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守護家園 1300字作文 ( 手機版 )

守護家園_1300字

分類:初一作文  字數:1300字  編輯:小景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凡具有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均在普查和保護之列。主要包括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美術、戲曲、曲藝、雜技、民間手工技藝、生產商貿習俗(包括農業、林業、漁業、畜牧業、商貿、副業等)、消費習俗、人生禮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民間知識、傳統體育與競技和傳統醫藥等類別。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不僅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而且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繫國家統一的基礎。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張小泉,明末安徽黟縣會昌鄉人。其父張思家,自幼在以“三刀”聞名的蕪湖學藝。小泉在父親的悉心指教和實踐中,也練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藝。明朝末年,災害頻繁,烽煙四起。黟縣百姓朝不保夕,苦不堪言。父子二人,制剪為業,小泉刻意求師訪友,技藝大進。經過反覆琢磨,終於創製出嵌鋼製剪的新技術。他選用聞名的“龍泉”鋼為原料,製成的剪刀,鑲鋼均勻,磨工精細,刀口鋒利,開閉自如,因而名噪一時。

  被譽為“剪刀之冠”的杭州張小泉剪刀,是我國著名的傳統產品。它與孔鳳春“杭粉”、王星記“杭扇”、都錦生“杭錦”、宓大昌“杭煙”,並稱為“五杭”,

  張小泉剪刀在現代已有四大類,分別是:工業用剪、農業用剪、民用用剪和旅遊用剪,共有兩百多個品種,四百多種花樣規格。其中,最大的料剪有一點一五米長,二十八點二五千克重;最小的花式剪不足五厘米,重也只有十克左右。

  張小泉剪刀不但花色品種繁多,而且歷史也非常悠久。

  張小泉剪刀是我國手工業的傳統名牌,已有300多年歷史。張小泉剪刀始創於明朝崇禎年間,最初的製作工廠開設與杭州吳山腳下的大井巷。至清朝乾隆年間,其產品作為貢品而傳至京城並廣獲讚許,由此聲名鵲起。在近代,它又先後在南洋勸業會和拿巴馬賽會上獲獎,並在1929年的首屆西湖博覽會上獲得特等獎。1949年以後,作為民族品牌,它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充分關注,毛澤東曾在1956年強調:“張小泉剪刀一萬年也不要搞掉。”張小泉剪刀的發展因此更為迅速,產品遠銷世界六十多個國家與地區。

  1966年,我國傑出的劇作家田漢在走訪張小泉剪刀刀廠時寫下了一首讚美詩:

  快似風走潤如油,

  鋼鐵分明品種稠。

  裁剪江山成錦繡,

  杭州何止如并州。

  張小泉剪刀能有現在如此的名聲,鋒利也是它的一大特點。在一次剪刀評比會上,人們曾把40層白布疊在一起,有各種剪刀試剪,唯獨張小泉剪刀,張開利嘴,咔嚓一聲,一次剪斷,連剪數次,次次成功。檢查刃口,鋒利如故,為其他剪刀望塵莫及。香港一家廣播電視公司還攝取了用一號民用剪,一次剪斷70層白布不缺口接着又剪單層薄綢不帶絲的精彩鏡頭,足見其質量之高。

您正在瀏覽: 守護家園1300字作文
網友評論
守護家園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