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創建21世紀新型學校規劃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小景
××中學創建21世紀新型學校規劃 標籤:贏在規劃
第一部分:現狀分析
××中學是一所有46年歷史的普通完全中學。學校以“求實、創新”為校風,先後被命名為上海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示範學校、上海市德育先進集體、上海市軍民共建先進集體、上海市擁軍優屬模範單位、上海市中學社會實踐先進單位、上海市加強初中教育先進單位、上海市體鍛達標先進學校、閔行區文明單位、閔行區科技特色學校、閔行區綠色學校。
作為一所老學校,存在着不少發展中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校園建築風格不夠一致、師資隊伍參差不齊、行政人員學科結構不夠合理、社區環境屬城鄉結合部。
1999年9月我校開始新基礎教育實驗,成為新基礎教育實驗學校。新基礎教育實驗已經在我校初中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取得顯著成效,在師資培訓、班級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都有相應進展。我校新基礎教育實驗組獲得區先進稱號,獲得了區成果應用一等獎等獎項,在全國性刊物《中小學教師培訓》《教育發展研究》等發表了新基礎教育內容的論文。
葉瀾教授說:“新基礎教育的理念要制度化。”一部分新基礎教育實驗學校,“一要找亮點,找現有的亮點,使這些亮點更亮;二要找可能的亮點,使學校不斷擴大亮點,自己感到一年一年在亮起來。××中學就有這個味道。”
我們對21世紀新型學校的創建構想是:“以先進理念為指導,以人本管理為目標,以人格塑造為抓手,以人文氛圍為基調,以信息技術為平台,以家庭社區為拓展,以師資建設為主線,以教育科研為支撐。” 我們的創建對策是:“發揚傳統,正視現實;弘揚校風,求實創新;拓展亮點,整體推進。”
第二部分:創建規劃
一.創建目標
在實施新基礎理論本土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始終把握實踐的重點,包括課堂、班級和學校。
(一)課堂——洋溢生命活力
張揚個性、鼓勵多元、提倡兼容、追求和諧
(二)班級——充滿成長氣息
1.凝聚力:具有自主管理能力的小幹部隊伍;每個學生主動尋找為班級服務的崗位。
2.創造力:超越他人、超越自我、超越昨天
3.上進心:有切實可行的動態發展的班級目標,每一個學生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
4.責任心:每一個學生的一言一行能對班集體負責、能對自己負責。
5.時間觀:珍惜時間,珍愛生命
6.效率觀:講究方法,提高效率
7.寬容度: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8.成熟度:善於反思,調整對策
(三)學校——煥發勃勃生機
創設平等與民主、開放與創新的現代學校環境。學校的基本活動場要有利於師生的生存發展,讓學生喜歡學校,解決學生厭學問題。為師生創設一個主動發展的生存環境。
向家庭、社區拓展,不把教育教學局限於學校。完善家長學校、新生家庭訪問制、學校家庭聯絡手冊、社區服務、學生教育教學輔助基地的開發等。新基礎教育的理念將通過學生滲透到家庭、社區,學生將不僅僅是在學校習得新基礎教育理念,而且在家庭、社區也體驗、應用、推廣新基礎教育理念。
二.理論指導
產生於世紀之交的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理論,是一個系統的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論。其鮮明的特點是理論先行、理論聯繫實際,既“成事”,又“成人”。
為創建21世紀新型學校,我們必須要有“理論先行”的意識。將新基礎教育理論本土化,首先是理論的內化。並且要防止理論的窄化和泛化。
(一)凸現內核——三新
新基礎教育理論的核心是,以“三觀十性”為理念,以塑造新人為目標,以“三Z”為培養模式,以創建新型學校為使命。我們要不斷加強對新的教育理念(三觀十性)、新的培養目標(新人形象)、新的培養模式的理解,並且轉化為我們自覺的教育行為。
(二)動態整合——創造
新基礎理論之新,既體現在其理論內核上,又體現在她的開放性和兼容性。這就需要我們創造性加以動態整合。
1.以時代精神作觀照(呼喚新人形象)
2.以生命哲學為底蘊(主動、整體、終身)
3.以信息技術為平台(擴充容量、綜合滲透)
4.以事理研究為特徵(研究性地教和學)
三.創建對策
新基礎教育關注的焦點在“人”:關心人、尊重人、改變人、完善人……因此,我們提出:人性化教學、人文化氛圍、人本化管理。
(一)人性化教學
“終身教育體系的開放化,學習就意味着不只是為了升學,還是為了生活質量、生命質量的提升。”這種大眾化的教育就體現了向生活世界的回歸。要關注生活世界和知識世界的溝通。
由此,我們提出課堂教學的人性化。我們理解的人性化教學,就是要以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來促進師生的生命活力涌動,以保證學生生命質量和學校生活質量的提升。
1.師生互動
教師愉快地教與學生愉快地學之間的互相促進
教師研究性地教與學生研究性地學之間的互相促進
2.生生互動
每一位學生的獨立思考與生生間的智慧碰撞
每一位學生的主動發展與生生間的優勢互補
3.自我互動 以獨特的感受解讀獨特的文本
以獨特的方法解決獨特的問題
這三種互動是多層多維的有機互動。以自我互動為基礎,以生生互動為關鍵,以師生為提高。
