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書包誰來背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由空着的藍色博愛座椅而想到的》的文章。文中講了我在青島旅遊時遇到的一件事:公交車上人多,一個母親主動給一個抱着小孩的女人讓座,而同行的十四五歲女兒卻無動於衷。由此我發了一番感慨。當今時代,物質豐富了,而一些年輕人的道德水平卻下滑了。
今年秋季,新的學期開始以後,我在北京幫助小女兒照看外孫女,承擔著接送她上下學的任務。外孫女今年8歲了,上小學三年級。我看到,在接送孩子的隊伍中,除了為數不多當屬孩子父母的中年人之外,絕大多數則為爺爺奶奶輩的老年人。想當年,我輩上學時,背着一個小小的粗布書包,自己單獨前往。今非昔比,如今孩子上學,都由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領着,送去接來;而書包呢,都是時髦的雙肩書包,或者是拉杆書包;書包碩大漂亮,書包內裝得滿滿當當,其重量數倍於當年我輩之書包呢!
每當孩子們上學放學之時,學校門前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因為書包比較碩大,比較重,所以在開始接送外孫女的時候,我要把書包背起來,但外孫女說“爸爸媽媽和老師說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堅決不讓我背。她既然這麼說了,也為了鍛煉她、培養她,之後,我接送她時,只是陪着她,書包一直由她自己背着。
但是,我發現,在接送孩子時,書包由大人背着的,似乎要多於孩子自己背着的。這些背着孩子書包的,也包括一些年邁的爺爺奶奶們。比較碩大、比較重的書包,對於一個七八歲、八九歲的孩子來說,也可以說是重了點,有着護犢心結的大人幫着背一背也可以理解。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書包由大人背着,恐怕有一種“嬌慣”孩子的弊病。
人都有愛孩子的天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嬌慣”孩子也是人的天然意識。現今,一對夫妻只有一個孩子,孩子確實是寶貝,的確非常金貴。現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豐富了,對孩子多點照顧,來點“嬌慣”自在情理之中。但如果“嬌慣”過了度,就有點讓人擔憂了。我在接送外孫女時,除了看見一些孩子一出校門,就趕緊把書包遞給大人,大人們,包括年邁的爺爺奶奶們接過來背在自己肩上的現象外,還常常看到一些大人,拉着孩子到附近的小商店小攤上,或買瓶飲料,或買只雪糕,或買包休閑食品,塞到孩子的手中,孩子邊走邊吃的現象……
人們感嘆、抱怨,說如今的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理能力不強,什麼都不會幹,個人素質差,以我為中心,責任心不強……,之所以如此,大人的嬌慣恐怕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吧!
古人說,慣子等於殺子,這絕非危言聳聽!--嬌慣的惡果已經越來越多地凸顯出來,出現了“啃老族”,這禍及的是大人們自己。另一方面,嬌慣的惡果,恐怕會禍及到“寶貝”們了。大人們的嬌慣,在很大程度上,是擔心孩子吃苦受累。但無論如何,孩子總要長大,總要自己步入社會,總要獨立在人世間行走。作為爺爺奶奶,作為爸爸媽媽,我們能夠陪着孩子一生嗎?孩子的所有事情,大人能夠包辦一切、永遠包辦嗎?一般來講,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生命總會結束在孩子之前,你不在這個世界了,孩子後面的日子還長着呢,他們難道就不過了嗎?
我的外孫女,上學時,書包自己背,在外面不要求大人給她買什麼亂七八糟的飲料,也不吃那些花花綠綠的小食品……之所以這樣,都得益於大人從小對她的教育,得益於對她日常習慣的及時、必要的引導,以及潛移默化的影響。她雖然有了一些好的習慣,這使我倍感欣慰,但遠遠是不夠的,還應該繼續不斷地錘練自己。
歷史的、現實的無數實例都告訴我們,一個人經些風雨,歷些艱難,受些磨鍊,是好事,絕非壞事;而這樣的風雨、艱難、磨難,需要從小時候抓起,從小事抓起。
要我說,孩子到了七八歲的時候,他(她)的書包,還是由自己背着為好,大人們,尤其是爺爺奶奶們就不要代勞了。如此,絕沒有什麼壞處!
(2014年10月25日 於北京)
相關範文
- ·中國的十字架誰來背負
- ·書包,書包真重呀
- ·那些年,我背過的書包
- ·外婆的書包
- ·女兒的書包
- ·沉沉的書包留住了輕漂的靈魂
- ·殘害孩子的“兇手”就是孩子的親身父母
- ·孩子,誰來聽你說
- ·新華書店圖書包管員演講:與夢想一起飛
- ·審視那書包里的故事
- ·書包和褲子
- ·想念花書包
- ·讀懂孩子,化解家長與孩子的代溝
- ·《給孩子100本最棒的書》讀後感
- ·《誰來拯救地球》讀後感
- ·讀《誰來拯救地球》有感
- ·讀《誰來守護公正》有感
- ·《誰來拯救地球》讀後感300字
- ·誰來救救我啊
- ·由誰來買單
- ·魔鬼交易,傷誰來買單?
- ·恐怖的惡夢,誰來解析
- ·誰來關註:非領導公務員
- ·多情的人,誰來安撫受傷的心靈
- ·誰來關注精神病人
- ·中國國企——高管層的年薪該由誰來拍板
- ·誰來追究這樣的弄虛作假者
- ·落地桃花,誰來釀取女兒紅
- ·若沒有你,誰來陪伴我的愛情
- ·誰來保護她的天真
- ·誰來證明小三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