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再讀《移動的學校》有感

再讀《移動的學校》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心有戚戚焉(再讀《移動的學校》有感)

  與書結緣,亦是緣份。看這兩本書,讓同為教育工作者的我,感觸頗多。離開中學好多年了,不知當年的那些“普通班”的孩子,生活走到了一條怎樣的軌跡上?教者父母心,一念之間。

  舊 雨

  1

  這兩天看台灣全人學校前老師(李崇建老師和甘耀明老師)寫的那兩本書,感觸得落淚好幾次。下午把《移動的學校——體制外的學習天空》的後序重讀一遍,再次感觸落淚。心裡的感動參雜着過去在中學教書的體驗和感受而來,不能自已。

  2

  李崇建老師在後序里如此描述:2005年,在全人學校待了七年的他終於告別。陪八十二歲的老父親回大陸探親。老家在陝西省偏遠的一個小山村羅家窪。他的親戚們還住着窯洞。他的侄子、堂兄的子女,還在念中學。然而,他非常清楚如無意外,大部分也會複製堂兄的人生,在農村過一輩子。

  從西安搭車到山東。長途巴士在凌晨一點,放他們下了交流道,隨即就近住宿。他六十五歲的大哥遠從鄉下而來,顛簸着旅途,沒有電話聯絡,一整晚蹲在汽車站,不吃不睡,等不到他的父親和弟妹。翌日。八十二歲的父親,看見外貌比他更蒼老的大兒子,困頓和疲倦的身影,既心疼且生氣的教訓着。數年不相見,彼此關心眷戀。但這樣的一場父子談話,卻讓兩個老人都受傷。

  大哥委屈的眼淚,從滿是皺紋的臉孔滑下,傷心離開了旅館。臨走的時候,堅決不要他給他的錢,儘管他一年只能賺一千多塊人民幣。他的大哥頻頻感嘆父親年邁,無能陪伴。只交代他好好照顧父親,就走了。大哥說的是秦腔,他陌生的口音。他說的是台腔,大家都聽不太懂。這一幕留給他的震撼太深。

  再早一些,十五年前。父親與大哥初次見面。大哥千里迢迢從山東坐車到西安,身上扛了一麻袋剛從地里收來的花生,送給父親當作禮物。至於滿頭華髮的四姑,則是遠從千里,兩脅夾着兩顆大西瓜,請父親嘗鮮。父親自是又一陣心酸。然執拗又不善表達的性格,自是將他們數落了一頓。那可是他們的第一次重新見面啊。

  3

  李崇建老師寫到這裡,再次心裡泛起酸楚。遠從千里而外坐幾天幾夜的火車而來,吃力扛着最好的收成,又滿心期待的要獻給父親,卻被拒絕訓斥的模樣在他心裡久久不能釋懷。他們如此純真,內心良善,為彼此設想,卻也因為如此受傷。

  這些景況,與他呆過的全人學校的學生和家長,親子之間互相關愛,卻彼此不了解的情狀,不也是如此相似嗎?

  還有那些因為種種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沒有能夠順利上學的學生們,如果他們都能在全人這樣的學校受到這樣的“看待”,會是另一番什麼光景?

  4

  能夠教書以及能夠受教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今天我再次深深的感受到自己曾經歷過的這些種種的幸福。

  然而那些孩子呢?那些長大以後變成了另一個模樣的“孩子們”,如果這個社會看待他們的眼光或對待他們的方式更多一些包容、溫暖和理解,能夠真誠的在他們年少的時候接納他們,是否會好更多?沒有天生不愛學習的孩子。“那些逃課的孩子們,那些不聽話的孩子們,那些所謂沒有禮貌教養的孩子們……”他們在應該接受教育的時期,並沒有這麼幸福。

  5

  全人學校這樣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能夠堅持堅守,信念、理想與現實敢撐)的學校不多。好多開始的時候是走着這樣路線的“特殊”學校,在後來現實與經濟的各種巨大壓力中,慢慢又走回了“正常的軌道”。我並不是說正常體制下的公辦學校或民辦學校就不好。而是,教育的很現實很必須的一個本質是:為師者要先觀照自身,才能真正看見自己的學生。這樣的體制下的老師們,能夠做到的,能有多少?有多少也曾滿懷理想,最後又不得不屈服於當下?力不從心有之,後來的綜合素質跟不上有之,走着走着功利心更強了轉而走向另一條康庄大道的有之……教育的初衷和人的良善、良知以及職業素養里那本來很純真的一面慢慢磨掉。多麼令人感覺遺憾和心痛。

  6

  事實上,一所學校,應該有它自己的“主文化”。即:學生熱衷於追求與探索,其進步與探索者非空幻的沉浮,而應以知識及生命經驗作為經緯,進行創造性的摸索與學習,建構屬於自己的世界觀。

  而建立任何一所學校的主文化,就只能必須先在教師隊伍中培養和建立團隊的主文化,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在任何一所學校里都不能忽略跳過不談,不去理順。大家達成共識以後運用到課程與日常和孩子相處的模式中,才能慢慢的建立真正有序又創新主體文化,提供給老師和學生一個豐盛的知性的環境。

  7

  而所有的以上,均需要要求到每一個老師首先具有開放的胸懷與自我覺察的態度。在一起共事的時候也有一定的大局觀,理性的共同合作……等。

  看似“簡單”的要求,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然而,這正是每一個做教育的人應該邁向的最基本的一步。

  初五

  看起來做教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啊。??

  把人變得更簡單了,把事做實在了,就會更好了。??

  ABEL

  曾用筆名:阿點、子矜、微塵。

  用了二十餘年的還是“舊雨”。新雨不來舊雨至,說的就是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們”。

  嗜讀愛寫,十年如一。寫過中篇小說《十年》、《空城》、《天望》等。寫過專欄,常寫書評、影評和樂評。偶寫雜文,又不自量力,常寫散文。有正當職業,師者道為先。寫作畫畫,視為人生一大閑趣。

您正在瀏覽: 再讀《移動的學校》有感
網友評論
再讀《移動的學校》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