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屈原受迫害致死看楚國的衰落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得得9
傳說,楚部落之祖先,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和黃帝部落在黃河流域發展不同,楚部落的活動區域是在長江流域。但是,楚部落的發展遠遠落後於黃帝部落的發展。當黃帝部落已經發展為周王朝,已有成型的政府組織時,楚部落還是一個非常落後和原始的部落。他們承認自己的落後,並且驕傲地以“蠻夷”自居。但是,這並不妨礙,甚至更加刺激着他們迅速擴張並向周王朝學習的慾望。
公元前8世紀末,楚部落酋長羋熊通進攻位於漢水東岸的隨國。隨國君主抗議:“我無罪,為什麼進攻我?”羋熊通說道:“我是蠻夷!”這意思就象現代的“我是流氓,我怕誰”。隨國大敗。羋熊通要求隨國向周王朝報告,尊羋熊通為國王。周王朝拒絕,羋熊通大怒:“王不加位,我自尊耳。”於是,羋熊通宣布建立楚王國,自立為武王,其勢力範圍不亞於周王朝。
請注意,這個時候,雖然周王朝已經衰落,但其他的諸侯國國君,還都自稱為“公”。
楚王國建立后,繼續奉行擴張政策,十幾個小諸侯國被其一一吞併。到了公元前7世紀末6世紀初,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洛陽問鼎,大敗晉師,遂成霸業,楚王國也走到了它的頂峰。
其後,“夏姬事件”爆發,吳王國在晉國和巫臣的幫助下崛起,開始不斷騷擾楚王國。公元前540年,那個以“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而聞名的楚平王羋棄疾即位,奸臣費無極當權,逼反伍子胥。伍子胥投奔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勵精圖治,國力大盛。公元前506年,吳國大舉攻楚,伍子胥“鞭屍事件”發生,楚國霸權結束。
在這之後的將近200年裡,楚王國的歷任國王再無擴張野心,而是坐享其成,沉迷享樂,龐大的楚王國雖然仍然是領土最廣大,人力最雄厚的大國,雖然期間有吳起改革的短暫復興,但其內部,實已腐敗不堪。而位於西方蠻荒之地的貧窮小國秦國,在商鞅變法的推動下,卻迅速崛起,至公元前4世紀末,已儼然成為一個超級大國。
正是在這樣的一個歷史背景下,公元前340年,屈原誕生。
屈原是楚國第一任國王楚武王羋熊通的後代,可以說根紅苗正。他“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早年深受楚懷王羋槐寵信,位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其手。羋槐信任,屈原也全力輔佐,楚國連齊抗秦,變法圖強,一度國富兵強,威震諸侯,儼然盛世再現。但就在屈原大顯身手之際,楚國的三個奸臣,開始對他實施誣陷和打擊,不僅使楚國復蘇的步伐停滯,乃致迅速衰落,最終還要了屈原的命。
第一個奸臣是上官大夫。
我們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很多人認為,上官大夫就是靳尚。但是,通覽《史記》中的《楚本紀》和《屈原賈生列傳》,實在沒有理由把兩個人合為一體。上官大夫和屈原同朝為官,品稚相同,但屈原卻深受羋槐重用,參贊機要,上官大夫很是嫉妒。
屈原任左徒期間,負責起草憲令,草稿剛剛完成,還沒有最後定稿,上官大夫想據為己有,屈原自然不會同意。於是,上官大夫向羋槐進讒言誣陷屈原:“大王吩咐屈原做的事情,全國人都知道。屈原常對別人誇口,說大王已經無法離開他。因為如果沒有他的話,什麼也做不成。”這種拙劣但屢試不爽的誣陷立即奏效。羋槐大怒,把屈原貶黜為三閭大夫。這次貶黜,對楚國的影響是長遠而致命的,因為它使屈原離開了權力中心,更使楚國的復興戛然止步。
第二個奸臣是靳尚。
齊楚結盟,秦國“患之”,公元前313年,派出張儀挑撥離間。張儀挑撥離間成功,卻又不兌現承諾,羋槐大怒,出兵伐秦,卻大敗而回。兩國議和,羋槐情緒左右判斷,不要土地,只要張儀。張儀隻身深入虎穴,並且憑着早就賄賂好的楚國大臣靳尚和羋槐先生的小老婆鄭袖的裡應外合,成功脫險。此時,屈原正在齊國訪問,給羋槐擦屁股。聽到消息,屈原馬上返回,但張儀已經返秦。屈原質問羋槐:“為什麼不殺張儀?”羋槐後悔,但悔之晚矣。
屈原與其說是質問羋槐,不如說是在質問靳尚。靳尚大怒,在羋槐面前拚命說屈原壞話。比如說屈原嫉恨大王;比如說屈原竟敢質問大王,簡直就是大不敬等等。羋槐對屈原更加疏遠。
公元前304,秦楚兩國在黃棘結盟,屈原反對,靳尚藉機再次攻擊屈原。羋槐將屈原逐出京師郢都。屈原開始第一次流放生涯。
第三個奸臣是公子子蘭。
公元前299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昭襄王邀請羋槐到武關會談,屈原強烈反對,但羋槐的小兒子公子子蘭力主羋槐前往。羋槐不聽屈原勸告前往會盟,結果被秦國扣留,光榮地成為史上唯一被友邦綁架的君主。屈原竟然“未卜先知”,小人子蘭對屈原懷恨在心。
羋槐被扣,楚國立其子羋橫為王,是為楚頃襄王。羋橫以子蘭為令尹,相當於宰相,秦楚暫時斷交。3年後,羋槐客死異國。
但是,羋橫和子蘭卻是典型的軟骨頭,羋槐客死4年後,兩人竟然同意與秦國結為婚姻,以求苟且偷安。國人於是大嘩,以屈原為首,紛紛指責子蘭當初鼓動羋槐赴秦之約而導致被扣身死,使楚國蒙受奇恥大辱,並反對與秦國結親的可恥行徑,對羋橫也頗有怨憤之辭。於是“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放逐到長江以南的荒野之地,開始了第二次長達十幾年的流放生涯。但是,正是因為長年的流放,使屈原廣泛接觸了底層人民群眾和豐富生動的民間文化,創作出了大量光輝的詩篇。
詩人的不幸,竟是文學的萬幸,人生的悲劇造就了屈原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留下名字的偉大詩人。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陷郢都。消息傳來,屈原萬念俱灰,投汨羅江自盡。
通過對史實的分析不難看出,屈原早期,楚國雖然衰敗,但實力猶在,如果勵精圖治,完全可以與秦國抗衡。但是,由於楚王不思進取,奸臣當道,排擠忠良,致使內政外交混亂不堪,國事迅速敗壞。這不由得使我想起黃炎培的那句“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楚國的教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