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做真實的我

做真實的我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pp958

  曉嵐:

  你好!

  一直有一種莫名的心疼,每次看到你。從你的表情能看到一種過分壓抑的委屈與抱怨,當然這只是我的主觀感覺。你說她們經常拿老公出來炫耀,這個話題老師講過,缺少什麼炫耀什麼,但是我還是領會不了,暫且背下了。而你不同,或許與你的性格有關,通過交流我感覺你一直把自己包裹地很深,像修女一樣地包裹;或許源於你對生活的不滿。都只是我的猜測。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超我、自我與本我,更多的心理矛盾源於這三者的衝突與戰爭。1超我是道德層面的我,要求我們恪守道德本分,不索求,不享樂,不傷人,做一個完美的人。2本我是本能的我,反映的是人作為生物體的一些本性需求,安逸,享樂,索取(包括對性、物質、名譽、利益的索取,從這一層面來看,我們所有的需求甚至包括貪婪都是正常的,起碼是正常的),總之是對自己有利的需求。3自我是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我,是調整了前兩者之間關係顯露出來的我,由此可見,前兩者的矛盾衝突統統體現在自我身上,而表現出一個矛盾衝突的個體,這便是心理問題的根源。

  認清了這一點,對於我們的內心衝突便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芸芸眾生所最終表現的出來的,也無非是這三者哪一方更佔上風。有的人委曲求全,不圖私利,行善於他人,處於超我的層次,而本我的嚴重壓抑便會導致心理失衡。有的人利慾貪心,不顧其他,認為全天下好事非自己獨攬,這樣的人只處於本我的最低層次,長此以往也定會造成嚴重失衡的狀態——環境、心理的,對物質的過分覬覦,會讓他們越來越孤立,千金易得,真情難尋。所以這兩者都存在相當程度的心理問題。若能夠較為協調地對待二者,懂得自己追求的合理性,同時顧及他人,心理便處於相對和諧的狀態。

  說到這裡,我想你或許會有一些釋懷,也或許,你本就知道這些東西。

  我想對你的一點建議是:

  降低一下超我對本體(它實在是應該被尊重的部分)的束縛,找回真實的你。

  這也是我學習心理學最大的收穫。羅傑斯:衝突往往源於真實自我的遠離。當我們尊重、接納真實的我(本性需求),所有的疑惑與衝突便會釋然而解。知道嗎,在我看到那一句話的片刻,我的天目便打開了,或者說是裂開一個縫隙了,促我繼續成長。

  一切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若當我們遇到傷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卻無動於衷,反倒不正常了,因為我們是尚未修鍊的凡人。而心理學讓我們站在一個更高、更廣闊的視角,看待各種事件及引發的後果(心理不適)。

  一直以來,我一直用一句我並不喜歡卻認為是真理的話來勸慰自己:遵從命運——盡人心,聽天命。我不喜歡這個“天”字(是否源於自小唯物主義的教導),但是今天我找到了我欣然接受的另一種表達:尊重自我,尊從(尊重服從)生活。

  在心理問題出現之後,所有試圖解決的願望,所有可用的解決辦法都有其合理性,只要不傷及他人,都是可以借鑒使用的。

您正在瀏覽: 做真實的我
網友評論
做真實的我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