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記事散文 > 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

手機:M版  分類:記事散文  編輯:得得9

我的童年 標籤:我的中國夢 童年的秘密 童年

  (五)少年立志求學辛苦

  1967年,我在村裡完成了初級三年的小學學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土地嶺大隊高級小學讀四年級。當時我只有九歲。學校離我家雖然只有八里路,但都是山路還要過一道河,非常難走。我和村裡四名考上的同學只好離開媽媽吃住子那裡讀書。這所小學是當時大隊二十四個生產小隊,三十多個自然村,方圓十多公里,兩千三百三十四個村民唯一的一所完小。學校有一至五年級五個班,二百一十六個學生,校長教師七名。學校是過去的一個廟宇改建的,有教室五個,學生住室三間,學生做飯的地方三間,都是用石塊砌牆,石板蓋頂的石頭房子。學校老師住室、會議室十一間,都是當時廟裡的木板樓房。在學校吃住的學生三十三個,這些學生都是離學校比較遠的深山區來的學生。學校沒有床,同學們都是打地鋪睡覺(用麥草鋪在地上,上面鋪上草席或被子),一間房子要睡十一個學生,一個挨着一個,非常擁擠。冬天同學們在一起擠着還能相互取暖。一到夏天就像一個小蒸籠,加之蚊蟲和跳蚤叮咬,根本無法睡覺,同學們都折騰到後半夜了,才精疲力盡的睡著了。清早起來一個個身上都有很多紅疙瘩。學校沒有食堂,每一個在學校住的學生,都要修一個小鍋自己做飯,每間小房子要修十一個小鍋灶,一個小鍋挨着一個小鍋。一到放學做飯的時候,小屋狼煙四起,把眼都霧的直流水,很難睜開。

  可能是山區的孩子天生命賤,也可能是在困難環境中磨練出來的孩子早熟,他們都會做飯,都能自理,學習都很刻苦。可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我們山區的孩子,也和中華大地一樣,都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的洗禮。特別是我們深山區,交通閉塞,教育資源匱乏,受害更為嚴重。自上四年級以後,上課只有老師有書本,同學們都沒有書本,完全靠手抄本來學習。加之文化大革命浪潮一浪高過一浪,老師不安心教學,都走出去串聯鬧革命,學校的學習都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很多同學都不來上學了,可我始終堅持每個星期天下午挑上三斤玉米面,十斤紅薯,十五斤乾柴,走八里山路,過一道小河到學校學習,風雨無阻,雷打不動,以頑強的毅力堅持着。因為我知道山區的孩子要想走出深山到外面闖世界,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好好學習,為自己走出深山奠定一個的知識基礎。因此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就立下志願,好好學習,走出深山。為此我下定決心刻苦學習,同時,積极參加學校的勤工儉學,(當時我們學校上級不給撥辦公費用,只有動員學生上山去割柴買柴來補貼辦公費用)目的在於磨練意志,培養自己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確立敢於擔當、敢於負責的社會責任感。為以後走出深山,改善自我創造條件。我清醒的記得上學后的第一堂勤工儉學課,老師帶我們去四里以外的大山砍柴,當我們爬上大山的時候,有好多同學都累的趴下了,都埋怨來老師帶我們走得太遠,路太難走。一個個都坐下來,不願砍柴。老師當時都沒了辦法。大家休息了一會,我站起來對大家說:“老師帶我們來這麼遠,這麼高的大山砍柴,一是磨練我們的意志,鍛煉我們的體魄。二是就近的山林都封山了,不能進去砍柴。三是這是課程安排的需要,也是學校目前經濟狀況和教學的需要。這也是學校為了解決目前教學辦公費用而安排的課程,這是為我們學習着想啊。請同學們配合老師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同學們在我的倡導和鼓勵下,愉快的接受了任務,不到三個小時都砍好了一擔柴。老師清點一下學生,看都到齊了,就帶着我們唱着山歌,返回來學校。這次勤工儉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和學生都是為了學校,為了學習同甘苦共患難。在我們這所學校,接下來這樣的教學活動每一個星期都有一次,(在當時的課程表上星期四下午勤工儉學)

  在學習上,雖然沒有書本,可同學們都很刻苦,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抄寫老師教課的書本。來按部就班跟着老師學習,可是隨着文化大革命運動的不斷深入,學校的教學計劃給打亂了,學校三天兩頭停課去鬧革命。很多同學乾脆就不來上課了,可我沒有這樣做,學校停課的時候,我在學校自學,不會的問題,我去問留校的老師。期末考試的時候,我們班四十二名學生只有十五名學生考試在六十分以上,我的每課考試成績都在八十分以上。老師們都喜歡我,爸爸媽媽都很滿意。

您正在瀏覽: 我的童年
網友評論
我的童年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