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情
手機:M版 分類:情感故事 編輯:小景
故鄉情
朱金華
我的家鄉在陝西南部邊陲商南縣趙川鎮,與湖北鄖西、鄖縣,河南淅川縣接壤。這裡山高坡陡,樹木蔥蘢,隨便刨個坑就會湧出一汪清泉,最適宜人居,山窪里坡頂上不時升起裊裊炊煙,雞鳴伴着狗叫沸騰了溝溝岔岔。饑饉歲月,待客最好的吃食是臘肉湯煮鍋巴。上世紀八十年代,電視還沒有走入家庭,女子嫁人眼光頭兒高,看男方是否有三轉一響,三轉是自行車手錶縫紉機,那一響便是半導體收音機了,要是哪一家有個雙卡錄音機,主東見人頭揚得老高,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得意。玩得起的玩意兒屬撲克牌,田家窪生產隊劉某乃大家人口,父子圍在火爐旁玩牌畫鱉,每局牌最後一個出光的要畫一筆,末了,孩兒們賭贏了給老子畫完整一隻鱉,頭伸的老長,背上長個王字,尾部還有一串鱉蛋蛋。老子耍賴不鑽桌底,孩兒們起鬨堅決不依,老子大吼一聲沒我這隻老鱉哪有你們這些小癟子……
古往今來,這裡沒出過帝王將相王公貴族。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楊正剛將軍來老府灣村流水溝組探視母親,耄耋之年的老母精神矍鑠,在這條溝里窩居50餘年,家鄉人終於有了可在人前炫耀的大官了,沒曾想孝順的兒子將老母接到丹江口市享福去了,人家的老家乃湖北鄖縣店峪灣人,與咱這兒何干?就在這條溝里,靠近坡腳,一抔黃土下安葬着大清五品員外郎,多年前我路過此地驚奇於墳冢的高大走近墓地,潔白的大理石非本地所有,是從漢口逆漢江運至,墓志銘文已記不清了,這是我迄今在家鄉見到的最大墓地了。
倒也落得個清靜,不會因名人高人出生地安葬地隱居地搶奪得無休無止洋相百出。好在這裡距商於古道不遠,離千年古鎮荊紫關也不過八九十里地,有一條滔河穿行而過,滋潤山民灌溉田畝,這裡民風淳樸物產豐富,核桃、板栗、香菇、木耳、天麻、杜仲應有盡有。
這裡有過值得紀念的歷史。1932年11月5日,紅四方面軍戰略轉移到達商南白魯礎,在白魯礎院子村召開會議,成立了白魯礎蘇維埃區政府。1946年7月19日,中原軍區北路軍左翼部隊在趙川前坡嶺與多於自己數十倍的國民黨王牌軍胡宗南部的趙錫田部整編第三旅、第二十五旅第五十八團、五十九團進行一場殊死戰鬥。功勛卓著,在紅軍時期就擔任紅七十四師師長的汪世才團長在戰鬥中犧牲,他與營長周子懷帶領戰士堅守陣地20小時、激戰16小時,打垮敵人17次瘋狂進攻,勝利完成掩護中原軍區機關和北路突圍部隊安全通過的光榮任務,全營520人僅剩136人。當選國家主席的楊尚昆要回趙川看一看當年阻擾中原突圍部隊的街角炮樓,可悲的是,區公所決策者耗時兩個多月將那棟泥土鑄就高聳巍峨的炮樓夷為平地,唯有前坡嶺一座紀念碑靜穆莊嚴,銘刻着逝去的亡靈。
再回故鄉,處處顯得熟悉而陌生。東一戶西一家的石板屋不知隱於何處,樓房集中在柏油路兩旁,肘部膝部補丁摞補丁的衣裳再不是貧窮的符號,改作時尚。昔日的洋芋饃漿巴角子包穀面魚魚已是可口的細糧,大米蒸飯里不再摻包穀糝子。早已不興三轉一響了,三金才是富貴的象徵。
屋后的松林濤聲依舊,春季,蘭花發出奇異清香。山前那道溝,泉水仍在叮咚。風過處,竹葉沙沙作響,伸手可及的柳絲在搖曳,扭動腰肢展一世清純……
走得再遠,走不出故鄉,眷戀自留地里生長的蘿蔔青菜,總不失泥土芳香。一碗包穀酒待村長也待縣長,看不慣熱得滿頭大汗還要把襯衣下擺緊緊掖在褲腰帶里裝斯文,好好的視力硬要架副眼鏡示高深。
哦,差一呼吸忘了,我的故鄉有個靈氣的山洞——黑龍洞,那是旅遊景點金絲峽的一部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