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15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pp958
15,民國沙朗葬禮習俗之二,小葬禮儀
小葬禮儀,前後三天,吃一頓米飯。以佃農做小葬禮儀式為例:
人一死,先將死者床上的蚊帳,連同蚊帳的竹竿一起丟在自己住的屋頂上,這叫死後“出帳”。卸下一扇大門門板放死者,用二張長凳擱放在客堂間,腳向大門,頭頂上點上一盞燈草芯長命燈,腳跟邊放一隻大蘭花菜碗白米,代香爐,插香和插蠟燭,地上放一隻燒紙錢、錫鉑的器具,捉一隻大公雞,一隻鵝或鴨,捉條大魚,全用稻草捆好,放在死者腳後跟供着。死者生前用過的煙具和吃老酒的杯子,倒上自製的老白水酒,也放在死者腳後跟。用稻草捆做拜墊。這叫擺“靈堂”,死了老人叫擺“孝堂”
家裡最長者領頭“開弔”,點上一對蠟燭,開始燒紙錢和錫鉑元寶,長者點一把香,自己先跪下磕了九個頭,忍不住放聲大哭,屋裡家人立馬響起一片痛哭聲和呼叫聲,接着自己插上三根香,接着把香從長到幼每人三支分好,家人依次跪拜上香。眾人痛哭和呼叫約一頓飯時間,完成第一輪哭衰。鄰居看到蚊帳丟在屋頂,第一輪哭衰過後,就有人來家拜祭、送人情,死者家屬要行跪禮,再次痛哭呼叫,重點香燒紙錢,來一個,哭一次。這種哭衰儀式,做小葬的,要到棺材離家。接着鄰居、親朋好友可來上香,與死者告別。
接着馬上由家裡最長者上土地廟向土地菩薩冥告,叫“報土地”,主要是求土地公公到牛頭馬面、黑白無常面上說好話,在赴陰間的路上不要打、打輕點。去土地廟時,不論白天,晚上,都要點盞燈籠,帶一些供品。馬上安排人去“奔衰”(報死訊),去喊親眷前來送葬。“奔衰”的人褲腳管要卷得一隻高一隻低,穿草鞋,戴草帽,束白腰帶,拿雨傘,傘柄向前,挾在胳肢窩裡,一路上不能坐下休息,不能吃喝,不能主動和別人打招呼,要快去快回。所以,當時在沙上,若碰到這種打扮、走快路的熟人,你都不要去打招呼,避避開。
大人看到自己細佬褲腳管卷得一隻高、一隻低,就罵他:你是“奔衰”去?少年人猛撞,走路快,不小心撞着人,被撞人就罵:你“奔衰”?不長眼晴!親眷一接到死訊,馬上丟下手中活計,趕快趕去送葬,這也叫“奔衰”去。“奔衰”者每到一家報死訊,要到這家喝口水,叫“避邪”。
家裡主事者到保長家報衰,沒有地落葬的佃農要申請葬義冢,向自己地主申請白坯薄皮棺材一隻,並上義冢請葬頭,請義冢葬工先生寫魂靈牌,請葬工先生占卜,定墳穴地,定出棺材的時辰。叫“卜吉”。
安排人上街買白布、麻布、買香、買黃紙錢、買炮仗、鞭炮、買蠟燭、錫鉑,叫人做元寶,買追魂仗、黃紙萬民傘、黃紙符。請畫師來家為死者遺象(若本來有小像可去畫放大像)。叫人拿黃豆去做豆腐,淮備吃米飯用。叫人趕做孝子(孫)用的粗草繩、粗麻繩、白衣、白帽,麻外套衣,白布鞋子,做送葬人帶的白頭巾、白束腰。一做好就穿戴上。去請吃米飯廚幫,有時佃農請不起廚幫,加上吃米飯人少,自己動手、鄉鄰幫忙燒米飯酒席。
葬頭來家為死者擦身,穿葬衣、化裝,布置靈堂。小葬禮儀式的靈堂,主要是放一隻案桌,放死者魂靈牌、遺像,前面供一碗白米飯,三小碟菜蔬。樑上、門框上、吃飯桌邊上貼黃符,買來的追魂仗,黃紙萬民傘,靠在牆邊。穿葬衣有考究,但窮人沒有條件做到九領九袖,但三領三袖要做到,盡量要新帽、新襪、新鞋。有女兒或寄女兒的,要負責買只新帽子。
當晚,第一夜守夜,家裡主事者定吃米飯人數。第二天一早全家人一起來,就要孝裝打扮,兒、孫、媳、孫媳、女、女婿等直系,要白衣、白帽、白鞋,兒、孫還要披麻衣,束粗草繩、身纏粗麻繩。白帽是一根長寬白布,用線縫一把,做成畚箕尖頭帽,二根長白布條,拖在背上。其他人束白頭巾、白束腰,女眷頭插白棉花,鞋頭上綴白棉花。
主家主事人一早要隨廚師、案桌師上街置吃米飯菜蔬,素菜為主。回到家擺案桌、置灶頭,開油鍋。跑本將所用碗盆筷等炊具送到。一般第二天中午,親眷都已趕到,開便席。第二天下午,葬頭帶了六個扛夫將棺材送到,帶棺材釘,起碼帶四根招魂幡、二支鎖吶。在葬頭指導下,在二支鎖吶的哀曲聲中,在放開炮仗、鞭炮聲中,在燒着的香、蠟燭、紙錢、錫鉑元寶的煙霧迷糊中,在一片痛哭聲中,由兒子抱頭,女兒抱腳,在葬頭、葬工(扛夫)協助下,將死者落放棺材中,這叫“落棺”,要請好出師木匠師父來敲棺材釘。葬頭一般要向主家討喜錢(除非是枉死者外)。棺材仍放在門板的位置上。死者落棺后,一直到棺材起身上路,棺材前的供燒紙錢、錫鉑元寶一直不能斷。
