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學作文 > 五年級作文 > 自然論 3000字作文 ( 手機版 )

自然論_3000字

分類:五年級作文  字數:3000字  編輯:pp958

我在午後走進愛默生的故居,五月的新英格蘭大地,飄着細雨。波士頓郊外的康科德鎮,古老的建築在雨中晦暗不明。愛默生故居,十九世紀早期的木製建築,還沒有踩上它的地板與樓梯,就似乎聽到了嘎吱的響聲。 

  還在雨中屋檐下等候之時,我想起不同版本的著作在愛默生簡介中幾乎都有的一句話:愛默生出身牧師家庭,自幼喪父,由母親和姑母撫養成人。他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在校期間,閱讀了大量英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畢業后曾在哈佛神學院執教兩年,之後擔任了波士頓第二教堂神教派牧師,並開始佈道。我曾經在有關的文章中看到過愛默生莊園的建築,也在參觀霍桑故居時,聽說了霍桑曾在康科德租住過愛默生的“古屋”。弄不清楚眼前這座房子建於何時,但我知道,年輕的愛默生對大自然尤其對天文學從小就有濃厚的興趣,對自然與神學的思考,使他與教會發生了分歧,當他提出改革教堂聖餐儀式的要求遭到拒絕後,斷然辭職。這一辭職,便使得美國龐大的牧師隊伍中少了一名神職人員,卻在美利堅合眾國的土地上,站出了一名偉大的哲學家、詩人、散文家和演說家。文化思想界捧他為“美國的文藝復興的領袖”,林肯稱其為“美國的孔子”,他的女友瑪格麗特·傅勒則無可奈何地謂之為“康科德的聖人。”愛默生辭職的時間為1832年,次年,三十歲的他在失去了愛妻愛倫·塔克之後,獨自踏上了祖先的土地,在英國、在意大利、在法國,尋找他的根,他的精神源泉,並企圖建構他的思想天地。周遊歐洲列國之後的愛默生,帶着在卡萊爾、柯勒律治和華茲華斯等浪漫主義思想家和文學家那兒獲取的寶貴啟示,於1834年重返美國,次年與他的第二任妻子莉迪安定居小鎮康科德,住進了我現在走進的這座房子里。 

  這是一座典型的喬治時代建築,方方正正,房間對稱,前後左右有寬敞的庭院。五月細雨中的草坪,青翠欲滴。年老的講解員明白了眼前這位學人來自真正孔子的故鄉,一陣驚喜之後,還是不客氣地將我帶到了用做購票與出售紀念品之用的西房。門票七美元。之後,我才跟在她的後面,聽着她輕柔細語而又從容的解說。 

  十九世紀的英國、甚至整個歐洲都是美國的導師,從歐洲遊學歸來的愛默生,就像今日留美博士回到中國那樣走俏。但愛默生決定自謀生活。現在的這個寬大的房間,居中擺了一張小圓桌,就是當年愛默生研究歌德、研究康德、研究倫理學、研究哲學、記日記、寫詩、寫散文與隨筆的地方,有一段時間,他除了與少數幾個朋友(如理想主義的思想家布朗森·奧爾科特)交往外,幾乎與世隔絕,這種與世隔絕式的生活,卻是成全了他的超驗主義哲學的產生,而超驗主義哲學的產生又拓展了他的生活視野,隨之他的朋友圈子也擴大了,以他為核心的“超驗主義俱樂部”最早便是在這個小圓桌前誕生的。那時,包括布·奧爾柯特、納撒尼爾·霍桑、享利·沃茲沃思·朗費羅、奧利弗·溫德爾·霍爾姆斯、瑪格麗特·富勒、索非亞·阿·皮波蒂姐妹、喬納斯·維利、亨利·戴維·梭羅等在內的一群思想家、批評者、詩人、藝術家,不定期地聚集在愛默生的家中,一起探討神學與哲學的不良狀況,思考着美國的身份,探索人與自然的神秘聯繫,詮釋學術和精神上的獨立自立以及烏托邦式的友誼。現在,這間房子里除了一排高大的書架外,還留下了幾幅當年常在這裡聚會者的畫像。 

  愛默生的《論文集》影響很廣,我現在手頭有一本《愛默生人生十論》,是從他的《論文集》中選輯的。原創的《論文集》有兩集,前後於1841年與1844年出版,是他的哲學與文學思想的母本。後來的不少愛默生的散文、隨筆集,大都從這些論文中挑選或節選編輯而成。他的文字精闢,文章幾乎由警句連綴而成,這一點確實可與中國孔子的《論語》媲美。現在美國許多公共的場合還鐫刻着愛默生的警句名言。不過,最初體現愛默生哲學與文學觀念的地方,並不完全是發生在書齋中與學堂上,大自然是它的催生劑與點化劑,亦或說大自然是他思想觀念的母親。愛默生認為,人和自然有一種精神上的對應關係,而精神與肉體都存在於自然之中。“我像玉米瓜果一樣在溫暖的日子裡長大、生活。讓我們讚美他吧!”(《論自然》)。那時的康科德是個小鎮,人口僅五千,寧靜而又安詳。愛默生住宅的四周是茂密的森林,不遠處是起伏的丘陵和清澈的湖泊,著名的瓦爾登湖便在不遠處丘陵山地之中。現在的環境基本沒有改變,高大的白樺與櫸木站立在路的兩邊,房子的後面便可通向森林,只是人口已上升至一萬七千人口,但我在康科德徘徊時,仍然可以感覺到一百多年前的愛默生實際就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所謂“與世隔絕”這個“世”指的是世俗,而非世界。 

