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民友:翰墨煙雲沉腕底,山川靈氣上毫端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訪中國書畫研究院委員馮民友先生
文/龐鋒
沈丘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居潁水中游,西臨項城,東與安徽界首接壤,是《千字文》作者周興嗣故里、千年古槐之鄉。這裡有九孔橋、兆豐酒、兩儀拳、紅薯粉、顧家饃,還有槐店回族“文獅子”,真可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古享有“梁宋吳楚之沖,齊魯汴洛之道”之稱。近幾年孕育出無數民間藝術之花,在這些爭奇鬥妍的民間藝術花叢中,有一朵最引人注目的奇葩,他就是中國書畫研究院委員馮民友先生。
一
馮民友,1949年出生於留福鎮一個貧困的農家,兄弟姐妹七個,從小衣食不周,苦寒無依。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馮民友從小品學兼優,累獲嘉獎,父母親很少因為功課,為他操心。老師見他寫一筆好字,便有意引導他,先顏體,再柳體,然後北朝碑版,摩崖石刻,漢錄、秦篆無不揣摩臨習,行草書則對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孫過庭《書譜》、李邕《雲麾將軍碑》等下力尤勤。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李俊秀、李漢民老師苦心栽培下,他的書法突飛猛進,在當地已小有名氣。老師告訴他,臨摹要緩,重在在神會,不可淺嘗輒止,更不可得其神骨,勿圖貌似;老師鼓勵他,筆墨之事,天資篤、學力深,而胸襟尤要闊大。臨池日久,腕力生風,自能神運入妙。
1970年馮民友高中畢業,在沈丘縣老城高中任教。懷着對書法藝術的追求之夢,在學校工作之餘,心裡眷戀的還是他的書法。狹小的宿舍成了他藝術創作的地方,除了簡單的生活必須品外,筆墨紙硯隨處可見,床頭案底堆滿舊報紙,費紙敗筆,隨意揮灑,往往得心應手。以至於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換成上等的宣紙,卻令他正襟危坐,思遏手蒙了。
1978年馮民友被調到沈丘縣師範學校任教。次年又被調任沈丘縣第一高中副校長。事業的夢想,使他看到了希望,在心靈深處燃燒着熱情,而現實生活又使他抑塞不拔。1980年,父親撇下兩輩人走了。母親帶着他們姊妹七個相依為命。當年,馮民友剛結婚沒多久,日子過得恓惶。他身為長子,目睹孱弱的母親拖着沉重的家庭之舟蹣跚而行,弟妹餓得哇哇啼哭,他狠下一口氣,一定要幫着母親,把日子過好。
有那麼一段時間,他覺得身體里的一切都在熄滅。黑暗從四周圍攏、涌盪、喧嘩,甚至囂張。光明變得朦朧、孱弱、慢慢縮小,像糖在黑色的水中融化。尤其是在晚上,燈盤上的清油燃燒殆盡,他看見月光透過殘損的窗欞漫進屋子,照在空蕩蕩的牆上。
他一直感覺爹還在的,好幾次都夢見了,爹看着他下地、照顧弟妹,朝着他們溫暖地笑。想起這些,馮民友似乎能得到一點兒安慰,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紛紜的往事,一幕幕在馮民友眼前重現。
太陽很高,沒有一絲雲,風中挾裹着聲聲蟬鳴,一陣緊似一陣,誰家的雞在樹蔭下打盹。陽光以最明亮、最透徹的方式,在與土地交流,黃土地幹得嗆人。當暴躁了一整天的太陽,終於平靜下來,光線開始變得深沉,遠遠近近的蟬鳴舒緩了很多,馮民友也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
“洗把臉吧,”妻子打來洗臉水、將毛巾遞給他說,“你還是回學校好好教書吧,不用每個禮拜都往回跑,70多里路,遠着哩!我和娘能忙得過來!”。
“沒事,忙完這茬莊稼再說吧!”他說得那樣急切。
馮民友的話,讓妻子彷彿嗅到如夢的花香。
帶着濃重鄉音的馮民友,談起以往的苦難歲月,淚眼模糊。他內心裡深隱着最柔軟、最敏感的部分。聽他娓娓地講述,我深知他是從民風淳樸且貧窮落後的農村裡一步步走出來的,骨子裡仍舊有鄉親們身上那種內斂沉穩、質樸堅毅、悲天憫人的品質,他的胸懷和靈魂感染了我,讓人肅然起敬。
二
對馮民友來說,冬天就這樣過去了。
為了安撫他的情緒,我有意識地岔開話題。當談起書法篆刻藝術,本來言語內向的他,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聽先生談書畫,就好像在聽他和他的筆墨在交流。
“迷上篆刻,那是近十年的事情。”馮民友說。
已經開始書法創作的馮民友,送字裝裱時,師傅提醒他,該給自己刻個圖章了,他怕求人麻煩,就自己學着刻。那一方方浸透着歷史文化感的印章,向他昭示着中華文化的深邃,那一方方圖章深深地打動了他,使他對漢字象形藝術和結構形式的魅力產生了濃厚興趣。就這樣,馮民友在篆刻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馮民友對篆刻達到了痴迷的程度,經常是一夜一夜不睡覺。他說,篆刻初入易,深入難,要成名成藝更難。篆刻醞於篆而成於刻,精湛的刀法是佳印的關鍵,即便是在字法、章法上已經有了很好的構想,若無過硬的刀上功夫,構想只能是空想,因此,刀工是印人的硬功。
他一方面深入研究中國印學,追本溯源、宏覽百家、摹習經典;另一方面,以極大的熱情和心力從事篆刻創作。後來,隨着刀法越來越純熟,不但篆刻的速度越來越快,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了。
