛,你可以自主學習,人力資源強國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去建設。筆者認為“賈寶玉”式的學生應該從關愛入手,以欣賞和尊重為輔,去培養他們的個性特長,特別進行青春期心理衛生教育,他們是能成才的。

  二、林黛玉是個好學生。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是個個性學生。她上了一年多蒙學就琴、棋、書、畫俱精,古典詩詞有很高的造詣。然而她過早失去了母愛,不久又喪父,缺少親情關懷,形成了她孤僻的性格,她身上明顯體現了社會關懷對學生成長及性格形成的作用。賈雨村老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學識淵博,也很會教書,但他師德有問題,他教書只是為了“領工資”,、“提干”,他只教會了林黛玉文化知識卻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常識以及體育課程。

  三、《紅樓夢》中有一對好師生。

  香菱學詩的故事在《紅樓夢》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遊藝,慕雅女雅集苦吟詩”深值教育 者琢磨。其中寫了林黛玉和香菱這一對好師生。寶釵的丫環香菱想學詩就去請教林黛玉。黛玉的病才好,就笑着收了學生。“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能,大略也還教得起你。”多麼單純,多麼優美,誰說林姑娘難處?和“程門立雪”有異曲同工之妙。

  林老師教學大約有下面幾點值得學習。

  (一)把知識難點淺顯化,簡單化,讓學生不畏。

  “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二)抓重點引導,介紹切身經驗,讓學生親近,不使走彎路,不搞題山題海。

  “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就叫‘不以詞害意’”。“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你只看有紅圈的都是我選的,有一首念一首。(這好象我們給學生划學習重點),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是遇見我,我講與你就是了。”

  (三)激勵學生。

  “你是一個極聰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

  (四)要領略滋味,講究討論,方能長進。

  這好象我們現在說的情境教學法和誘思探究學習法。你要領略滋味就要體會情境。“講”應是講給人聽,“究”應是探究,“討”應是討教。“論”應是爭辯。

  (五)要求嚴格。

  “自然算難為他了,只是還不好,這一首過於穿鑿了,還得另作。”

  而學生也有下面幾點值得學習。

  (一)好學以求,不恥下問。

  香菱先後向寶釵、黛玉、湘雲等紅樓詩壇大師請教過,從不計較自己身份地位。

  (二)刻苦、專註。

  “這個人定是瘋了!昨夜嘟嘟噥噥直鬧到五更才睡下”“……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閉字是十五刪的,你錯了韻了。”“至三更以後上床卧下,兩眼鰥鰥,直到五更方才朦朧睡去了……”“香菱苦志學詩,精血誠聚,日間做不了,忽於夢中得了八句。”

  (三)好動手,堅持不懈,勤能補拙。

  (四)積極和老師討論學習心得,交流感受。

  另外寶釵和湘雲也同樣教過香菱,只是和黛玉比較,則更顯黛玉誨人不倦,平易近人。如寶釵老說香菱獃頭獃腦,不該學詩,評香菱習作是“……原來詩從胡說來,再遲幾天就好。”“學不成詩,還弄出病來呢。”一味的諷刺挖苦。湘雲則只是高談闊論。再細想黛玉教詩是有章法的,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先學很能入境,難怪香菱體會那麼深刻,這就象我們現在教學生學古詩要配一幅畫面或用多媒體製作一個動畫情境,杜詩是最講格律的典範,當然一定要學習律詩格式。李白的詩是天才的詩,是詩的最高境界,當然在最後學了。而且她開始就教學生不要教條,要有新意,要天然去雕飾。

  這段故事情節對刻畫人物性格和命運很有幫助,但對於今天教育者來說是有大文章可作的。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一個好老師

  當今教師素質要求要適應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發展,要隨着教育基本理念的轉換,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應發展以開放性和創新性思維素質,創建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和諧教育。筆者以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就是具有這種素質的教師。

  諸葛亮是一個學者型大師級的導師。他天文地理,社科文史,八卦醫藥,奇門術數無所不能,無能不精,有實踐,有理論著作,有德操、有理想。他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

  舌戰群儒一章反映了諸葛亮一些思想:反對尋章摘句的腐儒(讀死書),反對區區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的書生(死讀書),反對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徑,筆下雖有長期千言,胸中實無一策的小人之儒(理論不聯繫實際,學不致用),更反對楊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的無骨氣知識分子。

  諸葛亮學習處事有一種大的體系和構思。未出茅廬時,積累了各方面知識,遊學四方,搜集了大量信息。隆中對已定三分大勢,孫劉聯盟始終以大局為重。“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有一種超凡的自信和先覺意識,思維有前瞻性和創新意識。他發明的木牛流馬今人尚探索其構造及動力原理。“連弩”也是在戰爭實踐中的發明。說諸葛亮會夜觀天象,不如說他掌握信息的時效性,很早獲取了信息。

  諸葛亮收姜維是知識傳承,師生際會的一則佳話,也表明諸葛亮收“研究生”的標準。“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他收“研究生”的標準是“賢者”,筆者理解當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如能知音,美育方面有造詣更好。諸葛亮還是個操琴高手,坐着獨輪車,羽扇綸巾更有一個儒雅的美。那姜維如何呢?他忠孝有德,智勇足備,文武雙全,年青有為,這樣的高徒可遇不可求。以後諸葛亮言傳身教,在戰爭實踐中培養了自己知識才能和事業的接班人。

  關於諸葛亮善用火攻,對森林保護和環保的影響則可做為現代戰爭者戒,我們不必替古人擔憂。

  師徒關係在《三國演義》中還有一個事例,這便是楊修和曹植。楊修作為曹植的老師,好耍小聰明,弄虛作假,不識時務的品行誤了曹植,曹植資質很好,投師錯誤,最終導致失敗的結局。

