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節日散文 > 誰改變了教師節的味道

誰改變了教師節的味道

手機:M版  分類:節日散文  編輯:pp958

  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報刊雜誌上又是一番關於教師節要不要送禮的爭議,看了很令人鬱悶:好端端的一個節日,怎麼就變了味了呢?繼而又生出氣憤來,是誰改變了教師節的味道呢?

  過第一個教師節,是我參加教育工作的第二年,那天天氣很不爭氣,瓢潑大雨整整持續了一天。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初級小學,四十來個學生,兩個老師,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中午時分,學校來了兩個客人,雖然穿着雨具,依然剛從水裡撈出來的摸樣。一個是鄉上的教育專干,一個是鄉上分管教育的女鄉長,他們帶着兩個作紀念品的大茶缸子,冒雨徒步六里多路專門到我們這個初小來慰問。我們四個人圍着火爐,隨意閑聊,親切如知己。等他們的衣服烤的稍微幹了一點,便與我們握別,又到下一所學校去慰問了。那個大茶缸子我用了十多年,後來再一次調動搬家中,不知怎麼給弄丟了,我為此怏怏不樂了好長時間,並不是它有多麼值錢或是有什麼特別,主要是它是我過第一個教師節的見證,看到那茶缸,就會記起當時的感動和親切。

  後來的教師節便是到鄉上去開一個慶祝大會,表彰一批先進教師,大家還能得到一份價廉物不美的紀念品。就這,我覺着也挺好的!因為專門為一個行業設置一個全國性的節日,目的是彰顯這個行業的重要和特殊,引起國人的重視,不應該是撈紀念品的日子。再後來,教師節的慶祝會也不開了,價廉物不美的紀念品自然也就沒有了。這也無所謂,鄉鎮財政困難,雖有重教尊師之心,卻無籌會購買禮品之力,我們是可以理解的。說句真心話,在鄉下教書28年,在27個教師節里,我參加過的慶祝會大約有一半多,也數次當過先進教師,從鄉鎮領導手裡領過獎品和證書,約有十來年的教師節是在不知不覺中度過的,我和我的同事們未曾有過半句的怨言,更沒有為此影響日常的工作。

  在鄉村教師眼裡,教師節和平常的日子並沒有什麼不同。

  2003年秋季,我被調到一所校舍很是衰敗的學校,那幾天我的情緒很失落,萎靡不振。在教師節那天早晨,當我拉開窗帘時,一束帶着露水的野菊花立在窗台上,我的眼前一亮心裡一熱,急忙拉開房子門,輕輕地把那束野菊花拿在手裡,才發現花梗中間還夾着一張小紙條,紙條上是幾行娟秀的文字,大意是他們發現我情緒低迷,可能是學校太破舊的緣故,在教師節這天,他們特意送給我一束菊花,祝我節日愉快,心情儘早好起來!落款是六年級全體同學。我拿着那張紙條,看着燦爛的野菊花,心裡感到十分內疚:正常的工作調到,為什麼要把情緒帶到學校,繼而影響到學生呢?晚上躺在宿舍的炕上,看着從瓦縫裡擠進來的星星,心裡堅定了安貧樂教的信念。

  我在那所破敗的學校安下心執教了兩年,新校園建成之後,我又執教了一年之後,再次被調到另一所學校任教。在那所破敗的學校任教的三年時間裡,每年的教師節早晨,我都會收到一束燦爛的野花,使我心生溫馨,身受感動。那三年是我工作條件最艱苦的三年,也是我心裡最幸福的三年!

  調到中心小學之後,每年的教師節都會收到學生們自製的賀卡,其實也就是在一張白紙上自己畫一幅畫,沒有彩筆的,就直接用鋼筆畫上了,大多的圖畫很稚拙,儘管如此,我每年收到學生們的賀卡,都如獲至寶,很喜歡地珍藏起來,至今已經積攢了厚厚的一沓子。每當心裡產生職業倦怠的時候,我就把這本賀卡集拿出來欣賞,那張張賀卡後面,都隱藏着一張可愛的笑臉,滋潤着我枯燥的情感,化解了我的倦怠和消沉。

  不知從何時開始,教師節在城裡開始變味。起初是聽城裡的朋友說過教師節要給老師送禮,禮品的價值不等,有十多元一個的口杯,也有數十元的毯子之類的,一些暴發戶動輒以數百元的禮品相送,再後來從調進城裡的同事口裡得知,城裡的家長果真在教師節給老師送禮品,而且愈演愈烈,禮品的檔次也越來越高,最低的也要數十元了,送禮的內容也五花八門,有日常用品,有衣服,有床上用品,甚至還有女性的化妝品。這股風氣的普及,苦了大部分家長,更難為了當老師的。作為家長,他們認為老師教書天經地義,沒有必要給送禮品,但是看到別人在送,自己不送又怕惹老師不高興,不重視自己家的孩子,再加上孩子間互相攀比,只好違心送禮。作為老師,大部分老師忠於職守,職業道德高尚,能夠一視同仁的對待學生,當家長送禮品來時,老師陷於兩難的狀況,不收吧不近人情,收吧似乎不妥。可是一旦收了第一次,以後的收禮就自然而然了。公平公正的教育就這樣慢慢地發生了變化,教師節的味道也隨之改變。

  我的侄女在城區學校上學,從一年級開始給老師送禮,剛開始是一個口杯,隨着年級的升高,禮品的規格也隨之增高,毛毯、化妝品、最後發展到一套二三百元的衣服,或者一個數百元的花籃。送的無可奈何,受的興高采烈。一提起教師節送禮,靠打工養家的弟弟一臉的憂鬱。我曾勸過當弟弟的,不要給老師送禮會怎麼樣,他憤憤地說,有一年的教師節送禮輕了,視力不好的侄女被排在最後一排坐了一學期,說了幾次老師都不理睬。不送能行嗎?

  教師節給老師送個小禮品表示節日的祝賀,本來無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令人氣憤的是,一些教師在收了家長的禮品之後,開始對學生另眼相待,禮重者,特別對待;禮輕者,區別對待;不送禮者,青眼相待。如此一來,就連學生的座位都和送禮的輕重都有了關係。更有一些師德不高的老師,變相地向學生索要禮品,一些窮得只有錢的家長更是助長了這股風氣,不是送禮就是請吃,或者旅遊購物等等,最終把一個清凈清純的校園弄得有了銅臭的味道。

  作為一個鄉村教師,執教28年,我沒有接受過一次家長的送禮,仍然一如既往地躬耕在講壇之上,我的農村同行們皆是如此,沒有一人因此而生怨言,為什麼城裡的老師,條件比我們優越,還要接受送禮,並且積極地為此推波助瀾呢?難道不收禮就不能做一個城裡老師么?這些同行的職業操守又在哪裡呢?

  是誰改變了教師節的味道?是家長還是老師?

您正在瀏覽: 誰改變了教師節的味道
網友評論
誰改變了教師節的味道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