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拜謁黃帝陵

拜謁黃帝陵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小景

  黃帝陵位於陝西中部的黃陵縣,距西安150公里。史書記載,“黃帝崩,葬橋山”,橋山說的就是黃陵縣北約一公里處的一座山。山雖不高,也不宏偉,但是一條沮水河環繞山腳,與周圍的其他黃土為主色調的禿山相比,橋山翠柏蔥蘢,鬱鬱蔥蔥,顯得格外與眾不同,頗具靈性。

  黃帝陵由兩大部分組成,東邊為軒轅廟區,西部為黃帝陵墓區。黃帝廟前區氣勢恢宏,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入口廣場的地面。選用5000塊大型河卵石鋪砌,象徵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進入軒轅廟院內,首先進入視線的就是那株據稱為黃帝親株種植的一個古柏,樹齡大概5700多年,為中華第一古樹,樹高參天,華蓋蔽日,樹圍七人合攏尚顯不足。緊鄰的另一株古柏,叫做掛甲柏,據說是漢武帝西征返回長安途中特意來到黃帝陵祭祖,順手把戰甲掛在古柏上,故而得名。整個橋山像這種千年古柏有八萬多株,把整個橋山襯托得靜穆、莊嚴。

  皇帝廟中供奉的就是皇帝的石刻像,殿前擺放有巨大的香爐,其香煙繚繞,渺渺不絕,令人不覺肅穆。我和幾位同事上了香,並磕了頭,聊以寄託我們的崇敬之情。

  黃帝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長48米,環冢砌以青磚花牆,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橋山龍馭”,意為黃帝“馭龍升天”之處。在前為一祭亭,歇山頂,飛檐起翹,氣宇軒昂。陵墓南有一座很高的土台,相傳為漢武帝求仙處,名為漢武仙台,其中傳說很多,無非漢武帝為了長壽築起仙台試圖與神仙交流,結果一定是未成功,否則今日之日豈非仍然是漢武盛世?

  陵區還有一些收集來的歷代碑石,有不少文人墨客也來祭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著名詩人都曾到此拜謁,並題詩作賦,現代如孫中山、蔣中正、毛澤東、鄧小平等偉人都在此留有墨寶,其中毛澤東於1937年國共合作時期親自撰文並手書的祭文顯得大氣磅礴,讀之令人熱血沸騰。

  黃帝為中華文明初祖,華夏兒女稱炎黃子孫也是自覺地把自己納入炎帝和黃帝的文明血脈。黃帝因攻伐蚩尤一統中原,又發明指南車,推立法,創醫學,種五穀,定數制,養桑蠶,做音律,無所不能,故華夏文明之始蓋源於黃帝。黃帝崩后,又龍馭歸天飛升為龍,故而我等華夏子孫又稱為龍的傳人。

  景區內有很多小攤販販賣姓氏起源的書,敝姓齊,追溯其起源,本為炎帝一支,同行笑我非黃帝嫡親,其實根據《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陝西寶雞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炎帝和黃帝也為近親,甚至可能是黃帝的大哥,所以,鄙人也屬華族之正統,炎黃炎黃,炎帝在前,呵呵,說不定我的姓氏更為古老些。

  說笑了,記住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就可以了,為了這個民族的生生不息,我們要愛自己的民族,並為之呵護、貢獻。

您正在瀏覽: 拜謁黃帝陵
網友評論
拜謁黃帝陵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