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美散文 > 奔流不息的土家音樂

奔流不息的土家音樂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pp958

  我住在渝東一座縣城裡,在這兒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一座城市正在成長的力量。這就是我的故土,有着“黃連之鄉”和“長毛兔之鄉”等美譽之城。石柱如同一座剛剛蘇醒的城市,它沐浴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我說的發展不單指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矗立,我更多的是指這個城市的靈魂。

  我想了很多,思緒如同腳下的銀杏葉悄然沉寂着……

  在田間地頭裡產生的《薅草鑼鼓歌》,凸顯了人們把音樂和勞動的完美融合。雖不能身臨其境,但我從祖輩父輩成長故事中體會到了那份難得的酣暢淋漓。鑼鼓成為了人們不可或缺的樂器,或大或小,只要能表其意,抒其情就夠了。

  《擺手舞》更是體現了人們勞作而歌,農憩而舞。擺手看似一個簡單的舉止,人們卻把它與傳統的音樂元素完美融合。日常生活勞作中農事,在《擺手舞》的每一個音樂節拍里都有力歡快地傳遞出來。以往我只是膚淺地去理解《擺手舞》,然而當我觸及到它背後深沉的文化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的愚昧和無知。

  歡快也好,悲傷也罷。只要順着心就可以。寫到這兒,我頓然想起了北方的安塞腰鼓。我想土家擺手舞和它就是異曲同工之妙。

  對於土家族來說,《哭嫁歌》是異常濃重的。我也只是兒時的記憶模糊記得。父母含辛茹苦把女兒養大成人,那數十年的情感難道只能用眼淚轉述?記得小時候坐在田埂邊上看過出嫁的新娘,心裡一直疑惑為什麼她們總要熱淚盈眶?現在想來,出嫁的女兒是用哭嫁的方式告別父母親人,她們似乎想用眼淚去刷新自己的人生軌跡。哭嫁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種方式。本來是一件喜事,然而在土家族卻是一種話別抒懷的方式。

  土家族具有濃重色彩的要數《跳喪舞》。小時候我很害怕這樣的場面,每次只是躲在大人們的懷抱里。我不喜歡這樣的場景,因為那跪倒在靈位前的孝子們已經泣不成聲,傷痛欲絕。那震天撼地的哭聲像一隻只鼓槌,狠狠地敲打我的軀殼。我不敢看他們的眼睛,那一行行豆大的淚珠把我的心盡情拉扯。我只覺得自己如同雨後殘破的蜘蛛網,零落而不堪一擊。

  我很喜歡看儺戲。表演者帶上各色的大頭面具,面具上誇張的畫像,如同鬼怪那一張張詭異的臉。大頭面具人被四處起舞的“獅子”圍繞着,“獅子”時而躍上高高的桌子歡快舞蹈,時而俯下身子和面具人玩耍打鬧。聽長輩們講,儺戲是一門很難學的絕活。它不但需要大膽認真,還需要極高的表演才能。小時候,我總是站在人群中看儺戲。有時久久陶醉在儺戲表演中。望着大頭面具人在“叮噹哐扯”的鑼鼓聲中盡情跳着,它時而像一隻老鷹張開手臂,面對眼前“兇猛”獅子做最後地周旋;時而卻又像個頑皮的孩子和“獅子”玩耍。儺戲表演者盡情地揮灑着生命的熱量,鑼鼓表演者也賣力地敲打着。我想,這些用歌舞傳遞的不僅是人們心裡的悲歡離合,更多的是對於生命地高度讚頌。

  一篇催人淚下的祭文把死者的一生寫得美滿豪壯,念誦祭文正是把葬禮推向了高潮。一疊疊飄飛的冥錢,一把熊熊燃燒的烈火,一抔抔深沉的黃土將死者的生命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音樂成為了土家族文化中奔騰的血液,它將土家兒女的剛強不屈展現得淋漓盡致。繼而後來的《太陽出來喜洋洋》,這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更加有力地詮釋了土家兒女對於生命和生活地讚頌和熱愛。回想土家族文化如同一棵龐大的樹,而石柱就是其中最濃郁而激情的樹根。土家族祖先延續下來的更多是不屈不撓的個性,那如同圖騰上的白虎威而不驕。土家兒女依山傍水地生活在武陵大山裡,音樂自始至終都成為了我們民族不斷成長的力量。

  月色朦朧,華燈炫彩。望着遠處人們和着擺手舞音樂翩翩起舞,我的心變得開始安靜,似乎自己的心漸漸吞噬了心中的浮躁。

  已經住在這兒數月了,每次都想提筆寫些關於這兒的文字。那文字如同黏糊的漿膜緊緊地抓住我的腦袋,我的靈感被死死得卡在裡面。好久好久沒有和心靈真切地對話,以至於現在坐在這總覺得心急手慢。此時我站在芭蕉路的路口,耳邊頓然飄來那薩克斯的聲音。《回家》一首我熟悉的曲子,慢慢地流淌,浸透了我的心底。

  我不得不感嘆土家族文化,它如同一串絢爛的珍珠,顆顆都彰顯着它獨有的魅力。

  廩君和鹽水女神的凄美故事,到《竹枝詞》里踏竹而歌,繼而巴曼子舍顱不舍城的英雄故事;此刻,我似乎還能聽到嘉峪白桿兵奮勇殺敵的吶喊聲;田氏詩派,改土歸流、人口大遷徙……這些如同鐵板釘釘地我的腦海里。

  我堅信奔騰不息的土家音樂,將會在未來彈奏出更加振奮人心的曲調。

您正在瀏覽: 奔流不息的土家音樂
網友評論
奔流不息的土家音樂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