2005年退休后,他又多次參加全國舉辦的書法、篆刻培訓班學習。期間又得到書法家竇全悟、李如一、篆刻家張慕石等悉心指點,他的書法和篆刻藝術日臻成熟。他將筆情刀趣聚於方寸之間,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基礎,以中原地域文化為營養,不斷潤澤其篆刻藝術,豐富其藝術人生,一步一步走進了書法篆刻藝術的殿堂。
馮民友先生慢聲細語,面呈微笑,那淡淡的微笑顯得格外慈祥和健康,他的字和他人一樣很敦厚。他的字筆力厚重,筋藏肉瑩,氣韻浮動,其勢如鳳舞翔鸞,攝人心神。他左右筆皆能書,以左筆見長,作品氣勢雄渾蒼健,胎息清雅高古,有金石之味與書卷之氣。尤其是當你親眼目睹他揮毫書翰,那種時而氣吞山河的揮灑、時而委婉凄約的飄逸,你無法不被他筆下流淌的線條和律動所衝擊、所激勵、所震撼。他是用靈魂寫字的人,因為他在寫着自己對藝術的虔誠,在寫着對理想的執着。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似乎能讓他解讀出漢字中隱藏的藝術密碼,手裡的筆似乎也更有了靈性。
2006年4月,在“首屆全國毛體書法大賽上他的作品榮獲三等獎;2006年6月,在第二屆“金鼎獎”全國書畫大賽上他被授予“書畫藝術”金獎;2006年10月,在首屆紅色之旅“井岡山”杯文學藝術大獎賽上他又被授予“文學藝術”金獎;2008年7月,在紀念周恩來誕辰110周年暨當代書畫名家邀請賽上他又榮獲一等獎;2009年4月,在“今日翰墨”中國書畫家作品邀請賽上獲金獎;2009年9月,走進上海第五屆“中華杯”共和國六十華誕全國書畫大賽獲銀獎;2009年10月,在“和諧杯”全國書畫攝影藝術大賽上他的作品又榮獲金獎。
馮民友把畢生精力奉獻於書法篆刻藝術。他現任中國書畫研究院藝委會委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豫東印社副秘書長,沈丘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沈丘縣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是一位造詣較深的左筆書法家、篆刻家。他的作品在全國書畫大賽中頻頻獲獎后,多次應邀為廣東省東莞市河南商會、韶山毛澤東紀念館、中共河南文獻研究會等創作巨幅左筆書法作品,在業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廣東沿海一帶,很多喜愛書法的人能為收藏和懸挂一幅馮民友的左筆書法作品而倍感愜意。
馮民友為人低調,品節既優,人皆重其筆墨,更欽仰其人。馮民友的母親年逾八旬,癱瘓十年,行動不便。為了照顧母親,他幾乎不出遠門,也不多嗜好、更不喜客套應酬、煙酒不沾,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沉迷在自己的藝術世界里,遍臨諸家,心摹手追,苦心孤詣,孜孜不倦追尋着漢字藝術的樂趣。馮民友大隱於世,獨享平淡生活,收放之間,盡顯大家風範。他的孝行被鄉親們廣為傳頌,很多媒體想去採訪他,都被馮民友婉言謝絕了。
他深情地說,“我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也沒有捨己救人的事迹,我只是一個愛舞文弄墨的教書匠,母親沒跟我享過啥大富大貴,照顧母親是我們做兒女的本分,我只是做了一些自己該做的事。”
他對書法、篆刻的熱愛,令他的生命里充滿了和煦的陽光。馮民友說,他之所以幾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早過花甲之年,仍舊不能放下筆,全出於兩位李老師之賜,他畢生難忘。
退休后,沈丘縣委辦了一個書法培訓班,請他去講課,馮民友欣然應允。他獎掖後進,如海胸襟,慧眼識駿,培育了一批批書畫人才,桃李天下滿園芬芳。他認為: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他教學生習帖時,意在筆先,氣韻在胸。勁腕、以氣貫之,如鷹望鵬逝,信之自然。寫字力求楷如立,行如走,草如飛。無論臨碑臨帖,都要認真臨摹,臨其意、摹其形,最後才能“得意而忘形”,不受一家體所囿。既專工又博學,融會貫通,把前人的精髓化入自己的作品中去,才能達到“自可背羲獻而無失,違鍾張而尚工。”的境界。
三
2013年春節后,他托東莞市河南商會秘書長、書法家李中魁先生給我捎來一幅中堂,左書李白的《將進酒》。這幅中堂無論分行布白、參差避讓、濃淡枯濕,還是落款鈐印,都極為講究。鐵點銀鉤,鋒纖往來,在尺幅之內宛轉屈伸、玲瓏飛逸,有懸針垂露之蹤,揚波騰氣之勢。我甚是喜愛,憾其尺寸太大,僅作收藏,不能懸挂於廳堂之上。
當我得知李中魁先生還收藏了他一本朱跡時,很感興趣,便借來一閱。他的篆刻作品大氣磅礴,“方寸之間,氣象萬千”透出的精氣神給人一種震撼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與感染力。“拈筆古心生篆刻,引斛俠氣上雲空”馮民友的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並且更兼得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很顯然,馮民友先生的精湛篆刻與他紮實的書法藝術功底分不開。
2009年,是祖國建國60周年,也是馮民友耳順之年,這讓他心靈一顫:
他要篆刻三幅偉人肖像為祖國獻大禮!