  住進這座房子之初,讀書與散步構成了愛默生兩大生活的板塊。在故居的樓梯口,我看到存列着一排手杖,愛默生散步時使用的手杖,室內的採光不好,大門上方透過玻璃窗的亮光,穿越甬道落在手杖上,我數了數,足有六支,木質,褐色,已無光澤。大概已經有一個多世紀無人使用吧?我問,講解員出奇地平靜而溫和,說是的,可那時愛默生是每天都要使用的。愛默生的散步便是思想,愛默生一天沒有停止過思想,也一天沒有停止過散步。散步則必須有手杖。在自家的庭院?在康科德鎮?是的,但他經常去瓦爾登湖,就是客人來了,也不能影響散步的習慣。這時愛默生就在這個樓梯口,給每一個到訪者分發一支手杖,出門,走過門前的教堂,走上通往瓦爾登湖的馬車道……於是,在我的眼前出現了一支執手杖踟躇而行的隊伍,身材高大的愛默生走在前頭,秋日湖岸山坡的紅葉,清澈如藍的瓦爾登湖,以心靈與自然對着話的智者。“對於智慧的人來說,大自然是探索不完的,那盛開的花朵、奔跑的動物、巍峨的群山,可以讓他運用自己的才智去探索,這樣的活動讓他無比喜悅”。據說後來有一次,愛默生與梭羅到附近的四方山上散步,兩人興緻很高,以致手杖也拋開了,一直走到最高的山崖,縱覽着薩德伯里河谷壯麗的景觀,愛默生寫道:“天氣很暖,愉快,薄霧綿綿,整個山川好似個露天大劇場,沉醉於歡樂之中。烏鴉的啼鳴彷彿在空氣中的每一個塵埃上回蕩。” 

  此時,大自然給愛默生帶來的喜悅與歡樂,大自然給愛默生的啟迪與思索,通過他的手杖傳達到了我的內心:人置身空曠的田野或森林深處,最大的感受就是那時表現出來的人與自然的關係,是那麼的神秘。在那裡,人不是孤獨的。每一棵樹,每一棵草都在與人交談,都向人致意。自然界的所有物體對我既熟悉又生疏,既親熱又存在着距離。如果在心裡出現了美好的感覺或者在頭腦中產生精闢的思想,我就感到自己能夠正確地思想,自己在真正地生活。這時候的心情非常快樂。(《人與自然的和諧》) 

  愛默生的第一篇哲學論文(亦可稱哲理隨筆或散文)《論自然》,便是從大自然中、從大自然之子的愛默生的腦瓜中,脫穎而出。我之所以不用“出版”、不用“發表”這樣平實的字眼,是因為它對愛默生的思想觀念、對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對人類的精神境界都太重要了。他把商品、美、語言、紀律、自我意識、精神等都與自然聯繫在一起。他認為商品不僅是自然對人類提供的物質,也是它對人服務的過程和結果;自然界的每個部份的相互協作,撫育了人類,反過來人類又利用自然的恩惠創造了文明和藝術;大自然對人類心靈的影響具有首位的重要性等等。愛默生認為,在所有的人中,學者受自然的吸引最大,他把古代的箴言“認識你自己”與現代的格言“研究大自然”合併為一,憑藉心靈的良知去發現真理,表述真理,發揮獨創性。最初的這部作品,幾乎包含了愛默生“超驗主義”哲學的全部內容,有的雖然還僅是胚胎與雛形,但他用一生的思考與行動完善與完美了這部最初的著作。 

  現在我從愛默生的手杖架旁經過,上樓梯,這回是樓梯發出了真實的嘎吱聲。十九世紀初葉的木樓梯有多少人走過?物質的愛默生與精神的愛默生,都曾引起世人的興趣,以致這獨處一隅的故居,得限時開放,限量進入。實際上,我曾三次來到故居前,我在門口按下那個發亮的銅質門鈴,但前兩次均未被允許進入,因為有二十五名中學生在訪問,因為有一個大巴的遊客在參觀。大門緊閉,屋內似乎一點動靜也沒有,在美國的公共場所都是這樣安靜而有禮貌和秩序。上到二樓,是愛默生與莉迪安的卧室,講解員告訴我,這屋裡所有的陳設,衣櫃、梳妝台、沙發、桌椅等,都是當年的,都是第二個妻子莉迪安的嫁妝。這讓我有些意外,美國也有陪嫁一說么?是的,那是十九世紀,現在沒有了,現在許多美國的家庭,連傢具都不必另外購置,房子里自有一切。我看了那些有了年月、與中國同時代的晚清傢具相比,顯得有些粗笨而簡陋的木質傢具,想象着當年愛默生的家庭,他所愛的人一個又一個在他的面前凋謝,單單留下他獨善其身。那份簡單的年表顯示了這種不幸的記錄:1831年2月8日第一任妻子愛倫因患肺結核病逝,1836年5月9日弟弟查爾斯早逝,1842年兒子沃爾多夭折,1853年11月16日母親歸天,1859年5月27日弟弟巴爾克利去世,1863年10月3日姑媽逝世,1868年9月13日哥哥威廉去世,期間還有1850年與1862年年輕的朋友福勒與梭羅離他而去。算一算,大概每十年便有兩位親人與至親好友永遠地離開了他,這是多麼大的不幸啊。愛默生卻經受住了一個又一個不幸的打擊。所以有人認為,愛默生的超驗主義的哲學,是以他的思想追求,沖淡現實中的不幸,在心靈中尋找歡樂。

您正在瀏覽: 自然論3000字作文
網友評論
自然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