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我愛這土地

我愛這土地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我愛這土地 標籤: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我愛這土地

  彈指間,人生已過了四十個秋天。一個感覺越來越深刻——一切都是輪迴,時間,連同生命。況且,生命本身就是與時間對應的,人的中年,正是對應了秋天,洒脫中帶着傷感,深沉中透着淡愁。每次走過田野,昨天玉米還翠綠如海,今天已經是田地新翻,泥浪層層了。望遠方,視野開闊,高天淡雲,淡樹疏村,忽然想發孔子在川上的感嘆,說出口的卻是:“天涼好個秋啊!”

  就在或平淡,或無可名狀的感覺中,我走在家鄉的路上,幾十年來,幾乎不曾離開過這路,我熟悉着它的溝溝坎坎,曲曲折折。我熟悉着家鄉每一寸土地的變遷,因為,在它的懷抱里,我一天天生活,一天天長大,成熟。有時候,走在某條街道,會想起這裡曾經是個竹園呢,那竹子長不高,葉子彷彿永遠是疏落干黃的樣子,竹園中,還有大人也摟抱不住的杏樹,果實熟了,又大又黃。

  竹園的旁邊,是有個飼養室的,飼養員閱歷豐富,冬天時,就在飼養室聽他們講故事,門帘是草織的,隔風,室中央攏一堆火,煙熏得人睜不開眼睛,我們幾個小孩擠在一起,聽完鬼故事,嚇得不敢回家。

  記得那時候,村子周圍,溝渠縱橫,清流不斷。我們會沿着渠,一直走到河灘,河灘有大片大片的柳樹和茂密的蘆葦盪,捉魚,逮鳥,做柳笛……

  那時候,我們精力旺盛,整天不沾家,現在想來,那片貧瘠的土地,竟有那麼多無窮的歡樂,這歡樂,就像生命的密碼,一旦打開,其藏品就豐富無窮。

  偶爾會踱到當年小學的舊址,如今已成了人家的宅子,只兩間頹房和斷壁,讓人依稀能憶起當年的模樣。現在再看,這地方實在是太局促狹小了,但在這裡,我們玩遊戲,下雪了滑冰,打乒乓球,照樣玩得不亦樂乎,老師都是民師,如今多已退休或轉行,教我書法,對我寫字有重大影響的王老師,生活更是慘淡,但我正是從這裡學起,由學校而社會。

  感覺家鄉就是慈悲的佛,他的一花一葉,一草一木,都是在向我講生活的經和法。兒時污水橫流的街道,散發著濃濃香氣的五月槐花,父輩貧苦而火熱的勞動生活,簡單純樸的鄰里情感,都是一種直白的生命的滲透。哪怕是落後與醜陋,也是在警示我要遠離它們。

  更有父母手把手的教育。小時候,特別喜歡跟在做飯的媽媽後面,聞廚房裡濃濃的煙火的味道,於是,還沒上學,我做學會了做簡單的飯菜,小學的時候,還學會了擀麵條。年齡稍大,父親便領着我們下田幹活,初一的時候,還獨自一人裝了一輛麥秸車,少年時代,我個子矮,沒力氣,但父親不顧惜我,每到假期,天還不亮就催我和他一道去裝車,用借錢買的拖拉機為人家送沙石,是當時家裡主要的收入。兩年下來,我的胳膊有了腱子肉,手上有了繭,卻覺得抓什麼都有力了。以後,覺得自己長成了大人,肩膀可以扛很重的東西了。

  求學,畢業,工作,成家,做父親,按部就班的生活,給了我一份淡然和平靜,我嚮往着外面的世界,但紮根於家鄉的土地,內心濤遠塵凈,因為這裡的人和物,都融成一種叫血和情的東西,在我的內心流淌。

  每年的清明,我都會帶上兒子去上墳,我們恭敬地磕頭,上供品。這是儀式,也是一種牢記,我想讓兒子知道,我們的長輩就長眠在這塊土地的懷抱里,但卻留下了根,我希望他將來走出這片土地,但不要忘記,正是這片土地,給了他一切。

  又是一個天朗氣清的日子,走向田野,褐色的泥土像父親裸露的胸膛,遠處,修公路的工地,正如火如荼地忙碌着,我們這裡要成為開發區了,不久,家鄉將會以新的面容出現了,我想披上美麗的衣服,家鄉一定會秀若美女了。

  心頭忽然湧出艾青的詩句:“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是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眼睛頓時濕潤了。

您正在瀏覽: 我愛這土地
網友評論
我愛這土地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