  《西遊記》中寫了一個成功的“班級”

  唐僧師徒組成了一個成功的“班級”。唐僧是一個很好的班主任。他帶的取經班是一個有活力和有向心力的班級。他們師生關係的確立不是唐僧教了學生多少本領,他的幾個學生都是有過錯經觀音菩薩點化,先後進入這個班的,但師生關係一但確立,便終生為師,這反映了尊師的美德,也體現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觀點。其實唐僧是可以為師的。他是一個得道高僧,在國內有很多崇拜者,進行過佛學“專題講坐”的水陸大會。但在佛學全球化的要求下,他為追求佛學最高境界,決定“出國留學”,上西天取經。可以說他是學生的思品老師和精神導師,他一路言傳身教,矢志不移,帶領班級抵禦各種慾望的誘惑和散夥的危機。

  他們成功的重要原因是選了個好“班長”----孫悟空。孫悟空熱情、陽光,積極進取,對班級有責任心,對事業和老師有共同的矢志不移排除萬難的精神和毅力,他而且很有能力,能帶領師弟共同奮鬥,在師弟心中有很高的威望。他們成功的第二個原因是他們有一個種家庭式的親情,有親和力。他們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都有矛盾,有誤會,但都被一種寬容諒解而化解。一路不知經歷了多少災難,師傅步步有難,徒弟們知道才寸步不離的保護。師傅給悟空做棉衣,教導悟空讓着師弟,八戒毛病多,師傅常常偏袒,悟空被師傅懲罰,沙僧求情。他們常常有哭有笑,有頑皮的打鬧,有急難的勇救,有痛苦的分別,歡樂的逢……他們成功的第三個原因是互相欣賞,相依相成。悟空對師傅的欣賞是源於他對師傅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信任,多少次面對金錢、權利、美色和貪念的誘惑師傅都不改其性,再苦再難的難關師傅也敢去闖,這不能不為天不怕地不怕的悟空所感動,而唐僧對學生欣賞是他認為他的徒弟個個相貌雖丑,卻都有本領,他們都有個性,都是好學生。他們面對災難時都能各施所長,取長補短,不離不棄,豬八戒常有一些小毛病也在這個集體力量的監督制約下而努力向善。他們成功的第四個原因是互相成長,共同發展,有一種集體榮譽感。經過八十一難的苦難歷程,他們都成功了,在這個集體行動的磨合中師傅的道德更趨完善,他深知緊箍咒的體罰不是萬能的,學生們也都也改正了惡習,成長起來了,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了種種經歷,給自己的“佛”生積累了一些經驗。

  孫悟空其實還有一個老師。孫悟空曾向菩提祖師求學。這個故事也很有趣。孫悟空“家庭條件”不好,沒爹沒娘,是個毛孩子,但他也有求知的願望。於是他一個人飄洋過海,十數年訪到一個學校,這個學校好象是個“職業學校”。悟空入學七年都在“複式班”中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打掃衛生,養花修樹,打柴挑水。七年後在一節旁聽課中由於聽到老師妙音處,喜不自勝,才被老師注意,老師這才讓其選擇專業。選專業時發現他是個個性學生,老師又打了啞迷,測試了他的悟性,然後因材施教,給他“開小灶”,個別輔導,培養其個性特長,孫悟空聰明加勤奮,又學三年才終於學成了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的本領。

  《水滸傳》中的林沖是人才不被重視的形象

  《水滸傳》中林沖是一個軍事教官,是“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他專業技術精湛,愛崗敬業,但由於奸臣迫害,被逼上梁山。吳用是秀才,是“小學教師“,由於社會動亂也無心教書,一有事就給學生放假,最後也乾脆上了梁山。梁山是農民起義軍的駐地,這裡聚集了108位各行各業的人才。他們都因不滿社會政治黑暗而參加起義。這使筆者思考北宋商業、經濟和科學技術都非常發達,我國古代四大發明有三項都在北宋時有劃時代的突破。而北宋末期為什麼會民不聊生而發生農民起義呢?而且大多義軍頭目是一些社會各行各業的人才,原因就是政治黑暗,人才不被國家重視。

  現在我國政府非常重視教育,重視人才。黨的十七大更是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才資源強國”的戰略。

  建國以來,我國教育了經歷了“文革十年”的動亂時期,一些知識分子曾經遭到迫害。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后,自告奮勇,主管教育和科學工作。很快進行了撥亂反正。黨中央、國務院從1985年5月開始先後召開了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每一次全教會召開前後,黨中央、國務院都要描繪出教育改革發展的藍圖,都有重要的教育改革文件出台,從《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關於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再到《面向21世紀教育的決定》,一直到《新義務教育法》這些綱領性文件,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航標,也是我們奮鬥的目標。

  現而今我國又實施了《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004—2007年)》,通過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兩免一補”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西部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等措施,徹底改變了西部落後的面貌。教育部又於2001年6月8日發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通知》,綱要一改過去的陳舊的教育教學觀念,使教育走向了全新的局面。

  政策的保證,經濟的支持,內容的更新,方法的科學,教育還能不發展嗎?“林沖”、“吳用”之流還會上梁山嗎?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離我們漸去漸遠,卻又似在我們中間,他們不是我們今天的教育者,但卻或多或少的給我們以啟示。

  作者地址:耀州區瑤曲鎮賈曲河小學  郵編:727101

您正在瀏覽: 淺談“四大名著”中的教育問題
網友評論
淺談“四大名著”中的教育問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