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情感故事 > 暮色芳徑

暮色芳徑

手機:M版  分類:情感故事  編輯:小景

  這些時日往返滬杭多次,腳步雖匆匆,也偶會遇上些心動的光景,才放慢生命的節奏,踏一步領略一步。

  前幾日這邊多雨,到今日反而放了晴,小驕陽試探性的照着,我還是被她騙了,本以為氣溫會好些,只着了些薄衣,到出了上海,往湖州路上,又專挑些野路走,才知道還有些春寒。

  這一路上滿眼的是層疊的春意,相機在手中又無從下手,心裡滿是歡喜,但這些好景緻,也是綠的繽紛,綠的熱鬧,而無一處可特寫的景色,若有畫家的功夫,一定要以印象派的“線條主義”才可描繪出那春來襲定后的從容。幸好未曾留影,否則入不了眼,反惹來批評,又不會把這夜半的文字當作真切的寫照了。

  快到湖州界前走了好一路的春風,而夜色也近了。遠遠的還可望見些山影,蒙蒙的像披着一身煙雨,再近些的時候,夕陽也快要收工打烊了,丘陵上還拖着些餘霞,又映到半坡的油菜山花,渾然好看,人差一點跳下來去奔到那裡。

  這一帶的人文景觀一直保留的不錯,許多老式的建築還惜惜的保留着。後人又在經濟的繁榮后平添了自信,越發的喜好復古。當然在改革的初期還處於“冒險主義經濟時代”,這時的人多少帶着些粗俗和媚外,建築一些房屋時,總弄得很新奇,屋頂上還豎著根很大的避雷針,真是一種愚不可及的審美。此地並非多雷雨,建築多又不見高,非弄點中世紀科技含量的玩藝,實在有些傷了雅緻的村落。

  後來到了“知識經濟時代”,建築上才慢慢的弄些傳統文化的色彩,一上就往前竄到明清,白牆、青瓦、高挑的檐角,從外往裡層疊漸高的架構,遠遠看着才能感到這才是在物質繁華上真正應有的自信。

  車還在路上漂的時候,我只記得佇立在外的景色了。雖然天色暗下來,但那一路的春色實在太炫目,絲毫不會因為光線的變化而影響到我的觀感。

  進入湖州界后,先入我眼的居然是一座已很模糊的亭子。色調看不清,但因它孤立在村落外才更引人側目。記得前幾日風和日麗時游於太湖,隨處的找一方亭子也可以獃獃的坐上半晌,只為在亭子里才能釋放被那風那綠壓迫的呼吸,人都要傻掉了。

  望着那亭子,也興起了趕去瀏覽的想法,但是行程要緊,只能把那一衣孤寒、一灣野趣,放到下次的月明了。

  再往前走,能看見的就實在不多了。我就趁着暮色未盡掩我的心之前,悄悄的閉上了眼。

  是我該想家的時候了。

  特留小令一首:

  暮至蒼山月慍,

  半坡羞澀未盡

  雨外風中野亭

  一壺春醉

  綠泊花間無情。

  (作者:青青柳色新)

您正在瀏覽: 暮色芳徑
網友評論
暮色芳徑 暫無評論