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育專家葉小兵教授聽課隨筆
手機:M版 分類:感想隨筆 編輯:得得9
講授的必要
──歷史教育專家葉小兵教授聽課隨筆
當前,在歷史課上教師少講甚至不講,這種情況並不是孤立的。不少教學理論的專家都在說要以學生為主,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為主,所以教師不能夠在課上多講,講多了就會使學生被動。由此有的學校領導也就規定了這種以時間為量化標準的限制,越線即判為不當。
這類的觀點、規定等,在我看來,都是似是而非的。那種對教師講授時間的限制,更是給教師帶上的新“緊箍咒”,上面甭管刷着什麼新理念、新改革的顏色,都可能會毀了歷史教學。我個人的看法是:在歷史課上,教師不但要講,要講好,而且不能少講。
為什麼要這麼說?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來看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的必要。
從教學理論上來講,教學中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是教師、學生、教材三者在教學中的地位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問題。教學活動是由教師、學生、教材三位一體而構成的,缺少或弱化任何一者,都將對教學造成不利影響。如果從教授的角度上講,教師是教授的主體,學生是教授的客體,教材是聯接主體與客體的媒體;如果從學習的角度上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材是學習的客體,而教師是聯接主體與客體的媒體。而如果從教與學統一的角度上講,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者,教材則是使主導者與主體者得以溝通,使教學活動得以開展的中介。正是教師向學生傳授教材,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教材,才造成了教學的發生,促成了教學的發展。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是非常重要的。
從學習方式上來講,大致可分為兩種主要的形態: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所謂接受學習,是指學習內容以現成信息的形式出現,學生可以直接獲取;所謂發現學習,是指學習內容不是以現成信息的形式出現,學生要經過一個發現的過程,自己找到答案或結論。現在很提倡發現學習(又多被稱為探究性學習或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有些人也產生了誤解,以為接受學習是不好的,發現學習是最好,所以教師不能講多了。其實,簡單地劃分這兩種學習方式的好與壞是不對的。因為,在接受學習方式中,又可以分為被動的接受學習和主動的接受學習(或曰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兩種形式,前者表現為學習者的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練習,後者表現為學習者有學習的心向並且學習內容是有意義的,因而主動地進行接受。而發現學習也有兩種形式,即獨立性發現學習和指導性發現學習,前者是指學生自己去進行發現,後者是指在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進行發現。在常態的學校教學中,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指導性發現學習應該是主要的,尤其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而這兩種方式,都離不開教師的講授。
從歷史課的性質上來講,歷史課的學習與中學里其他一些課程有所不同,既不是像語文、數學等課那樣以應用為主,也不像音樂、體育等課那樣以操演為主,歷史課是一種典型的知識性課程。因此,課堂教學是中學歷史教學的常規形態,教師的課堂講授歷史知識是完成歷史課任務的主要方式。
從歷史知識的傳遞方式上來講,由於歷史知識所反映的內容是過去的人類活動,不可能通過實驗加以重演,很多也不能進行直接的觀察,大多是以間接的方式進行傳遞的。人們獲得歷史知識的途徑,主要是聽(聽他人講述歷史)、讀(閱讀有關歷史的書刊)、看(考察歷史的遺迹)等,而學生獲得歷史知識的途徑,也不外如此,其中,聽課又是獲取歷史知識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如果歷史教師放棄講授歷史,就可能阻斷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系統學習。
從歷史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上來講,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尤其重要。歷史課的思想性、導向性、科學性、教育性等,是要在歷史教師充分發揮作用的前提下才有保證的。無論是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學法指導,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都與歷史教師的指導有最直接的關係,也都離不開歷史教師的正面講授。
以上所述,是想說明歷史教師課堂講授的必然性,這些還都一些道理,如果我們在實際中去問問學生,他們喜歡什麼樣的歷史教師,願意上什麼樣的歷史課,回答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老師講得好肯定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我曾問過好幾位頗有成就的歷史學家,他們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研究歷史,回答是在中學時代遇到了好的歷史老師,歷史課講得非常棒,所以被吸引到這個專業上了。學生心目中敬佩和愛戴的歷史教師,就是這樣的。
所以,歷史教師應該理直氣壯地講授歷史,講好歷史課。
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歷史,不一定就是“滿堂灌”、“一言堂”,學生也不一定就是被動地接受,這關鍵在於教師是怎麼進行講授。如果教師的講授內容是具體的,教師的講解分析是深刻的,教師的教學語言是簡明形象、生動幽默的,就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如果教師的講授適應於學生的興趣、情緒、情感、願望等心理需求,能夠使學生受到啟迪,產生共鳴,就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呼應,出現師生之間真正的互動:心靈上的交流。如果教師的講授與其他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能夠推動各種教學活動的展開,促進學生對教學的參與。
課堂講授是學校歷史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歷史教師的重要教學基本功,是上好歷史課的根本保證。只要我們的教師能夠正確認識講授的作用,潛心研究講授的藝術,不斷提高講授的水平,相信一定會成為優秀的歷史教師。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葉小兵
相關範文
- ·小學聽課隨筆
- ·歷史教育專業 自薦信模板
- ·歷史教育專業 自薦信模板
- ·歷史教育專業 自薦信範文
- ·歷史教育專業自薦信模板
- ·歷史教育專業 自薦信範文
- ·歷史教育專業 自薦信參考
- ·歷史教育專業 自薦信模板
- ·不到安龍明史沒完——明史專家毛佩琦教
- ·中學歷史教育敘事
- ·歷史教育敘事故事
- ·參加2015年歷史教育學術年會有感
- ·初中歷史教育敘事
- ·歷史上藏族社會的經濟法律 歷史上藏族
- ·菩薩兵教學反思
- ·醫療專家與青年醫務骨幹結對帶教儀式上
- ·學者的風範 專家的腳步 ——記當代
- ·高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
- ·初中歷史教學能提升和複習培訓心得體會
-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反思
- ·讀《中學歷史教學法》有感
- ·歷史教學反思
-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
-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
- ·讀《國外歷史教學案例譯介》有感
- ·歷史教學反思案例
- ·五四青年節歷史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
- ·觀看電視片居安思危-蘇共亡黨的歷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