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山村最後的學校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pp958
在我們這山路十八彎的土家山村裡,我相對幸運,就近在家門口讀完了小學和初中。躲過了那個年代土家山村農村學校自帶糧食步行上學和艱苦的寄宿生活。
我們這一屆學生初中畢業后,全縣開始撤鄉並鎮,老家由一個行政鄉變成了行政村,隨之我曾就讀的初中也合併到二十公裡外的鎮中了。
前後算來,建國后的三十年間,老家那片村落都是鄉(公社)的行政機構所在地。最好的光景要數1975年那次撤區並社,老家村子變成了公社機關所在地。公社裡增設了不少辦事機構,隨之各單位職工、家屬及社員人數驟增。公社領導一時頭腦發熱,便拍板決定在這偏僻的土家小山村裡興辦高中學校。
我曾就讀的初中就源於公社時興辦的高中,當初為建這所學校的校舍,第一批入學的師哥師姐們吃了不少苦頭。他們那時所謂的上課,就是整天干一些挖基腳、背石頭、抬木料之類的苦力活。這些十來歲的中學生還得自備口糧,每天吃兩頓數量有限的苞谷飯和喝着映得出人影來的合渣湯。即便如此,他們卻沒少乾重活和危險活。他們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中度過人生最寶貴的兩年青春時光時間,等這所學校建成時,便是他們畢業離校的時間了。
這所學校作為高中的時間並不長,幾年後的撤社並鄉,便把這所公社辦高中改成了一所初中。
時間到了八十年代後期我上初中時,這所學校步入最完善的時期,全校共有二十多個教職工,一百多號學生。但好景不長,這所初中很快就面臨被撤消的命運。就在我初中畢業的那年夏季,這所中學便停辦了,師弟師妹們上初中必須要到二十公裡外的鎮上去。家門口僅剩一所小學校了。從該校公社時期的高中算起,這所學校作為中學僅存在了十五年時間。
最近聽說這所小學里的優秀教師也都被調到鎮上去了,留下了部分老弱病殘或者是即將退休的老師。小學的生源也在逐年減少,這樣下去,估計村裡的小學被撤掉也是遲早的事。
歷史有驚人的相似,地處高寒山區的老家,是個典型的邊緣地帶。歷史上教育就相對比較落後,過去的讀書人少之又少,在清朝以前,秀才都很少耳聞,不要說進士和狀元了,正如縣誌上記述的“讀書者益鮮,但能握筆記姓名輟輟業焉,人文廢墜已可想見”。
到了民國時期,老家連一所正規的小學校都沒有,只是在一孫家地主四合天井屋裡開設過一段時間的私塾,當時的私塾也僅僅招收了幾個地主子弟入學,大多數貧困百姓很少有讀書識字的機會。
解放后,人民政府徵用了當地的田氏宗祠,並因陋就簡在祠堂里建起了第一所鄉級完全小學。由於缺少知識分子,舊社會的幾名端公道士都改行當起了老師,教育水平可想而知。
現在看來,老家村子的教育水平差不多又恢復到解放初的狀況。
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劇,我看更多的小鄉村都難逃被邊緣化的命運。
老家最後的這所小學校,一路走好!
土家老村於成都
相關範文
- ·家鄉的土家山歌
- ·梵凈山土家山歌更醉人
- ·最後的..故事(最後的短信)
- ·《鄉村最美教師》觀后感
- ·學習鄉村最美教師心得體會
- ·《尋找鄉村最美教師》觀后感
- ·親愛,最後的最後我們還是沒能在一起
- ·最後的最後,只剩自己
- ·最後的最後,我們的各安天涯。
- ·最後的最後,我們攜手同行
- ·最後的最後
- ·最後的最後
- ·最後的最後
- ·最後的最後
- ·用最後的生命寫最後一個字
- ·最後的痛苦 醉后的想念
- ·沁園春-聞唐家山堰塞湖險情解除
- ·賈來發散文詩李家山
- ·張家山的紅葉(外一首)
- ·瑤家山寨里的火塘
- ·土家薅草鑼鼓歌
- ·武陵土家族賦
- ·我的國土家園
- ·土家的木樓
- ·土家老村之神仙堡和鷹山
- ·土家老村之反革命分子鐘榮之
- ·奔流不息的土家音樂
- ·高考後的學子們——放鬆一下吧!
- ·貓日記雲朵上的學校讀後感
- ·再讀《移動的學校》有感
- ·雲朵上的學校讀後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