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女清潔工雕像

女清潔工雕像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首先,請您播放八十年的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為這篇散文抹上那個年代的青翠底色)

  女清潔工雕像

  □王飛(安鋼)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剛開始過上好日子的人們為了表達對生活的讚美與期待,中國的城市裡興起一陣樹立雕像的風潮。慢慢地,那些雕像有了一定年頭之後,彷彿變成城市裡的居民,居住在人們的記憶中。

  在安陽市人民醫院對面的馬路邊上有一尊女清潔工雕像。 “她”身着普通工裝,右手握一把長柄大掃帚,左手輕攏長發,姿態自然大方地站在路邊;“她”的目光彷彿環顧着剛被自己打掃的煥然一新的街道,秀美的面龐浮現出滿意的微笑。

  光陰荏苒,多少次秋風把紛紛黃葉吹落在“她”腳下,多少次夏日透過濃密綠葉為“她”灑下光影斑駁。在“她”注目下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有的從孩子長成大人,有的從壯年進入老年,還有的邁着初降人世的蹣跚步子。匆匆走過的人們似乎對“她”無暇多顧,但是城市的歷史已記取了“她”的笑容,每個人——尤其安陽的老市民,都在心裡記得“她”。“她”是人們在記憶中重溫已逝歲月的標識。

  “她”誕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她”的身份是清潔工,和現在大街上鋪天蓋地的廣告海報中的明星、精英相比,“她”簡直平凡到不起眼的程度,而“她”的平凡卻代表着那個時代的特點。曾經的新中國,英雄可以是各個普通行業里的勞動者,雷鋒是一個兵、王進喜是石油工人、孟泰是鋼鐵工人、時傳祥是掏糞工、李素麗是公共汽車售票員。這些平凡的偶像飽含人文關懷,讚美、慰藉廣大普通勞動者的生活與心靈。小時候,我的父親每天騎車十公里到廠里上班,那麼多年,他穿着中山裝的身影消失在晨霧中、返回在夕陽下,紅旗牌自行車上風塵僕僕的身形,是我心目中永恆的偶像。那時候,雖然物質生活清苦,卻給我們留下很多如此溫馨幸福的記憶畫面。

  隨着社會加快物質水平的發展速度,精神的身姿被物質的大手拖拽地踉踉蹌蹌。我們變得過份重視感官享受和財富積累,厭倦了平凡的偶像,喜歡更英俊瀟洒的、性感漂亮的,追求更有錢的、地位更高的。看看現在的偶像,街頭上和銀屏里,英俊地一塌糊塗的男人,漂亮地一塌糊塗的女人,搞笑、煽情地一塌糊塗的明星,錢多地一塌糊塗的大款。在現代偶像的教唆下,人的內心像弓弦一樣繃緊,把自己射向永無休止的慾望目標;人的身體為每一次短暫的滿足而瘋狂,卻忘了已經身陷永不可能爬出的慾望溝壑。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富有卻感到越來越累?因為娛樂喧囂充斥感官,人忽略了心靈的空虛;因為財富積累霸佔理想,人背離了道德與良知。

  當司機吳斌、女教師張麗莉帶給世人一種久違而又清新的感動,我用重逢的目光凝視隱立在枝葉間的女清潔工雕像,心中喚起的童年歲月的回憶像清風,吹拂着被物慾烘烤地發熱發脹的大腦。我幡然醒悟,路邊廣告牌中的大明星們的臉蛋兒再漂亮也遮蔽不了路面垃圾的醜陋,唯有清潔工用一把大掃帚掃清道路才能讓我們感到神清氣爽;能觸動我們心靈的還是來自於平凡的美,因為平凡的內在是真實親切。

  女清潔工雕像的造型簡單明了,線條關係恰到好處,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勞動者的幹練;很多現代雕塑為了顯示所謂理念的高妙、品位的豪華,材料高檔奢侈、空間佔用更多,卻總是抽象怪狀、做張做勢,要麼看着嚇人、要麼讓人看的一頭霧水。女清潔工雕像體現着八十年代的另一個特點:樸素。

  樸素的實質是精神與物質均衡、協調的關係。在樸素中,物質材料被物盡其用,精神思想不被感官慾望淹沒,身體能獲得來自物質的滿足、頭腦還能保持清爽敏銳。例如:現在我的內存卡能儲存上千首MP3,但我最熟悉的旋律還是當年對著錄音機反覆聽、跟着唱的那一盤磁帶中的歌曲;現在我坐在家裡用電腦能看到數不清的電影,但我卻懷念以前坐在大禮堂中仔細觀看一部影片的滋味;現在的圖書種類豐富,但再也沒有哪本書能像從前借來的那本雜誌讓我入迷地看一下午;現在我可以天天吃肉、頓頓吃肉,但是覺得肉再也沒有以前隔上十天半個月才能吃上一回地那樣香。因為慾望是無窮盡的,但是人體的實際需要卻有限,過奢令人的感官麻木、受損,而樸素具有珍惜的質量和熱愛的力度。

  樸素保障身體健康,精神與物質的均衡造就八十年代的純凈與勃勃生機。那時候,人們的思想從極左年代的意識形態管制下解放出來,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經濟開始開放搞活,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升。人們變得有錢了,可是社會風氣仍然很好。市場上湧現出大批的新式商品;文化界有眾多作家、詩人、學者如雨後春筍般嶄露頭角。在那個精神與物質同時從起跑線上出發、暫時並駕齊驅的年代里,人們獲得了精神與物質的雙豐收。女清潔工雕像的笑容里不僅有對勞動成果的滿意,還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但是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物質財富的生產積累大大超過了精神文化的孕育生長,社會中出現了種種令人深惡痛絕的醜惡現象——猶如因饕餮暴食而虛胖昏脹的大腦做的噩夢。須知,“物質文明只能改善人類的住房,卻改善不了住在房子里的人”;精神文明是讓我們保持人格的健康茁壯、並且創造出更高級的物質文明的陽光。

  如果把物質比作燈泡,精神比作電流,只有兩者適配才能產生光明。電流過大、燈泡太小會燒毀燈泡,像赤貧的極左年代里,人們餓着肚子鬥私批修,以變態的精神暴力掩蓋痛苦的飢腸轆轆,瘋狂地行為嚴重破壞了社會的物質基礎——曾經深受其害的我們在這方面的認識已經相當深刻。但是,燈泡太大、電流太小,燈泡是死的物質,不會產生光和熱,我們現在更需認識到,失去精神陽光照耀的物質世界,該是多麼冰冷、醜陋。

  精神與物質是人類的雙翼,缺一不可。我們亟需重視精神文化、關注心靈完美,使社會重現八十年代的精神與物質的均衡、和諧,當然,是在更高層面上的重現,這正符合馬克思思想中否定之否定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平凡、樸素的女清潔工雕像站立在城市中,注視着我們,“她”的目光是三十年前的人們對今天我們的憧憬。對我們而言,這份憧憬等於審視,促使我們反省自身缺失的東西。我們還應感悟,這份憧憬和現在所說的“中國夢想”一脈相連。

  作者:王飛(筆名)。

  手機:.宅電:0372-.

  身份證號:03017.:.

  單位:河南省安陽市安陽鋼鐵集團公司動力廠供電車間——王衛華。

  住址: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安鋼六區90#樓44#。

  郵編:455004.

您正在瀏覽: 女清潔工雕像
網友評論
女清潔工雕像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