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不到安龍明史沒完——明史專家毛佩琦教授安龍考察紀實

不到安龍明史沒完——明史專家毛佩琦教授安龍考察紀實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pp958

  不到安龍 明史沒完

  —— 明史專家毛佩琦教授安龍考察紀實

  三月的龍城荷都,山清水綠,山歡水笑。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毛佩琦教授來到安龍,就南明歷史文化進行考察研究,併發出“不到安龍,明史沒完”的感嘆,提出 “安龍對歷史文化要自信,特別是對南明歷史文化的深入研究要有信心。”的期望。

  一年之計在於春。三月的安龍,陽光明媚,春暖花開,到處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21日的早晨,毛佩琦教授一行4人就在安龍縣相關領導的陪同下,興緻勃勃地走進了當地人俗稱“皇宮”的安龍博物館,開始了全國明史學會考察安龍南明歷史的征程……

  安龍博物館作為該縣打造“南明古都、荷香之城”文化品牌的一個標誌性工程,於2003年7月開始建設,採用中國傳統宮殿式仿古建築風格,建設集明清建築風格於一體的古建築群,整個博物館佔地面積5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50平方米,總投資600餘萬元,項目工程於2005年建設完成,2006年正式對外開放。共設置展廳4個,分別為南明歷史、安龍歷史、石刻陳列、民族民俗,展線長達400米,展出包括羊角紐鍾等國家一、二、三級文物近300件(套),涉及安龍史前文化到近現代的歷史進程。這裡濃縮了該縣歷史特別是南明歷史的精髓,是研究南明歷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參觀安龍博物館后,毛教授一行來到興義府試院。當得知興義府試院是貴州唯一、全國僅存的兩個府試科舉考試場所時,毛教授一行對清代知府張瑛,在安龍大興辦學之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詳細了解興義府試院的規模結構、挖掘保護和修復建設情況。

  帶着對歷史的敬畏,本着對科學的尊重,循着古人的足跡,走過彎曲的小道,毛教授一行不顧勞累,先後尋訪了天主教堂、西關街、廣東街、明十八先生墓、蓮花寺、半山亭、招堤等南明歷史遺址、遺迹及景區景點。對明“十八先生”的錚錚鐵骨,張之洞父子在安龍的軼事,招公築堤的壯舉等歷史史實感嘆不已。通過深入實地考察,毛教授一行深深感受了安龍厚重的歷史文化、優美的自然景觀,濃郁的民族風情,深切感受了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在安龍4年的艱辛歷程,對全面研究南明歷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安龍緊緊抓住歷史文化和荷文化,按照“南明古都,荷香之城”的品牌要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不到安龍來,明史沒寫完。”“安龍對歷史文化要自信,特別是對南明歷史文化的深入研究要有信心。”毛佩琦如是說。

  信心是什麼?是一種對自身能力的正確估價,是一種對既定目標的科學認識和把握,是一種將理想轉變為現實的精神動力。

  正是靠着這着信心,安龍縣十分重視古城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先後斥巨資,恢復、修建了安龍博物館、明十八先生墓、興義府試院、半山亭、招堤十里荷塘等歷史遺址、遺迹及景區景點,啟動了老城區古街、古巷、古民居的保護和建設工作,編輯出版了《興義府志(校注本)》、《南明史料集(上中下)》、《安龍縣誌》等文獻資料,為安龍人民留下了珍貴的遺產。

  成績永遠只屬於歷史,歷史代替不了未來。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系統性的民生工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堅持不懈和共同努力。安龍對歷史的保護、開發和利用,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但後續的開發和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做的事情還太多,唯有找準定位,轉變理念,腳踏實地,堅持不懈,一步一個腳,安龍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您正在瀏覽: 不到安龍明史沒完——明史專家毛佩琦教授安龍考察紀實
網友評論
不到安龍明史沒完——明史專家毛佩琦教授安龍考察紀實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