當晚,第二夜守夜,主家主事人按葬頭要求安排第二天送葬時的各人所做工作。路遠的要準備牛車運棺材。第三天一早起來,全家老小、來弔唁的親朋好友,都披麻、結繩、帶孝,也給牛車和老牛披麻帶孝。
時辰一到,在葬頭的指揮下,在鎖吶的哀曲中,在放開炮仗、鞭炮聲中,在燒着的香、蠟燭、紙錢、錫鉑元寶的煙霧中,在一片痛哭呼叫聲中,六個扛夫將棺材扛放到牛車上,這有考究,落葬、落葬,起碼陸個人扛捾材,葬頭又要討喜錢。並帶二條臨時擱支棺材的長凳。
出衰隊伍的走法有考究,大兒捧着畫像走第一,二兒(或女兒)捧牌位走第二,招魂仗、黃紙大傘第三,招魂幡第四,二支銷吶和準備逢橋就放炮仗、燒紙錢的人第五,一路拋紙錢的第六,接着運棺材的牛車,家人扶着棺材,走在牛車邊,緊跟在牛車後面就是其它的親朋好友,六個葬夫(扛夫)走在最後。
鎖吶輪流吹奏着,圓紙錢不斷散向天空、四周,家人一路哭不停,呼叫死者一同上路。一到撟前,送葬隊伍要停下,逢橋就要放炮仗、鞭炮,燒紙錢,眾人一齊高呼死者名字,大呼:“過橋哉!走好哇!”家裡養的狗子,這時也會叫。這有說法,孤魂野鬼會躲在橋下陰勢處,趁機鑽入死者棺材,把死者魂靈趕跑,他好取而代之,去轉世投胎。而狗子隨大家一起狂叫,這也有說法,狗子白日看陰間,夜裡看陽間,孤魂野鬼怕狗子。
有交情的鄉鄰,在送葬隊伍走過時,會出來“路祭”,在停下的牛車前,要燒起香、蠟燭、紙錢,錫鉑元寶,準備拜墊,輪流對棺材磕頭,死者家屬不斷給路祭的鄉鄰跪下磕頭還禮。待香、蠟燭、紙錢燒完,出衰隊伍才能再上路。路祭有說法,叫送死者靈魂早投胎。出衰隊伍在過鎮上、街上時,在死者生前常光顧的地方,如酒店、茶店、廟、醫生診所、鄉紳大門前都有人路祭,但只祭不拜,街上家家門上貼黃紙符。這有說法,叫“辭舊”,讓死者靈魂早投胎。
義冢的墳穴,葬工早挖好,葬頭指揮把棺材停放在墳穴邊上的長板凳上,指揮主家在棺材前、墳穴前放好供品,燒起了香、蠟燭、紙錢。是有義冢安排的和尚或尼姑來敲木魚念“上路經”,主家在葬頭指揮下,跟在後面繞墳穴三圈,然後和尚或尼姑盤坐墳穴邊團蒲上,繼續為死者念“上路經”。
葬頭向墳穴里灑上了剛殺的公雞、鯉魚的鮮血,將燒着的紙錢拋灑在墳穴里。這也有說法,拋灑公雞、鯉魚的鮮血,就是先請蛇、蟲、八腳、螞蟻的客,請他們不要去侵犯死去的親人,叫“犧牲”。拋灑燒着的紙錢,這叫“暖墳穴”,意為不要讓親人受凍冷……。
接着鎖吶吹奏“落葬曲”,葬工用六根粗麻繩兜底,十二個人把棺材提起來,葬頭向主家又要討“落葬”喜錢,其中會灑六隻銅板或銅鈿在墳穴里,這也有說法,叫做“葬頭謝罪錢”。大家把棺材放入墳穴內,葬頭馬上在落葬的棺材上,灑上沒有燒過的紙錢。此時義冢請的天主教分堂神父在二名教堂執事陪同下,拿着一本厚書,已來到墳穴前,招呼出衰隊伍圍站墳穴前,他開始為落葬的人做起了禱告。
二個執事對面單膝相向,跪在神父面前,二人同時高舉二手,托着那本厚書,神父站在二個執事中間的厚書前,翻到厚書中一頁,先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接著說了幾句話,接着朗讀了書中的一大段書,再接着指手劃腳的演講了一通,最後又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還大聲說了聲“阿門!”所有參加葬禮的人,也學他樣,也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一同說了聲:“阿門!”。最後神父把插在他胸口上衣口袋裡的一支月季花,拿了下來,扯下花辨,分撒在棺材上,他這才去收回那本厚書,二個執事也站起來站在他邊上。在葬頭的關照下,死者家屬派人出來向神父行單腿曲膝禮,表示對神父的感謝,神父把右手放在行禮的人頭頂上,說了一句安撫和祝福的話。接着神父和二個執事就先走了。
接着死者家屬從長到幼鏟土埋棺材,接着所有送葬人都鏟土埋棺材,接着在葬頭的指揮下,葬工還有死者家屬一起動手,在墳穴里填滿土,踏結實,要做成一隻三尺多高的圓錐墳頭,上放墳帽子。墳帽子有考究,是二隻圓錐型土塊,為不讓土塊碎裂,都要在毛草地上挖成。墳頂上鋪黃紙錢,墳帽子一頂一倒放,中間也要夾放黃紙錢。在墳前重又放供品,點上蠟燭、香,燒上紙錢、錫鉑元寶,將帶來的招魂捧和黃紙萬民傘一起燒掉,這時又開始繞做好的墳堆走着圈,鎖吶一直吹個不停,眾家屬,親眷哭個不停。葬工們也一直在拍打着剛做好的墳頭。等到和尚或尼姑“上路經”念好,帶着團蒲離開時,送葬隊伍才停止走圈,依然按送衰過來時的次序排列好,開始往家裡走。