(二)人文化氛圍
加強校風、班風、學風、教風建設。倡導進取精神、研究精神和人文精神。我們追求:求真、向善、愛美、樂觀的校園文化。其主要內容是:
1.關注人的命運、尊重人的價值、崇尚獨立人格
2.重視德性修養,注重內心感受,具有反思能力
3.挑戰自我、不怕挫折、主動發展、自我實現
4.具有審美眼光、嚮往和諧、追求完美
5.崇尚科學精神,培養豐富的想象、大膽的猜測、多元的思考
6.樂觀、豁達、大度;倡導人類意識、地球意識、宇宙意識
校園硬環境的建設:包括校園立體綠化設計,環保宣傳,金魚觀賞,愛國主義長廊、學生成長展示廊、科技宣傳畫廊、班級文化建設等等。
以信息技術為平台;建設現代化的教室,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等設備進教室。探索網絡環境下的兩種學習模式,即“拾荒式搜索”和“以網絡為平台,探究式學習”;藉助信息網將外部世界引入學校,拓展學生的視野。
(三)人本化管理
新基礎理論關注人的主動發展,離開人的主體意識是不可思議的。
我們的辦學理念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的主動發展為本”。從精英式的關注少數出色的學生,轉換到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愛。
開展自我發展評價,以喚醒師生主體意識,煥發師生生命活力:
教師自我發展評價——追求自我更新;學生自我發展評價——追求自我超越;行政自我發展評價——追求自我拓展。我們努力做到:激勵師生主動發展的動機、創設師生主動發展的空間、形成師生主動發展的機制。 突出兩個“關注”:關注教師的自我更新,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
關注教師的自我更新,加強師資自培工程
“我們期望的教師,他能夠做到系統深入研究,創新能力有很大的提升,風格特色形成,整個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並能自覺地進行自我更新。”
教育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具有多要素、動態化等特點。在各種要素中,現代化、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為了辦一流的教育,我校多年來一直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辦一流教育的切入口,在新型學校中我們特別是把教師骨幹群體的培養工作列人“重頭戲”,以師資建設為支撐。
新型學校中的師資建設將是:以轉變觀念為前提,以學生本位為標尺,以聽課評課為槓桿,以課題研討為載體。
(1)“以轉變觀念為前提”。從“定位在‘默默奉獻,甘當人梯’上,只是為學生未來的創造服務”轉變為“認識教師勞動的價值在於創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本質,其勞動本身也內含着豐富的創造”。努力學習新基礎教育理論,實現“教書匠”向“教育家”的轉變。
(2)“以學生本位為標尺”。學生是構成教育活動複合主體的不可替代和缺少的一部份,不關注學生對教育活動的主動參與,不着力於教育過程中學生主動性的培養與發展,只把教育當作知識的記憶和技能技巧熟練的過程,是不適應學生為本的時代潮流的。為學生好差分級的標準是因為其忽視的恰恰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學生潛在可能性的發現與開發,恰恰是教育最有用武之地的真正的“舞台”。
(3)“以聽課評課為槓桿”。新型學校的評課觀有如下特點:1、以新基礎教育的三層理念(教育價值觀、學生觀、活動觀)為評課的標準。2、以學會評價為評課的具體尺度:學會對課堂教學的由整體到細節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的理性思考;學會運用發展觀點來評價,也就是既要對客觀的事實作出判斷,又要能夠提出科學的理論依據,既要着眼於現在怎麼樣,又要着眼於發展,將先進的教育理念體現為先進的教育行為。
(4)“以課題研討為載體”。根據新基礎教育理論的基本觀點,結合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確定開展深化課題研究。確立課題,就必須認真學習新基礎教育理論,熟悉新基礎教育的三觀十性;課題確立以後,必須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實踐安排、研究方案;在完成一個個的個案的過程中,加深對新基礎教育的先進性的了解與理解,課題的研究是對自己參與新基礎教育實驗的一種有效的驗證。
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開展學生“成長”系列活動。
關注學生成長的需要,讓學生主動健康地發展,是葉瀾教授新基礎教育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
學生成長活動系列設計主要是提供一個框架,留給師生極大的創造空間。新基礎教育實踐是“不斷創生的實踐,是富有生產能力的實踐。”可以聯繫年級和班級的實際,不斷地細化和具體化。
本設計的三個方面:關注“成長”的主題教育,為了增加學生的實踐體驗;閱讀“成長”的系列書籍,為了增加學生的理性認識;記錄自己的成長故事,為了培養反思能力並且便於看到自己成長的軌跡。
以上三種活動形式,可以互相交替的。主題教育和閱讀書籍豐富了成長的故事的內容;成長的喜悅和困惑,又督促你去多讀書,也使主題教育變得多姿多彩。
四.推進步驟
(一)加強宏觀策劃
