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2009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2009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得得9

2009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標籤:100個品德故事

  河北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推進計劃,自2009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學校全面進入新課程實驗。按照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01]17號)、《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2003]6號)、《關於進一步加強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2005]6號)精神,為指導各地科學有序地開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願望和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精神,立足我省實際,借鑒先期進入高中課程改革省份及我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工作經驗,大力推進教育創新,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為核心,全面、準確地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構建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課程管理體系和課程資源體系,努力提高全省基礎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為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

  (一)構建河北特色課程體系。結合河北省實際,創造性地實施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普通高中各科課程標準(實驗)》,積極探索普通高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努力構建具有河北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課程體系。

  (二)樹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努力轉變教育觀念,認真落實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學生人格,開闊國際視野,運用現代技術手段,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三)提高課程行政管理能力。在國家課程方案框架下,構建我省高中課程建設與管理的有效機制,提高各設區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和高中學校建設與管理課程的能力,開發多樣化的課程資源。

  (四)努力實現教學改革。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普通高中課堂教學改革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探索與高中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創建學校新的課程文化,形成學校特色。通過選修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修習,形成辦學特色,提升學校品質。

  (五)改革完善評價制度。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和新課程理念的發展性評價體系和教學水平監控體系,建立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與綜合素質評定相結合的評價制度,探索建立與高中新課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

  (六)促進教師成長與教研製度建設。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制度,促進全省普通高中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全省普通高中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重點工作

  (一)成立機構,全面部署。

  1.成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領導機構。省教育廳成立由劉教民廳長為組長的“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領導全省高中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楊勇副廳長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辦公室掛靠在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負責統籌、協調全省高中課程改革工作。

  2.制定我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如:學分管理辦法、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學業水平考試方案、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學校課程指導意見等。

  (二)加強統籌,科學管理。以高中課改為契機,全面加強我省普通高中管理工作。建立全省普通高中網絡平台,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改革和完善普通高中管理工作,實現全省普通高中學籍管理、教育科研、教師培訓、教育資源共享等工作信息化和網絡化。

  (三)強化培訓,精心準備。全面改革培訓方式,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全力實現全員培訓。廣泛、持久地開展不同層次的培訓工作,既有通識培訓,也有學科培訓;既有行政管理人員培訓,也有專任教師和教研人員培訓。堅持做到“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整體培訓工作分三個階段漸進安排,即:課改實施前的準備性培訓;課改實施中的研究性培訓;課改實施后的反思性培訓。

  (四)全面理解國家課程方案。

  1. 課程結構。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3個層次構成。

  ①學習領域。高中課程設置了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8個學習領域。

  ②科目。每一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8個學習領域共包括語文、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技術等12(或13)個科目。其中技術、藝術是新增設的科目,藝術與音樂、美術并行設置,供學校選擇。

  ③模塊。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塊組成。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學科內容的邏輯聯繫。每一模塊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並圍繞某一特定內容,整合學生經驗和相關內容,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每一模塊都對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提出要求與建議。

  2.課程設置。普通高中學製為3年。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構成,並通過學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狀況(具體設置見下表)。

  學習領域科目必修學分

  (共116學分)選修學分Ⅰ選修學分Ⅱ

  語言與

  文學語文10學科選修課程。即:根據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適應學生不同潛能和發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礎上,各科課程標準分類別、分層次設置若干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學習。學校課程。即:學校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開設若干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學習。

  外語10

  數學數學10

  人文與

  社會思想政治8

  歷史6

  地理6

  科學

  物理6

  化學6

  生物6

  技術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8

  藝術藝術或音樂、美術6

  體育與

  健康體育與健康11

  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活動15

  社區服務2

  社會實踐6

  3.課程管理。

  ①學時安排。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 0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假日和農忙假)11周。每學期分兩段安排課程,一般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課,1周複習考試。每個模塊通常為36學時,一般按每周4學時安排,可在一個學段內完成。學校也可以結合師資和辦學條件等實際情況按學期安排各模塊課程。