回宅基前,大家停了下來,將放在屋頂上的帳子,死者身前的衣服等,兒子、孫子身上出衰穿的麻布衣、腰上束的稻草繩、頭上戴的稻草花圈,牛和牛車上的披麻、稻草繩等,都堆在進宅基的路口燒起來,送葬的人都要抬起一條腳在火上跨一跨,這也有說法,這好比陽間的人送走了陰間的人後,跨過了火,就算回到了陽間。送衰的儀式到此才算結束。
在清末民初那一陣,在沙朗,只要是落葬義冢的,義冢會請中國的和尚或尼姑來念上路經,因為沙朗地方,信佛的人佔大多數。也會請外國教會的神父或牧師一起來為死者做送葬禱告。沙朗這種獨有的小葬禮現象,世上是沒再聽說過,一是當時沙朗教堂較多,同時也可以這樣理解,建義冢時,教會也募捐了錢,通過葬禮,他可向世人傳教。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15 範文推薦:
相關範文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1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14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10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13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4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30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32,三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3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21,二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25,二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27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25,三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33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6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20,四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9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2
- ·沙朗撈塌坎第三分卷民風、民俗20,三
-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17,九
-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2,三
-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17,三
- ·沙朗撈塌坎第四分卷童樂、童趣3,二,
-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17,六
- ·沙朗撈塌坎第四分卷童趣、童樂3,一,
- ·沙朗撈塌坎第四分卷童樂、童趣3,二,
- ·沙朗撈塌坎第四分卷童趣、童樂2,二
-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8
-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17,七
-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20
-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2,一
-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