學校管理的宏觀策劃,是將“新基礎教育”理念轉化為先進的教育行為的重要保證。我們要以《創建21世紀新型學校——××中學三年規劃》為藍本,在實施新基礎理論本土化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把握實踐的重點,集中在課堂、班級和學校的發展目標上,將人性化教學、人文化氛圍、人本化管理落實到每個學期的工作重點中去。
藉助“中期評估”的東風,發揮“評估指標”的導向作用,使“新基礎教育”研究向縱深發展。
(二)加強中觀調控
(1)有機滲透
不是把實驗當作額外的任務,而是將“新基礎教育”理念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層面。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來搞好“新基礎教育”研究。每年一至兩次的教育教學研討會都是圍繞該主題開展。學校的所有教育活動都要有機滲透這一主題。
(2)重心下移
在實驗推進的過程中,只有校長的意志,而沒有轉化為每一個基層的實際行動,仍然是無濟於事的。最終要落實到每一個班級,每一節課。因此,班主任、年級組長,科任教師、備課組、教研組等等是我們落實的重點。就教研組而言,要推廣到所有學科;就年級組而言,要推廣到所有年級。因此,要加強對組長的培訓。
(3)增強第一責任人意識
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各級各層的行政、班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和科任教師都是相應的第一責任人。將新基礎教育理念不斷內化,並轉化為教師的自覺行動。
(4)形成骨幹教師隊伍
搞新基礎實驗貴在平時的水滴穿的工夫。實踐證明,在常態條件下參加實驗,我們的教師摸索出了一條符合本校實際的成功之路,促成新基礎實驗的本土化。我們將加強師資自培,以自培課時化加以保證
(三)加強微觀剖析
有了“新基礎教育”理念,無論是抓大事,還是抓小事,都可以抓在點子上。其實教育無小事。當然,也不能事無巨細樣樣都管。校長只能抓幾個範例,解剖幾個麻雀。這三年中抓了不少這樣的小事。比如,校長信箱開通以來,認真讀學生的每一封來信,與學生有了更多的溝通,學生報以信任的態度,無話不說。又如,我們提出學生到了教師辦公室,要讓學生與教師平起平坐。開始,有的老師認為是小題大做,慢慢體會到,這實際上是時時提醒我們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這些看似小事,其實都有一個立足點,那就是一切以學生的主動發展為本。
類似的問題還很多,需要我們去剖析去反思,例如:
如何進一步加強“新基礎教育”理論的學習,在不斷內化的過程中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實驗的學科要進一步擴大,如何抓好教研組長隊伍;教師實驗隊伍要加大輻射力度,如何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運用“新基礎教育”理論培訓教師,已經取得一些成績與經驗,如何進一步深入和發展;開展研究性學習,如何與新基礎教育理念相結合;信息科技教育,如何注意重視人的主動精神的發揮等等。
我們將本着“高質量、整體、加速推進新基礎教育,創建21世紀新型學校”的精神,努力將新基礎教育研究走向約定的目標終點,即創建21世紀新型學校。研究層面在鞏固“班級層面的改革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深入到“學校層面的改革研究”,研究的責任人由“實驗教師”轉向“學校校長”,並且建立各層次的“第一責任人”制度,使學校的辦學水平達到一個新階段。
返回目錄頁 下一篇:某縣教育局十一五發展規劃 ∇
××中學創建21世紀新型學校規劃 範文推薦:
相關範文
- ·對面向21世紀高職教師的認識
- ·學習《面向21世紀的黨性教育》心得體
- ·《走向21世紀的中國法學》
- ·說說徐志摩,21世紀里韓寒不可饒恕的
- ·21世紀什麼最昂貴……健康最貴!
- ·寫給21世紀逝去的十年
- ·21世紀的婚姻和愛情
- ·×××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共同
- ·中心小學創建市文明學校三年規劃
- ·弘揚長征精神做跨世紀新人主題班會設計
- ·加強新世紀新階段人民政協工作的實施細
- ·原本我要當“世紀新娘”
- ·中學創建省示範性高中檢查認定彙報會上
- ·×××局××年工作思路
- ·××××公司二oo四年上半年組織工作
- ·×中心××年旅遊電視工作思路
- ·從我做起,建設節約型學校(演講稿)
- ·弘揚長征精神創學習型學校演講
- ·二o o五年春學期×中學團委工作計劃
- ·×中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方
- ·在×中學學生會幹部座談會上的講話
- ·致×××高速公路沿線學校的一封信
- ·文明市民學校規章制度
- ·社區家長學校規章制度
- ·培訓學校規章制度
- ·小學創建書香校園活動方案
- ·探究型學習設計方案
- ·市林業局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
- ·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機關機關
- ·檢察院《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機
- ·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廉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