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到群眾中去之“十忌”

到群眾中去之“十忌”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pp958

到群眾中去之“十忌” 標籤:群眾路線

  到群眾中去之“十忌”

  傅伯勇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傳家寶”。當前,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勢在必行。在開展之中,要謹防以下幾點。

  一忌“稱王稱霸”。到群眾中去,本來是去接地氣,是去充電,但是有些人卻不是去接地氣,不是去充電。表面上他們溫良恭儉讓,實際上卻以通天教主自居,以欽差大臣自詡,似乎本領通天,無所不能,因而高高在上,目中無人。遇事時,他們亂說話,亂比劃,亂表態,亂裁決,亂作為,“老子天下第一”,我行我素,無法無天。

  二忌“裝聾作啞”。他們深入群眾,看似在聽,實則是假聽,看似洗耳恭聽,實則兩耳塞豆;看似在說,實則是假說,看似振聾發聵,實則言之無物。對所有的建議意見,他們不反對,不採納,不回應,不處理,藏之名山,束之高閣。你說你的,他做他的,他們躲在床下,說“男子漢大丈夫,說不出來就不出來”,任你怎樣呼喚,他們就是“千呼萬喚不出來”。

  三忌“好好先生”。在群眾中,難免會聽到一些怨言,一些誤解,一些過激言論,本該撥開雲霧,加以疏導。但卻甘當牆頭之草,“風大就隨風,雨大就隨雨”;甘當縮頭烏龜,“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迴避矛盾,不想方設法地去解釋,去溝通,去化解,卻不置可否,嗯嗯哦哦,顧左右而言他。

  四忌“蜻蜓點水”。“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蜻蜓點水,廣而不深”,看則看已,點則點已,卻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看不到真相,看不到本質,看不到厲害。拿不到第一手真實而詳細的資料,到頭來,決策時,他們要麼束手無策,要麼張冠李戴,要麼亂點鴛鴦譜,處理問題起來,則毫無影響,毫無功效,毫無成果。

  五忌“一葉障目”。“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群眾的話,有些可以“海納”,有些更要兼聽;群眾的事,既要有“一葉知秋”的敏銳,更要有“成竹在胸”的淡定。遇到一些事,大可不必“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而大呼小叫,而誠惶誠恐,而添油加醋,而上綱上線。

  六忌“買櫝還珠”。釣魚就釣魚,卻釣了水草上來,釣了王八上來,釣了蝦米上來。到群眾中過去,是去尋寶,是去買珠,是去尋找一些普遍性的問題,一些帶規律性的東西。不要買到了珠子,卻“有眼不識金鑲玉”,捨本逐末,本末倒置,將珠子完璧歸趙,將盒子當成無價之寶,而沾沾自喜,而敝帚自珍。

  七忌“趁火打劫”。到群眾中去,一些地方矛盾特別尖銳,我們的任務是什麼呢?是去“撲火”,是去接受群眾檢驗,而萬萬不可隔岸觀火,挑燈撥火,趁火打劫,坐收漁利;萬萬不可挑起群眾斗群眾、挑起群眾向黨和政府發難,去陰陽怪氣,去“到處點火”。

  八忌“順手牽羊”。到群眾中去,是“予人玫瑰”,是雪中送炭,是增光添彩,是“予”,而不是“取”,不是憑藉自己的身份、地位,去順手牽羊,去渾水摸魚,去打家劫舍,去沽名釣譽。如果真要“拿來”,是將民心拿來,是將能量拿來,是將黨的光輝形象拿來。

  九忌“一曝十寒”。“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到群眾中去,不是權宜之計。一個政黨,丟了群眾,就會丟掉生命;一個政權,丟了群眾,就會丟掉江山。沒有群眾的堡壘,看起來可能固若金湯,實際上不堪一擊。前蘇聯就是明證。到群眾中去,不是做做樣子給別人看,而是鳳凰赴火,拯救自己,獲得新生。

  十忌“教條主義”。社會生活,包羅萬象。到群眾中去,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會紛至沓來,接踵而至。面對這些,一些人往往大腦一片空白,他們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去思考問題,去解決問題,他們不從具體問題入手,進行具體分析,也不從具體問題入手,進行具體處理,而總是去故紙堆里找方法,找答案,總是去框框套套里去搬救兵,去求神靈。在複雜的矛盾面前,他們因循守舊,一成不變,成了木偶和機器。

  規避以上幾條,到群眾中去,去獲得新的底氣,新的智慧,新的力量,新的生命。

您正在瀏覽: 到群眾中去之“十忌”
網友評論
到群眾中去之“十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