  ②學分管理。學生每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應獲得一定的學分,學習一個模塊並通過考核,可獲得2學分(其中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每個模塊原則上為 18學時,相當於 1學分)。三年中獲得 116個必修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15學分,社區服務2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選修學分在28學分以上,其中在選修Ⅱ中至少獲得6學分,總學分達到144方可畢業。鼓勵學有餘力或希望多方面發展的學生修習更多的選修課,獲得更多學分。通常情況下,三年內總學分不超過180學分。

  ③課程安排。高中一年級主要設置必修課程,逐步增加選修課程。學校應保證高三學年學生有必要的體育、藝術等活動時間。

  (五)合理構建學校新課程體系。

  1.學校制定課程方案。各普通高中學校要成立學校課程指導委員會,統籌學校的課程實施、管理與評估。學校課程指導委員會下設各學科課程小組,各學科課程小組根據國家的課程方案和省里的指導意見提出本學科的開課方案(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開設的學科、模塊、時間、任課教師,課程說明,以及選修課注意事項等),報學校課程指導委員會審定后實施。學校課程指導委員會在此基礎上編製學生選課指南,指導和幫助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科學、合理地選課。

  2.努力開好選修課程。嚴格按照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中規定的學習領域、科目和模塊的要求實施課程,學校在開設好所有必修模塊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制定開設選修課程的年度計劃,逐步開好各類選修課程。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儘可能滿足學生選課需求。嚴格按照“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要求開設選修I課程。省級示範性高中選修Ⅰ的課程內容不少於課程標準模塊要求的四分之三;市級示範性高中不少於三分之二;一般高中學校不少於二分之一。學校要為學生提供選修Ⅱ課程的選擇空間,至少應當提供6學分的課程供學生選擇。

  3.合理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高認識,積極創造條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開設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切實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實施、考核、評價及學生校外活動的管理,在保證課程開設的基礎上,努力提高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的質量和效果,保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安全、有效,防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科化、課堂化的傾向,積極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

  4.認真落實通用技術課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中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結合地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落實好師資、場地、儀器設備,保證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

  5.積極探索開發學校課程。緊密結合國內外新的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以及學校所在地經濟社會、人文地理、歷史沿革等方面實際和特點,組織開發獨具特色的學校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習。

  (六)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改進完善教學制度。

  1.突出課堂教學改革。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積極探索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切實推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探究,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的組織管理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2.建立學分管理制度。學校要根據課程方案的學分要求形成學年學分分配表。遵循客觀、公正、透明的原則,嚴格學分認定的標準、程序,規範操作過程,嚴禁學分認定中的營私舞弊、弄虛作假行為。

  3.逐步建立選課制度。建立並逐步完善學生選課指導制度,促進基於模塊的課堂教學改革。探索適應新課程需要的教學組織形式,逐步建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制度。做好學生選課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根據自身實際選課和制訂課程修習計劃,使學生適應新課程的學習。要給學生提供課程設置和選課指導意見,對各門課程簡介、選課基本程序及模式、選課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項、不同發展需求的選課模式、學分計算方法、成績考核方式、普通高中畢業要求、高校招生等進行說明和指導,為學生形成符合個人特點的、合理的課程修習計劃提供保障。學校要指導家長正確地配合學生選課。學生在老師及家長的指導下初步制訂三年課程修習計劃,報學校歸檔。

  4.教科研建設與重組。加強學校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組織的建設與重組,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建立健全課程發展的專業諮詢、指導和進修體系。組織並引導教師及時解決新課程實驗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真正使新課程的實施過程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

  5.校長負總責。校長是學校課程改革的第一責任人,應全面負責學校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根據新課程實施的需要,進行教師、場地、設備等學校現有人力和物力資源的優化重組,充分發揮其效益,建立適應模塊化教學特點的、行政班與教學班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和管理新機制。

  (七) 積極利用、努力開發課程資源。

  1.合理使用教學材料。發揮好教科書的課程資源載體作用。鼓勵提倡學校教師根據本校學生實際有效整合教材資源,摒棄學校教師對輔導、練習資料的濫編、濫印、濫征訂行為。

  2.優化校內課程資源。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場地和設施設備,利用好圖書、報刊、雜誌、電子音像教材、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等多樣性課程資源。

