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我是一隻秋來無力遷徙的候鳥

我是一隻秋來無力遷徙的候鳥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我是一隻秋來無力遷徙的候鳥 標籤:今天我是升旗手

  我是一隻秋來無力遷徙的候鳥

  近日在人民網“觀點頻道”讀到梁恩明老師《莫斯科郊外的老人》一文,作者用第一人稱寫真的手法描述那“一身灰色西服,胸前掛滿了各種勳章、獎章……”的獨坐在莫斯科郊外的老人,並靜心聆聽老人“當年,我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過這座城市。沒有我們,哪有莫斯科的今天……”的話語之後,感嘆的說道:“老人已是秋來無力遷徙的候鳥了。”

  咯噔一聲,我的心也似乎也跟着震顫了一下:梁恩明老師用“秋來無力遷徙的候鳥”來形容“莫斯科郊外的老人”當時的境遇和狀況,是何等的貼切和懾人人心魄啊!我想,大凡到了五六十歲這個年齡段的人,是不是也會在經意不經意間地想:自己是否也屬於“已是秋來無力遷徙的候鳥了”呢?別人的心思我不猜,起碼,我本人是有這樣的想法的。

  我知道,鳥類因為生態習性上的差異可分為留鳥和候鳥。留鳥終年留居在一個地區,或是僅作短距離的漂泊或短距離的垂直遷徙。候鳥則具有因季節不同而作長距離遷徙、變更棲息地區的習性。如:燕子春來秋去,鴻雁春去秋來,它們都會隨着季節的變化,年復一年地重複着這一自然現象。候鳥為了能找到適宜的外界環境來覓食、繁殖、避開天敵和不良的氣候條件,不惜消耗大量的體力來作長距離的遷徙。

  我還知道,鳥類剛孵化出的雛鳥有早成鳥與晚成鳥之分。凡雛鳥剛出殼眼睛便睜開,全身覆有稠密的絨羽,腿足有力,待絨羽干后能立刻跟隨親鳥自行覓食的雛鳥,叫做早成鳥。如雞、鴨、鵝、雁等。而雛鳥從卵殼出來時,發育還不充分,眼睛沒有睜開,身上的絨羽很少,甚至全身裸露,腿和足也軟弱,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需要留在巢內由親鳥來餵養,這樣的雛鳥叫做晚成鳥。如家鴿、燕子、啄木鳥、麻雀等。晚成鳥一般築巢隱蔽而安全,親鳥大多兇猛足可護雛,所以雛鳥的成活率明顯高於早成鳥。正因為如此晚成鳥每巢的產卵數明顯比早成鳥多。有趣的是,樹棲鳥類的腳有一個鎖扣機關,長有屈肌和筋腱,非常適合抓住樹枝。當鳥全身放鬆蹲下睡覺時,它能用身體的重壓使腳趾自動緊握住樹枝,這樣只管放心睡覺,萬無一失,摔不下來。我想,我本人或許是屬於一隻晚成的留鳥罷!

  明代錢鶴灘在《明日歌》中說:“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告誡和勸勉人們要牢牢地抓住稍縱即逝的今天,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計劃和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明天。今天才是最寶貴的,只有緊緊抓住今天,才能有充實的明天,才能有所作為,有所成就,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該牢牢銘記:一切從今天開始,一切從現在開始。對啊!管他“遷徙”不“遷徙”呢,珍視今天才是正道!

  於是,我便更加敬重那“大器晚成”的“角色”們了,比如朱琳61歲演《洋麻將》名享海內外,63歲的葉德嫻演《桃姐》,獎項拿到手軟。梅麗爾·斯特里普60歲后演《鐵娘子》,成為奧斯卡的獲獎專業戶;凱瑟琳·赫本憑《金色池塘》領獎時,已74歲高齡了……這,全都是“一切從現在開始”的典範啊!

  上周六,孩子單位的領導來訪,席間我還說起自己“是從何等的坎途中走過來的”呢!今天想想,“過來的”都是一個個今天的積累,無所謂坎坷與平坦。只有“一切從現在開始”才不會心存“已是秋來無力遷徙的候鳥”之虞了。

  笑鈾

  2014,04,15。

您正在瀏覽: 我是一隻秋來無力遷徙的候鳥
網友評論
我是一隻秋來無力遷徙的候鳥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