馮民友查閱了有關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的大量史料,他說了解人物背景對篆刻很重要。因為人物性格不同,用刀深淺也不同,有些人性格細膩,刀法就要輕一些,而有些人性格粗獷,刀法就要重一些。因為石頭本身就脆,方寸之間下刀無數,一刀刻不好,滿盤皆輸。尤其是篆刻頭髮絲,刀刀揪心,每一刀都得慎之又慎,生怕出絲毫差錯。
冰冷的壽石里,有他燃燒的激情,他的崇敬之情在石頭上溫情流淌,馮民友將積鬱在心中多年的情愫,傾注在刻刀下。兩個月後,三幅偉人肖像篆刻作品,在馮民友夜以繼日的精雕細刻下終於完成。
馮民友一臉燦爛的笑容,他如瓶泄水,將自己對篆刻、書法的理解和對生活的理想娓娓道來。每當提起這些,他的眼中就會閃動點點星光。他遂覺得,自己的心像一張新帆,其中每一個角落都被夢想的大風吹得那樣飽滿。
中國軍事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毛澤東嫡孫毛新宇看了他的部分作品后,親切地稱讚:“馮民友先生巨幅毛體左書《沁園春.雪》大氣磅礴,字裡行間有山石突兀之感,群山起伏奔騰之勢,寫出了毛主席的詞意。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的肖像篆刻作品,此次榮獲金獎,眾望所歸!他的作品蒼勁樸厚、虛實相生,流美雋秀、氣息和暢,能夠很好地抓住偉人的神韻和風采,是雕刻歷史表情的人啊!”
他在掌聲中走上領獎台,眼中噙着欣喜的淚;他接過金色的獎盃,心裡垂着沉甸甸的喜悅。
翰墨煙雲沉腕底,山川靈氣上毫端。馮民友先生之所以受人尊敬,不僅僅是因為他有淵博的藝術涵養,更重要的是他有着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他胸蘊儒雅,心無旁騖,用了半個多世紀,追求自己的藝術人生。這是一種境界,一種人生難得的境界。他追求一種無窮極的美,他希圖在這樣的美中,得到人生的大感悟,從而寄託自己的大懷抱。
【作者簡介】
龐鋒,男,1971年生。陝西禮泉人,現居廣東。國際華語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東莞市作家協會厚街分會秘書長,《鰲台》文藝編輯,廣東作家網論壇版主,貴州作家網編輯,觀音山文學社會員,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從事過期刊編輯、首席記者、報紙評論員等職業。迄今已在《人民文學》、《文匯報》、《散文》、《語文報》、《雜文報》、《作家天地》、《中國青年報》等數十家報刊,以及散文吧、、榕樹下、紅袖添香等原創文學網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400餘篇,150萬字,作品曾多次在國內獲獎、評介,散文、詩歌入選40多個版本。
相關範文
- ·獨墨煙染
- ·大獻吾友:青春歲月的回望
- ·游大豐(朋友:東鄉人賜作,分享。)
- ·大自然的靈氣
- ·靈氣-大氣-秀氣
- ·文字的靈氣
- ·再造山川觀后感
- ·山川敲詞鑄文章
- ·青樹與山川
- ·山川從你眉宇間撥開
- ·在山川里放飛心靈
- ·紀念長征70周年—堅持到底,永恆的長
-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首批啟動單
- ·年底,寄語我的朋友們
- ·鑽入地底,靈魂開花
- ·心底,漣漪
- ·心底,那一抹微疼
- ·關於“翰墨之韻”書畫大賽的策劃書
- ·牡丹寄情 翰墨樂意
- ·金牛翰墨香
- ·翰墨情緣
- ·翰墨書落拓,消盡年華事
- ·胸中藏翰墨,筆端競風流——記禮縣農民
- ·翰墨精英
- ·梧桐小院,幽幽翰墨染流年
- ·翰墨浸千古 醉憶是江南
- ·翰墨人生,書寫華夏龍之魂
- ·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
- ·牡丹寄情-翰墨樂意
- ·明月,山嵐,青春
- ·漫過蘄春,山嶽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