  3.開發社會課程資源。因地制宜開發課程資源,努力與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結合。充分利用學校所在地的工廠、農村、部隊、社區、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通過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技術教育與成人教育的融合與滲透,為新課程實施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支撐。

  4.建立網絡平台,實現課程資源共享。積極利用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課程資源,努力建構富有學校特色的課程資源體系。建立省、市、縣、校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網絡平台,形成課程資源共享機制。

  (八) 推進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

  1.學生評價。探索高中學生髮展性評價體系,建立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制定《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辦法》、《普通高中學分管理辦法》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構建發展性的評價制度和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測體系。

  2.教師評價。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制度,全面、科學地評價教師教學工作,將教師教學工作評價與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統一起來。通過評價,促進教師提高實施、開發課程的能力,發揮評價對實施新課程的促進作用,努力營造實施新課程的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

  3.學校評價。不斷完善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學校自我評估與外部評估相結合的普通高中學校評估機制,使普通高中評估成為保障新課程實驗順利進行和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修訂我省普通高中分類分級評估標準和認定辦法。

  4.高考改革。組織力量開展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研究,逐步探索把高考成績、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等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依據。制定《河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機構,保障經費。

  各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成立由主管教育工作的領導任組長的高中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統籌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的推廣和協調工作;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成立由主要責任同志任組長的高中課程改革工作小組,對高中課程改革進行規劃、組織、督導和評估;各級教研部門要成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教學指導小組,具體負責高中課程改革的教學研究、管理和指導實施工作;各高中學校要建立由校長任組長的課改機構,確定工作目標,建立工作機制,加強對課改工作的協調、指導和服務。

  各級政府要設立專項經費用於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重點解決新設課程實施過程中校舍、設施、器材等短缺問題。各普通高中學校要安排重點經費用於普通高中網絡平台建設和系統的師資培訓。

  (二)努力學習,提高認識。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實現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的重要措施。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對於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科學發展,為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等都具有重大意義。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一項涉及內容廣泛,參與人員眾多的系統工程。受到傳統觀念、技術手段、人力資源和條件保障上等諸多方面因素的禁錮和制約,必須通過認真的學習討論,全面系統的培訓,從民族未來發展的高度和國際發展趨勢的角度,充分認識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努力提高課程改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專業引領,加強指導。

  成立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項目研究組,組織力量對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中的各項工作開展專題研究,為我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提供服務。

  全省選擇50個不同層次的普通高中,建立省、市共管的省級高中課程改革樣本學校,為全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提供成功經驗。

  (四)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工廠企業、政府機關、村鎮社區、福利機構等都應成為高中課改的實習基地,高中學校要主動與這些單位和部門建立聯繫,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要積極牽線搭橋,幫助學校和社會建立固定的互動關係,不斷豐富教育資源,努力實現開放辦學。

  (五)建立機制,強化督導。

  建立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工作評估監控機制和專項督導制度,將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工作納入政府對教育工作督導考核和對普通高中辦學水平的評估。設區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好對本地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調研和階段評估,監控各地、各學校新課程實驗的進展情況,及時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總結經驗,分析問題,確保每一所學校新課程實驗都能積極、穩妥、有序地進行。

  (六)搞好宣傳,積極引導。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中學校要積極運用各種宣傳手段,為高中課程改革營造良好氛圍。努力發揮輿論宣傳引導作用,充分利用各類媒體的傳播優勢,向全社會儘可能多地傳遞課程改革信息,徵得社會和學生家長的廣泛理解與支持。

  附件:

  1.河北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2.河北省普通高中學分管理辦法(試行)

  3.河北省普通高中學籍管理規定(試行)

  4.河北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試行)

  5.河北省普通高中學校課程(選修課程Ⅱ)指導意見

  6.河北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裝備工作指導意見

  二OO九年六月

  

您正在瀏覽: 2009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網友評論
2009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